首页期刊导航|煤炭科学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煤炭科学技术
煤炭科学技术

王金华

月刊

0253-2336

cst410@china.com

010-84262920 84262926

100013

北京和平里青年沟路5号

煤炭科学技术/Journal Co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该刊为实用性的技术类刊物。辟有技术经验、实验研究、问题探讨、专家论坛、新产品、科技信息等栏目。是全国优秀期刊之一,第二届全国科技期刊评比获二等奖。读者对象为有关专业的科研生产设计教学管理等单位的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煤矿区煤层气与煤炭协调开发机制模式及发展趋势

    孙海涛舒龙勇姜在炳胡健...
    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煤层气与煤炭协调开发的关键在于协调煤炭开采与煤层气开发的时空关系."十一五"至"十三五"期间,依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项目的总体实施,煤矿区煤层气与煤炭协调开发机制取得巨大进展.煤矿区煤层气开发由最初为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瓦斯抽排""煤层气抽采""地面开发和井下抽采相结合"等形成"煤矿区煤层气与煤炭协调开发"的技术开发新机制.通过界定煤层气与煤炭协调开发范围、建立煤层气与煤炭协调开发评价方法、形成煤层气与煤协调开发优化决策平台,提出基于"协调开发、提质增效、技术支撑、平台决策、集成示范"的煤矿区煤层气与煤炭协调开发理念,依托煤层气与煤炭协调开发技术体系等成套技术系列,形成山西矿区煤层气"四区联动"全域协调开发模式、两淮矿区煤层群煤层气立体联合开发模式、松藻矿区复杂松软煤层超前增透协调开发模式、新疆矿区大倾角多煤组"三位一体"协调开发模式,进而带动全国煤矿区煤层气开发实践.煤矿区煤层气与煤炭协调开发机制、模式与应用引领了我国煤矿区煤层气行业科技创新,显著提升煤矿区煤层气开发利用水平.随着国家能源战略的调整,"双碳"战略的实施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新形势新要求,煤矿区煤层气发展面临新需求新挑战,指出需重点推进煤矿区煤层气地质精细探查、井下煤层气高效开发、废弃矿井煤层气抽采、煤系气协同共采等技术研发,构建煤矿区煤层气与煤炭清洁高效开发的新技术体系.

    煤层气煤矿区煤层气与煤炭协调开发开发利用

    煤矿区煤层气"四区联动"井上下联合抽采模式与技术体系

    李国富张遂安季长江李军军...
    14-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更好地实现高瓦斯矿区煤炭与煤层气2种资源的安全高效协调开发,在"十一五""十二五"研发的煤层气"三区联动"立体抽采模式基础上,依托"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持续攻关,并紧密结合山西重点煤矿区生产实际,创新研发了全矿区、全层位、全时段的煤矿区煤层气"四区(规划区、准备区、生产区、采空区)联动"井上下联合抽采模式(新晋城模式)和系列技术体系,在山西重点煤矿区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煤矿规划区煤层气地面抽采技术早期主要采用垂直井、定向井、水平井等技术,现已发展至以分段压裂水平井为主导的井工厂化集约开发模式与技术.经十五年的地面超前预抽,晋能控股寺河矿东五盘区3号煤层平均降幅超过55%,该盘区的5310、5311工作面已顺利完成安全高效采煤,实现了高瓦斯煤层的低瓦斯开采.准备区煤层气井上下联合抽采技术充分利用了压裂影响区渗透率大幅提升和井下开放空间抽采生产压差增大的优势,构建了立体抽采网络,提高了煤层气抽采效率,有效缓解了矿井抽掘采接替紧张,促进了高产高效.基于生产区采动活动剧烈和井下工程全开放特点,运用定向钻机精准完成区域递进式顺层钻孔、穿层钻孔、高位定向长钻孔等,精准均衡抽采生产区煤层气,有效解决了常规钻孔轨迹不可控、易形成抽采盲区、抽采效果差等难题,实现了生产区井下抽采精准达标,确保万无一失.针对煤炭采空区煤层气资源赋存规律不清、资源量评估困难、安全钻采技术缺乏等难题,创建了采空区煤层气资源量计算方法,研发了煤矿采空区地面钻采系列技术,已在晋城、西山、阳泉等山西重点煤矿区完成了129口井的示范推广,累计抽采利用煤层气1.28亿m3,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92万t."四区联动"井上下联合抽采模式和系列技术体系在山西重点煤矿区的成功,有效实现了煤层气"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障煤矿安全生产、补充绿色气体能源"三重功效,为我国煤层气产量由2006年的25.8亿m3提升到2020年的191.7亿m3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同时也为山西重点煤矿区煤炭采深逐年加深、矿井生产条件日趋复杂、生产矿井数量持续减少、煤炭总产量稳步增长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煤矿区煤层气四区联动规划区准备区生产区采空区

    淮南矿区松软低透煤层煤层气开发利用技术与思考

    孔祥喜唐永志李平王传兵...
    26-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淮南矿区松软低透气性突出煤层群条件下煤层构造复杂、多源瓦斯涌出、抽采流量衰减快、岩巷与钻孔成本高、低(超低)浓度煤层气利用率低等制约煤层气资源高效开发难题,通过分析煤层群条件下保护层卸压井上下立体抽采煤层气开发模式,提出较为适用的、与淮南矿区煤层群开采条件下煤与煤层气协调开发模式配套的六大关键技术,即:地面水平分段压裂井煤层气抽采技术,煤层气抽采巷道盾构快速施工技术,井下松软煤层煤层气强化抽采技术,地面采动区井卸压煤层气抽采技术,"以孔代巷"施工技术,低浓度煤层气梯级利用技术.配套关键技术应用表明:形成的碎软煤层顶板水平井分段压裂工艺及精细化排采技术,有效提高煤层气预抽产量;煤矿深井巷道全断面硬岩掘进机大幅提高巷道掘进效率,实现硬岩掘进自动化、少人化;井下水力压裂加砂、超高压水力割缝实现井下大区域卸压增透;Ⅲ、Ⅳ型地面采动区井在煤层群采动卸压瓦斯治理方面可以取代顶板高抽巷,且减少其他措施工程量,减小投入成本和工期;"以孔代巷"技术显著提升了复杂顶板中高位定向钻孔成功质量;低浓度煤层气梯级利用技术大幅减少了煤层气排放量;六大关键技术保障了淮南矿区安全生产,提高了煤、煤层气产量与煤层气利用水平.最后,针对地面水平井水力压裂煤储层改造技术作业成本高、产量低、范围小与采动井存在破断风险、超低浓度煤层气梯级利用规模小等问题,提出了深部煤层气精准地质导向、超大规模高效储层体积改造、抽采效果评价技术、采动区地面井稳定持续抽采技术、井下大面积智能水力化增透技术、"一井多用"协同抽采煤层气技术、全浓度煤层气综合利用技术的发展方向.

    松软低透煤层煤层气地面水平井分段压裂采动区地面井强化抽采梯级利用以孔代巷

    煤矿井下旋转地质导向钻进技术装备研究

    姚克李泉新方俊方鹏...
    3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煤矿区井下瓦斯抽采定向钻孔施工技术装备存在的自动化程度低、目标地层钻遇率低、岩层钻进速度慢、钻孔直径小等局限性,开展了煤矿井下旋转地质导向钻进技术装备研发工作,突破了定向钻机无线遥控操作、机械自动加杆、实时参数监测与故障诊断、随钻煤岩识别、轨迹旋转调控等核心技术难题,研制出ZDY25000LDK型电液控制定向钻机、BLY800/12型高压力大流量泥浆泵车、YSG(A)型矿用动态方位伽马地质导向随钻测量系统、Ø133 mm液驱推靠式旋转导向钻进系统和配套钻具,其中定向钻机的最大转矩25000 N·m、自动加卸钻杆时间小于55 s,泥浆泵车的额定流量800 L/min,地质导向随钻测量系统的自然伽马测量误差小于±5%、随钻地层探查距离≥0.5 m,旋转导向钻进系统的适用转速范围80~200 r/min、造斜力达到1.4 t;开发了煤矿井下近水平孔地质导向钻进技术和旋转导向钻进技术,详细介绍其技术特点与工艺流程.在内蒙古唐家会煤矿进行了现场试验,在煤层和岩层中实钻定向钻孔共4个,最大成孔深度820 m,总进尺2419 m,定向成孔直径172 mm,煤层中综合钻进效率提高25%以上,岩层中综合钻进效率提高30%以上,实现了煤矿井下定向钻进从"几何导向"到"旋转地质导向"的跨越,提升了煤矿井下定向钻进智能化水平和钻孔成孔质量,为煤矿井下瓦斯高效抽采和智能矿井建设提供了技术装备支撑.

    瓦斯抽采定向钻孔定向钻机旋转导向钻进地质导向钻进

    超高压水力割缝技术在中等硬度低透气性煤层的应用

    唐永志李平朱贵旺陈建...
    4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高瓦斯低透气性中硬煤层瓦斯预抽效率,探讨了水力冲孔、水力压裂、水力割缝增透技术适用条件和优缺点.基于超高压水力割缝技术原理,研制了一种穿层钻孔超高压水力割缝装置,主要由金刚石水力割缝钻头、水力割缝浅螺旋钻杆、超高压旋转接头、超高压清水泵、高低压转换器、超高压橡胶管等组成,水压达到60~100 MPa,可实现钻进、切割一体化,使用简单方便.采用该装置在丁集煤矿1361(1)运输巷底板抽采巷11-2煤层穿层预抽钻孔中开展现场试验,煤层瓦斯压力1.43 MPa,瓦斯含量为8.05 m3/t,透气性系数为0.013 m2/(MPa2·d),煤层坚固性系数为0.79;1361(1)运输巷底板抽采巷11号~15号钻场区域单元长度227 m,采用高压水力割缝增透措施,1361(1)运输巷底板抽采巷6号~10号钻场区域单元长度213 m,采用矿井低压水冲孔增透措施.结果表明:超高压水力割缝钻孔平均单刀割缝时间为10.7 min,单刀出煤量为0.31 t,等效割缝半径达1.38 m,煤孔段割缝密度为1刀/m,平均每孔割缝2.6个;超高压水力割缝钻孔平均瓦斯抽采浓度56.97%,是低压冲孔的2.37倍;单孔平均瓦斯抽采纯量0.012 m3/min,是低压冲孔的2.99倍;瓦斯抽采达标时间约23 d,分别比普通钻孔和水力冲孔技术抽采达标时间缩短了74.4%和54.9%.相较于普通钻孔和水力冲孔技术,超高压水力割缝技术在低透气性中硬煤层中瓦斯增透抽采效果更为理想.

    低透气性煤层中硬煤层超高压水力割缝水力冲孔抽采效果

    基于煤层气与煤炭协调开发的地面抽采工程部署关键技术进展

    降文萍柴建禄张群张培河...
    50-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煤矿区煤层气地面抽采具有煤炭安全开采效率高、清洁利用煤层气资源和减少瓦斯大气排放的多重效应,其煤层气产量多年来占了全国总量的主要比例."十一五"至"十三五"期间,依托国家油气重大专项,基于煤层气与煤炭协调开发的指导理念,研究了煤矿区地面煤层气抽采工程部署的特点及存在问题,按照受煤炭采动影响与否将煤矿区煤层气地面抽采分为预抽和采动抽采2种类型,在对两种抽采类型的抽采对象、可抽采时间和空间特征研究基础上,分别总结形成了煤层气地面预抽和采动抽采的工程部署方法体系.结合原始条件下煤层气开发模拟技术现状分析,梳理了煤矿区煤层气地面预抽模拟技术体系;在采动抽采技术特点及关键储层参数变化规律的研究基础上,基于渗透性控制气体运移规律的认识,提出了采动抽采效果预测模拟方法.根据煤矿区地面抽采具有安全效应特征,提出了煤矿区地面煤层气抽采间接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即地面抽采前矿井瓦斯灾害治理费用与地面抽采后矿井瓦斯灾害治理费用的差值,并建立了包含预抽和采动抽采的比较全面的地面煤层气抽采工程经济性评价方法.煤矿区地面抽采工程部署及相关技术是预判煤矿区地面煤层气低成本高回报效果、煤层气与煤炭资源协调开发的关键手段,建议在煤矿区进一步推广应用.

    煤矿区煤层气协调开发地面抽采工程部署模拟预测经济评价

    煤岩水力压裂物理试验研究综述及展望

    李全贵邓羿泽胡千庭武晓斌...
    62-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力压裂物理模拟是对压裂过程中裂隙演化及其动力学过程的近似再现,成为了煤岩压裂机理研究的重要手段.相似理论是现场原型与试验模型转换的理论基础,试验装置和相似材料是物理模拟试验的物质前提,监测方法及检测技术是评价水力压裂致裂效果的关键部分,从以上3点对水力压裂物理试验的相似理论发展、试验材料和装置的演变、常用监测检测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分析认为:水力压裂的相似准则已经初步成形,但需要结合煤岩物理力学特性进一步修正,并利用数值模拟手段探究相似准则推导中忽略的次要因素影响程度,提高经验方程的可靠性与适用性;针对煤岩的多种物理力学性质,现阶段已得出许多相似材料的经验配比方程,但仍需要一套详尽的配比试验规范及大量试验尝试,提升试验的可重复性,以建立更具普适化的相似材料配比经验方程数据库;压裂装置正向着模拟条件更多、模拟范围更广、模拟尺度更大的多场耦合方向发展,压裂方法也随着工程应用逐渐多样化,但压裂装置三轴加载精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以保证高应力条件下压裂试验的有效进行,降低试验操作对最终结果的影响;监测方法与检测技术对水力压裂致裂效果的评价各有优势,相似材料对监测方法与检测技术的有效性与准确性也影响显著,如何依据试验需求确定适合的相似材料、合理地选择和结合监测方法与检测技术,是应对微细观结构研究需求的关键.

    煤岩水力压裂物理模拟试验相似原理相似材料

    地面压裂井衰竭期井下接替抽采时空衔接关系研究

    李阳舒龙勇凡永鹏郝晋伟...
    73-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利用地面压裂形成的有利抽采条件进行地面压裂井衰竭期井下钻孔接替抽采,形成"地面压裂井超前治理+井下钻孔接替抽采"的井上下接替抽采模式,开展了地面压裂井衰竭期井下接替抽采的合理时空衔接关系研究.通过地面压裂井压裂裂缝展布规律分析、地面压裂增透促抽效果井下考察及煤储层参数变化规律数值模拟等工作,掌握了潞安矿区地面压裂井的影响作用及有效影响范围,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确定了井下接替钻孔与地面压裂井的最优空间布置关系;基于地面压裂井排采曲线,并结合衰竭期井下钻孔接替抽采的需求,探讨了地面压裂井衰竭期的定义和划分方法,提出了地面压裂井衰竭期的判别指标及关键时间节点.研究结果表明:潞安矿区地面压裂井的有效影响范围为井周80 m,在该区域内储层压力可以下降50%左右,透气性系数可以增加0.77~1.40倍,井下接替钻孔单孔抽采纯量平均值可达53.68~131.67 m³/d,提升了井下钻孔的抽采效率;当地面压裂井沿钻孔轴向上的位置固定时,则井下接替钻孔与地面压裂井的法向距离越短,抽采效果越好,当地面压裂井与接替钻孔的法向距离不变时,地面压裂井位于接替钻孔轴向中部位置时井下接替钻孔的抽采效果最好;将地面压裂井的产气速率作为衰竭期评判指标,潞安矿区地面压裂井衰竭期的判别指标临界值为产气速率200 m3/d,对应的衰竭期时间节点为8~10 a.

    地面压裂井衰竭期井下接替抽采时空衔接关系产气速率

    国家油气重大专项煤矿区煤层气科技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胡健柴建禄岳超平李国富...
    83-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油气重大专项形成的科技创新体系具有"新型举国创新体制"的特色,科技项目管理体系具有"全过程、多阶段、全生命周期"的特点."十一五"至"十三五"期间,国家油气重大专项连续滚动支持煤层气开发和利用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成套装备的科技攻关和技术创新.煤矿区煤层气项目各参研单位以国家油气重大专项为契机,全力提升煤矿区煤层气科技创新水平,形成引领行业的煤矿区煤层气科技创新研发体系,全力支撑国家油气重大专项科研攻关目标的实现.国家油气重大专项煤矿区煤层气项目形成了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构建了一系列行业创新平台,全面带动了全国煤矿区煤层气产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建设,有效推动了全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结合项目/示范工程的组织实施和煤炭行业特点,系统总结国家油气重大专项煤矿区煤层气科技创新的探索与实践,凝练形成"以国家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产学研用高度融合,持续引领行业科技进步"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煤矿区煤层气科技创新与实践.在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构、不断加强专项管理规范、持续发挥衔接纽带作用、协调促进科研管理创新、深入推进产学研用融合等方面形成了煤矿区煤层气科技创新实践的具体经验.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科技创新创新实践煤矿区煤层气煤层气抽采与利用

    高预紧力均布承载型锚杆力学响应及应用

    侯俊领李垂宇赵能杜承航...
    92-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预紧力作为锚杆支护的关键参数之一,对主动支护起着决定性作用,国内外研究表明提高锚杆预紧力可降低冒顶事故的发生,为有效提高锚杆预紧力、降低断锚、失锚的现象发生.研发了滚动式减摩垫片和拉压分离型螺母,综合采用实验室试验、理论分析、数值计算,研究了滚动式减摩垫片、拉压分离型螺母转矩-预紧力转化关系,研究了普通螺母、拉压分离型螺母预紧过程中力学响应特征.研究表明:普通锚杆预紧过程中,约有60%转矩被锚杆螺母与托盘之间的摩擦所消耗,使用滚动式减摩垫片可将摩擦消耗的转矩降低至25%,转矩-预紧力转化率提高2倍左右;普通锚杆螺母内螺纹副应力沿着远离挤压面轴向呈指数衰减,螺母内前3圈应力值较大,该范围发生明显的应力集中,为锚杆杆体断裂的危险面,使用拉压分离型螺母后螺纹副应力呈均匀分布,消除了应力集中现象,螺纹变形协调;集成滚动式减摩垫片、拉压分离型螺母等发明了高预紧力均布承载型锚杆,可将预紧力提升至2.5倍,杜绝锚杆易从螺纹段断裂的现象,在淮南矿区朱集矿得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预紧力滚动式减摩垫片拉压分离型螺母高预紧力均布承载型锚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