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煤层气赋存与产出受控于煤储层地应力、压力和地温等赋存环境条件,正确分析煤储层赋存环境条件及其对渗透率的影响是煤层气有效开发所关注的关键问题.采用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井 63个测试资料,系统分析了研究区煤储层地应力、压力和温度条件,揭示了煤储层应力、压力和温度随埋藏深度的变化规律,建立最小水平主应力与垂直主应力和煤储层压力之间关系模型.采用三轴渗流试验系统,开展了不同应力、压力和温度条件下煤层气渗流试验研究,揭示了不同温度、应力和压力条件下煤样渗透率变化规律及其控制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煤储层最大、最小水平主应力分别为 6.62~42.06和 3.30~26.40 MPa,其梯度分别为 1.20~5.26和 0.99~2.95 MPa/hm;煤储层压力及其梯度分别为 0.99~12.63 MPa和 0.23~1.18 MPa/hm;煤储层温度及其梯度为 19.36~38.84℃和 1.98℃/hm;且煤储层应力、压力和温度均随深度的增加呈线性增大的规律.随着有效应力的增加,煤储层渗透率不断降低,在初始加压阶段,渗透率下降幅度较大,随着有效应力的增加,下降幅度变缓.在相同的应力条件下,温度的增加使得煤样渗透率不断降低,渗透率的下降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着有效应力和温度的增加,煤储层渗透率按负指数函数规律降低.随着孔隙压力的降低,有效应力增加,煤储层渗透率不断降低.在初始降压阶段,煤储层渗透率急剧下降,随着孔隙压力的降低,渗透率下降速率逐渐变缓;当孔隙压力小于0.6 MPa后,煤储层渗透率随孔隙压力的降低而升高.在高孔隙压力条件下,渗透率随温度的升高呈负指数函数降低,在低孔隙压力条件下,煤储层渗透率随温度的升高呈线性降低.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煤储层渗透率与应力、压力和温度之间的关系模型,揭示了煤储层渗透率随应力、压力和温度应力的增加按负指数函数降低的规律和控制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