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与时代·城市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与时代·城市
美与时代·城市

崔慕岳

月刊

1003-2592

mysdscb@snina.com

0371-65511020

450052

河南省郑州市大学路75号

美与时代·城市/Journal Beauty & Times
查看更多>>我刊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推动美学、美育研究,普及美学知识,倡导按美的规律创造美、欣赏美,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整体素质,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废旧工业遗址的开发与应用设计模式研究

    李娜杨利芬周岚
    3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工业发展至今,类型丰富,工业遗址再利用的设计手法非常多元化。近年来,设计者对创意产业园区、博物馆、立体农场、工业生活区等进行了改造,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由于早期相关部门对工业遗址改造的认识不足,缺乏针对性的政策,所以一些工业遗址的改造存在过度商业化、产品结构单一、割裂过去历史等问题。因此,对废旧工业遗址的开发与应用设计模式进行探讨,提出针对性策略,以更好地促进废旧工业遗址的再利用。

    工业遗址工厂改造设计模式

    共生视野下海口火山村落的公共生活空间营造

    段晓黎
    3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出发点,研究人与自然共生思想,形成对于海南海口火山村落公共生活空间的创新认识。同时,借鉴海口石山镇建新村的发展规划,针对海口火山村落发展的局限性,利用公共生活空间打造村落整体形象和地方特色,试探共生与公共生活空间之间的关系。

    共生生活空间火山村落

    南京市天生桥风景区现存问题与活力提升策略探析

    李璐葭
    3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京市天生桥风景区是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景区。近年来,景区的发展整体趋于平稳,在活力提升方面,做了很多的尝试,但是效果不尽如人意,而且在天生桥保护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保护力度有待加大、保护措施不够全面等。基于此,分析南京市天生桥基本情况和历史文化价值,就南京市天生桥风景区现存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南京市天生桥风景区活力提升策略,以期促进天生桥风景区创新发展。

    南京市天生桥活力提升

    乡村振兴背景下渔村转型发展规划设计——以扬州沿湖村湖心岛设计为例

    晁艳刘婧媱
    40-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乡村振兴的政策背景,深入挖掘苏中地区的渔村在转型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以江苏省扬州市沿湖村为例,探索其转型发展的路径,在沿湖村初步转型成功的前提下,进一步谋求新的发展契机。沿湖村湖心岛的规划设计从定位上与渔村原有产业与服务水平进行错位互补式发展,在空间上与村庄在景观视线、整体风貌及交通方面进行有机联系,在功能设置上与时俱进,突破传统村落较为单一的民宿服务,对其他面临转型困境的村落而言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转型发展规划设计

    基于本土文化的信阳老旧社区微更新策略研究

    何晓寒
    4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河南信阳老旧社区存在的空间混乱、功能退化、文化丧失等问题,分析其产生原因,基于社区微更新理念,从优化开放式社区建设、分类引导社区更新、打造城市文化空间等方面提出对应解决策略,带动信阳本土文化发展,促进老旧社区有机更新。

    社区改造微更新本土文化

    老旧小区公共空间改造探索

    赵远
    4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老旧小区的实际问题暴露在公众视野之中。由于老旧小区的复杂性,其改造形势极为严峻。老旧小区本身存在环境拥挤、管理混乱、老龄化程度严重等一系列问题,而在进行小区改造的过程中,一味地拆除与新建无法满足小区的实际需求,因小区而异、因人而异的改造思路更适合我国小区现状。基于上述研究背景,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当地城市文化、居民生活习惯,分析老旧小区公共空间现状及改造策略,推动实现现代化小区,促进老旧小区公共空间与居民之间交互联系,提升老旧小区公共空间合理性,加快建设新时代的小区架构。

    老旧小区公共空间景观改造

    基于智能化视角的城市老旧居住环境设计研究

    梁俊
    4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城市新建居住建筑的进程逐渐减缓,未来城市空间规划设计的市场将由原来的增量市场逐步向存量市场转变。在老城区升级改造的背景下,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引发的城市生活变革,阐述城市老旧社区的现状,分析现代城市居住空间的发展趋势,并提出改善老旧社区空间环境的策略。

    智能化居住环境设计

    基于老年人心理需求的社区养老改造探究

    陈佳炫
    5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更新速度加快,一些在城市发展初期建立的社区逐渐难以跟上城市的发展步伐。目前,在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加重的背景下,政府提出了"9073"的养老模式,这些承载城市初期建设人员的社区,变成了城市老龄化人口的集中地。大多数的老年人会选择在原有住址的社区进行就地养老,而且老年人心理出现变化的主要原因就是生理机能变化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以及社会和家庭角色的变化。目前的社区适老化改造大都是浮于表面的针对老年人活动能力下降的通行改造,但这些生硬的改造并不是很多老年人真正需要的。面对这些问题,需要以社区就地养老中的老年人心理需求为突破口,结合安全性需求,来优化老旧社区,实现人性化的适老更新。

    社区改造适老化养老需求

    老年友好视角下老旧社区公共空间优化策略

    李怡煊于子雁
    5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区公共空间作为老年人日常活动的主要空间之一,承载着让老年人休憩、娱乐、运动、交往的重要功能。但老旧社区的公共空间因其年代久远、设施落后、环境恶劣等问题已不能满足老年人的使用要求。因此,基于老年友好理论,结合河北石家庄长安区三个老旧社区调研结果,从空间、路径、活动、设施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老旧社区公共空间优化策略,以改善老旧社区公共空间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老年友好老旧社区公共空间

    陶艺在城市公共艺术中的融入探索

    刘婕
    5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公共艺术能体现城市的气质,是彰显城市品格、增强人们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现如今,我国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城市公共艺术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陶艺是一门既传统又现代的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其在城市公共艺术中的融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陶艺与城市公共艺术的融合是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能赋予城市公共艺术鲜明的文化特征。随着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不断加快,陶艺在城市公共艺术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故分析陶艺在城市公共艺术中的融入价值,对陶艺融入城市公共艺术中应遵循的原则进行探索。

    陶艺城市公共艺术艺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