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与时代·城市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与时代·城市
美与时代·城市

崔慕岳

月刊

1003-2592

mysdscb@snina.com

0371-65511020

450052

河南省郑州市大学路75号

美与时代·城市/Journal Beauty & Times
查看更多>>我刊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推动美学、美育研究,普及美学知识,倡导按美的规律创造美、欣赏美,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整体素质,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灯光技术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应用研究

    毛唯臻黄海波
    6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相融合逐渐成为当今艺术的发展趋势。数字灯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建设之中,有效提升了城市品牌形象,带动了城市经济发展。数字灯光技术应用于城市公共空间的形式多样。设计师应该对数字技术保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努力创造出更多优秀的公共艺术作品。

    数字灯光技术城市公共空间公共艺术

    江南古典园林中的中国传统色彩研究——以郭庄为例

    祝海煜
    6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典园林作为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丰富的内涵,视觉效果突出,在色彩的运用上更是独具匠心。浙江杭州的园林郭庄雅洁有致,构思精巧,有一种独属于江南园林的美感。因此,从中国传统"五色观"出发,探讨郭庄的色彩运用规律,阐述江南古典园林中的中国传统色彩变化,以提升现代色彩设计的效果。

    色彩"五色观"郭庄江南古典园林

    地格理论下山东段黄河国家文化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张凯悦
    6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地格理论为视角,从黄河地脉、文脉角度分析区域文化,从山东段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区域性、地域性、特征性入手,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并规划区域河段、济南境内183公里河段、30公里示范区、鹊华秋色园"四大板块"设计策略。依托已有的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要素,提出坚持健康生态发展、依托文化打造生活环境、开展参与互动式活动、打造黄河历史文化旅游格局等四个山东段黄河国家文化公园设计策略。对山东段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推进总体发展规划战略、经济价值、文化价值三大方面提出展望,以促进山东段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线性空间设计与发展。

    地格理论山东段黄河国家文化公园

    湿地公园生态修复策略研究

    魏帆雷钦
    7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湿地公园具有美化环境、增加生物多样性、改善小气候和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活动场所等重要意义和价值。通过对相关资料和相关案例的分析和总结,根据湿地生态环境现状,提出可行的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策略,旨在打造良好的湿地公园生态环境,最终达到优化地区环境、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损害和增加生物多样性的目的。

    湿地公园生态修复

    城市近郊滨水景观设计探究

    谭彦君
    7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阶段,国内对于滨水景观设计的探讨大多集中于城市滨水区域,针对城市近郊滨水景观设计的探讨不足。通过辨析城市近郊滨水景观的概念,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分析城市近郊滨水景观的基本特征,根据这些景观的基本特征提出了三大设计策略,即保持河流水系原本的自然生态特征、充分体现地区自身个性、注重水边安全设计,以期助力城市近郊滨水景观设计和规划建设。

    城市近郊滨水景观河流水系

    大别山乡村茶园庭院景观设计探析——以裴围茶园庭院为例

    张小溪
    78-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当前大别山乡村茶园庭院景观现状进行调研,分析探讨大别山乡村茶园庭院设计策略,结合裴围茶园庭院景观设计实践经验,提出设计指导与建议,以期更好地开展大别山乡村茶园庭院景观建设。

    大别山乡村茶园庭院景观设计

    民族文化在高校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广西民族特色高校为例

    杨静柳
    8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族文化是某一民族在长期共同生产生活实践中产生和创造出来的能够体现本民族特点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总和。校园作为师生的重要活动场所,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具有文化属性,不但能展示校园文化,还能促进民族文化传播。在校园景观设计中融入民族文化元素,营造具有特色的校园景观,为师生提供宜人和谐的校园环境,可以使学生的思想受到熏陶,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基于此,分析广西民族特色高校景观设计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民族文化在广西民族特色高校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策略,以期优化高校文化环境,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民族文化民族特色高校景观设计

    校园滨水景观设计研究

    黄壮壮陈萍
    8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滨水景观作为学校景观的主要部分,不仅为动植物提供了生存之地,也为师生提供了休闲放松的场所。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校在校园里建设景观湖,滨水景观俨然成为学校园林绿化工程中的重要方面。通过对信阳农林学院校园内楚韵湖滨水景观的调查分析,根据信阳农林学院校园实际的环境特点、专业设置和文化特色,结合校园滨水景观设计基本原理,对信阳农林学院校区内的楚韵湖进行景观园林设计,遵循设计生态性、安全性和合理性等原则,打造具有层次感、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校园景观。

    大学校园滨水景观生态性可持续发展

    河西走廊湿地旅游景观生态美学价值探讨

    仇宇
    87-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河西走廊在历史上是中西商贸文化互通的重要桥梁,也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其湿地生态美学价值突出。发展河西走廊湿地生态旅游,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彰显地域特色原则及市场导向原则,进行文化型、复合型及人工湿地型等生态旅游模式的开发,既要以生物中心主义为基点对湿地景观进行开发与保护,又要在开发的过程中对景观生态的整体美感给予足够的关注,从而更好地实现对河西走廊湿地旅游景观生态美学价值的提升。

    河西走廊湿地旅游景观生态美学

    城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及路径研究——以七台河市为例

    陈木子邢晗
    90-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文化与旅游资源的融合发展是当代旅游业主要发展态势之一。将二者融合,传承城市文化特色,延续地方脉络,是实现城市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发掘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研究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文化遗产、自然资源、特色文化创意融合及设计交互体验,重构空间路径模式,从而体现七台河市文化旅游的发展意义,促进地级市旅游产业升级。打造城市文化旅游新方式,结合地方特色与历史文化,将创意设计与城市文化建设相结合,满足市场需求。融合地方特色,贯彻落实乡村振兴,助推地方经济。同时,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构建七台河市文化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目标。

    城市文化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文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