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与时代·城市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与时代·城市
美与时代·城市

崔慕岳

月刊

1003-2592

mysdscb@snina.com

0371-65511020

450052

河南省郑州市大学路75号

美与时代·城市/Journal Beauty & Times
查看更多>>我刊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推动美学、美育研究,普及美学知识,倡导按美的规律创造美、欣赏美,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整体素质,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岭南广府祠堂围护结构研究——以珠海市唐家湾镇为例

    汪胤祺陈以乐郑亮汤强...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珠海市唐家湾镇作为岭南广府地区典型古镇代表,有着留存较为完整的建筑聚落,其中的祠堂不仅是族群的象征,是政治与宗族的文化中心,也是严肃的祭祀供奉祖先的空间与族内议事的空间。对祠堂围护结构进行研究,通过实地考察,分析博风、墙楣、墀头、头门、门枕石、屏门、窗等多个部分的特征。研究发现,唐家湾镇祠堂的墙体可分为中墙与山墙,墙体的部件主要集中在墙体上端处,由博风、墙楣与墀头组成;整体呈现出外封内敞的空间特色,门窗部件种类较少;门部件主要由前堂头门与祠堂内部的屏门组成,窗部件主要为装饰窗,有横披窗与彩玻窗两种。

    祠堂建筑围护结构唐家湾镇岭南

    粤北瑶族传统村落的建筑形态与文化内涵探析

    蔡泉源
    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粤北瑶族传统村落的建筑形态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突出的特征,很好地适应了岭南山区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体现了粤北瑶族的文化特质和瑶族人的审美情趣。以粤北瑶族传统村落的建筑为研究对象,围绕"阶梯楼""靠山""内巷""拼贴"的建筑特点,以及阳台、坡屋顶、墙体的构造特色,阐述了建筑与文化的关系,揭示了其建筑形态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内涵。

    粤北瑶族建筑形态文化内涵

    苗族传统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研究

    刘茹
    9-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少数民族文化丰富多彩,不同民族的习俗、审美、建筑等也各具特色。从苗族聚落建筑空间布局、苗族建筑房屋类型特色、苗族建筑各部件的装饰特点、苗族文化中的纹样与配色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探讨了苗族文化内涵及对民居建筑的影响,研究了苗族干栏式民居建筑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苗族建筑装饰传统民居

    基于绿色建筑体系的传统民居改造与更新设计——以平遥古城传统民居为例

    范文东
    1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山西平遥古城传统民居改造与更新设计为例,提出了基于绿色建筑体系的传统民居改造与更新方法。通过对山西传统民居进行考察调研和科学研究,运用现代绿色建筑BIM软件分析了传统民居的改造与更新设计方法与手段,并提出改造与更新设计合理化建议。这是一次针对绿色建筑体系在传统民居领域应用的探讨,旨在为今后山西传统民居的重生探索出一条新路,为传统民居保护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绿色建筑体系传统民居平遥古城

    基于旧厂房建筑改造的众创空间设计研究

    邓爱华郭晶
    1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了升级,我国进入创意经济的时代。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工作方式和思维模式发生了改变,传统的创业空间难以满足大众的需求,众创空间在创业浪潮下脱颖而出,呈现出新的创业模式、独特的配套服务和丰富的空间功能。从城市产业结构角度来看,相关部门提出了"退二进三"的调整政策,传统的工业区逐渐衰落,闲置的废弃厂房建筑遗留问题有待得到妥善解决。因此,如何针对旧厂房建筑重新置入新功能,如何通过空间设计实现老旧建筑的改造,延续历史建筑的场所精神,为众创空间的发展提供新的载体,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众创空间旧厂房建筑场所精神

    符号学在传统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安化县梅山文化园为例

    李川郑柯
    18-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建筑的建造和更新以及地域文化传承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通过实地调研、文献查阅方法,借助符号学理论,从符构、符义、符用三个方面分析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梅山文化园的文化内涵,探讨在安化传统民居建筑与景观设计中符号设计和运用手法,提出传统建筑应遵循统一与简洁的形式原则,为安化地区传统建筑设计提供参考。

    传统村落符号学安化设计手法

    设计人类学视阈下窑洞符号在当代民宿中的应用

    刘轶娜
    2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窑洞作为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形式,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于窑洞的建造具有一定的地域限制,因此它成为黄土高原地区特有的象征符号。从远古祖先的洞穴到现在的窑洞,人类在生活与自然的关系平衡上体现了深厚的人文性、多样性与生态性。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的思想变化,窑洞逐渐在民居建筑中淡出的同时,窑洞民宿成为特色体验项目进行开发。以设计人类学为研究视阈,研究窑洞作为符号在民宿中的应用与问题。

    窑洞设计人类学民宿符号

    基于设计艺术视角的桥梁美学研究

    谭勇曾昱棋王玺
    2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桥梁一般指架设在江河湖海上,使车辆、行人等能顺利通行的构筑物。桥梁艺术从诞生之初,便与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非常引人注目的公共艺术形式之一。它的美首先体现在为人们提供交通功能的内在美,即基于实用功能反映出来的内在的"实用之美";其次是外在的艺术形式给人们带来的视觉感官上的美,即一种因形式而产生的外在的"表现之美"。在分析桥梁美学时,需要结合内容和形式探析其表现出来的综合美,并从学理的角度实现桥梁美与桥梁美学的深层次整合。因此,分析中国桥梁的发展历程,探讨我国桥梁美学的研究范畴,从而归纳出桥梁美学在"传统性"和"现代性"交融下的新发展路径。

    桥梁美学桥梁设计设计艺术

    城市更新背景下历史街区保护与改造探析

    李向歌
    27-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悠久的街巷,往往展现了一个城市独特的人文底色、丰富的历史文化。城市更新背景下,怎样在提升城市人居环境的同时,展现历史街巷深厚的文化底蕴并发挥其功能,成为历史街区保护与开发过程中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基于城市更新的角度,通过搜集、整理和研究历史街区相关文献,探讨了历史街区保护与改造中存在的过度商业化、地方文化特色缺乏、城市记忆缺失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城市历史街区保护与改造的具体策略,以期促进历史街区进一步发展,推动城市文化传播与弘扬。

    历史街区城市更新街区改造

    郑州市商城遗址片区城市空间改善及更新研究

    吉昭怡
    3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郑州市商城遗址片区是郑州市蕴含历史文化和历史特色的片区。该地区使当地人心中产生了特殊的历史文化情怀,且在空间环境、空间排列及空间特质上极具代表性。但是随着城市发展,这些历史街区的建筑排列、公共空间和休闲空间的更新发展出现了诸多问题。以河南省郑州市商都遗址片区为例,从场地的肌理特征、空间排列、建筑特征和外部空间等方面分析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其特征与现状问题,提出该历史街区场地的空间改造策略。

    历史街区城市空间商城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