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与时代·城市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与时代·城市
美与时代·城市

崔慕岳

月刊

1003-2592

mysdscb@snina.com

0371-65511020

450052

河南省郑州市大学路75号

美与时代·城市/Journal Beauty & Times
查看更多>>我刊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推动美学、美育研究,普及美学知识,倡导按美的规律创造美、欣赏美,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整体素质,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融合策略

    陈冠羲
    3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公共空间作为一个载体,能突出城市的文化脉络与历史内涵。公共空间是居民生活的核心场所,能体现城市的多元文化、自然环境以及物质生活,彰显城市的风格面貌。在城市公共空间建设过程中,既应从整体角度分析城市内涵与独特风格,也应重视传承与发扬地域文化。地域文化的融合应用对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理念的更新有重要意义,所以使地域文化融入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是必然趋势。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建设风格相结合,能构建具有多元文化特征的建筑体系。基于此,针对当前建设城市公共空间时出现的典型问题,探索地域文化与公共空间设计融合的有效策略,达到为人们带来舒适体验的目的。

    地域文化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融合

    文化记忆视域下狮岭镇海布社再生设计研究

    曲镜羲
    3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狮岭镇海布社作为位于广州市花都区广州工商学院旁的传统老社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居民有强烈的归属感。在文化记忆视域下挖掘海布社的历史记忆与传统文化,结合社区的场地现状与居民的现实需求,在镇政府的指导下解决难题,开辟再生设计路径,提出社区文化实践理念,实现传统与未来的碰撞和交融。这种传统与未来相互交织的文化实践形式成为实现地域文化延续的独特方式,也成为海布社实现再生设计与发展的重要内驱动力。

    文化记忆地域文化传承发展再生设计

    基于空间模糊性的北京胡同改造设计研究

    毕珺钤魏殿林
    40-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北京胡同不同于城市的其他公共空间,它是众多元素共同作用的集合体,体现了人与公共空间的对话。然而,在城市更新的大背景下,北京胡同功能只增不减,挤压了公共空间,并且功能划分比较混乱。因此,结合空间模糊性理论探讨北京胡同的模糊空间设计策略,以通过重新设计公众参与机制,探讨居民与胡同之间的关系,保护北京胡同文化,重构胡同空间,促进胡同空间的保护和改造。

    北京胡同模糊空间公共设施设计

    城市森林生态规划研究

    邓皓文
    4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森林破碎化程度加深,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在城市环境中,倡导绿色发展,让森林走进城市,召唤森林的回归、绿色的回归,是人类的共同追求。城市森林规划在整个城市规划中有着重要作用,它不仅能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而且还能为城市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发展空间。进行城市森林规划研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改善城市生态,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质量。因此,如何科学地制定城市森林生态规划方案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从城市森林的基本概念出发,以郑州城市森林生态规划为例,提出城市森林生态规划应遵循的原则,以期促进城市森林生态平衡。

    城市森林生态规划生态平衡

    郑州市人民公园景观改造设计探析

    陈昭君
    4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郑州市人民公园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的,也是郑州市的第一个综合性公园,在郑州市民心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郑州市人民公园应根据公园现有条件进行适当的设计和调整。郑州市人民公园是一个综合性公园,具有许多不同的景观功能和使用功能,可供老年人强身健体、中年人放松身心、青年人游玩赏乐等。同时,它也是一个以红色文化为特色,具有纪念性与文化价值的城市公园。在本次设计中,保护并传承红色文化是设计的重要原则,公园内彭公祠与胡公祠分别为彭象乾和胡景翼的祠堂,具有纪念意义,设计时要对这两处进行保护。

    郑州市人民公园景观改造红色文化

    基于低影响开发理念的道路景观改造设计——以徐州市欣欣路为例

    郭乘伸邱玉磊
    4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道路网络系统的建设也日趋完善,但在一些城市道路具体设计中,人们往往忽略了景观生态性,导致在极端天气下,城市的生态环境和雨水循环系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以徐州市欣欣路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低影响开发理念提出道路景观改造设计方法,以期推动城市建设,促进生态发展。

    低影响开发道路景观可持续发展景观设计

    城市更新背景下老旧城区公共景观提质——以肇庆市石牌里民宿文创街区为例

    魏帆雷钦
    5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老旧城区主要指早期发展较好的城市中心地区,往往是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老旧城区的优势逐渐减弱。城市更新背景下,对老旧城区公共景观提质进行探究,采用优化空间功能、加强绿化景观设计、保留历史文脉等措施对老旧城区进行保护、开发,有利于打造功能合理、设施完善、能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城市公共空间,使老旧城区焕发新的活力。

    城市更新老旧城区公共景观

    乡村环境景观的适老化改造探究

    张静宜焦健
    5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部分乡村存在居住环境不佳、功能不齐全等问题,不能满足人们的现代化居住需求,但对于乡村老年人来说,他们更习惯居住在乡村。改善乡村面貌,提升村民居住质量,改造乡村环境已经成为一个新的话题。改造乡村环境,针对老年人进行适老化改造,不仅能够使老年人享受舒适的晚年生活,而且可以缓解年轻人的生活压力。因此,从老年人的角度出发,对乡村环境景观进行分析调研,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乡村环境景观适老化

    古法造纸技艺视域下景观规划与再生——以西安北张村为例

    王慧陈祥军范文鹭武敏...
    58-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时代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法造纸技艺——楮皮纸制作技艺为研究对象,以其所在的西安市北张村为研究范围,依据村落的历史沿革及城市总体规划之下的区域发展概况,分别从文化存续层面和环境结构层面研究古法造纸文化环境再生与重构的优势,提出了北张村文化环境再生与重构的思路和方法,设想了北张村文化环境再生与重构的预期成果。

    景观规划古法造纸技艺西安北张村

    乡村生态宜居的实现路径研究

    任君
    6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现乡村生态宜居不仅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一环,也是促进乡村现代化发展的有力手段。乡村空间是村民生活的重要基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基于此,分析乡村生态宜居建设现状、问题,并提出乡村生态宜居的实现路径,包括建立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增强村民环保意识;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建立长效投资金融机制,开拓乡村生态宜居建设资金渠道;因地制宜,打造乡村生态宜居建设的特色。希望能进一步推动乡村生态宜居的建设与实现。

    乡村生态宜居乡村振兴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