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与时代·城市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与时代·城市
美与时代·城市

崔慕岳

月刊

1003-2592

mysdscb@snina.com

0371-65511020

450052

河南省郑州市大学路75号

美与时代·城市/Journal Beauty & Times
查看更多>>我刊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推动美学、美育研究,普及美学知识,倡导按美的规律创造美、欣赏美,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整体素质,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弹性生态驳岸修复方法在乡村河道中的运用

    和丽
    9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于如今繁华的都市来说,最开始的滨水环境已经逐步从农耕用地、建筑用地发展成为其中的一部分,而在滨水区,驳岸起到了连接水域和陆域的作用。人们在观赏水景的过程中,驳岸也将直接进入视野,成为景点的一部分。而滨水河道驳岸不仅可以作为视觉景观,还起着防范洪水灾害的生态作用,具有复杂多样的景观特性,因此驳岸的处理对于滨水区的生态有着重要影响。现代滨水驳岸景观应主动适应人们对于新的水环境的需求,在满足生态防洪需求的同时,兼顾生态历史人文性,发挥弹性防洪功能。阐述乡村河道景观与弹性生态驳岸修复的关系,进行弹性生态驳岸修复方法的分类,并以云南省丽江市大东乡白水河河道硬质护坡的软化改造以及河道周边生态系统的恢复为切入点,探讨大东乡白水河生态驳岸的修复设计方法。

    弹性生态驳岸修复方法乡村河道白水河

    海派场域下老旧水系街区景观重构设计探析

    韩贵红
    95-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海派场域,关注未纳入历史保护而又切实关系着大城市整体人居环境品质的老旧水系街区的复兴重构。结合上海漕河泾街区改造,通过场地图解构型、城市意向、PSPL、POE等场地活性研究方法,聚焦水系街区场域解析,以期梳理城乡水系街区景观重构的策略框架。

    水系场域老旧街区景观叙事

    景观设计中的场所精神探析

    董洁颖
    99-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全球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环境质量与场地认同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景观设计不仅需要考虑场地功能、艺术性等方面的因素,还需要挖掘场地的适应性、地域文化等因素。以合肥市淝河智慧中央公园为例,总结场所精神的营建方法,对淝河智慧中央公园的景观设计方案进行深入分析,以使人们更深刻地理解景观设计中的场所精神。

    场所精神景观设计淝河智慧中央公园

    "四知"精神促进宁波城市形象建设的对策研究

    周曹宁
    102-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精神作为一座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历史文化、城市品格、市民素养的综合体现,凝结着市民对城市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在城市文化软实力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当代社会,城市精神的塑造显得尤为重要。以知行合一、知难而进、知书达礼、知恩图报为组成部分的"四知"精神被确立为宁波城市精神,对宁波城市形象的构建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要以"四知"精神促进宁波城市形象建设,让"四知"精神绘就宁波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绚丽篇章。

    "四知"精神城市形象宁波

    艺术对南宁城市形象的呈现——以本土说唱为例

    张萌
    105-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几年,随着相关综艺节目的热度攀升,说唱作为一种小众文化逐渐走进大众视野。一些南宁本土说唱创作人以南宁本地元素为灵感创作的说唱作品,展现了南宁独特的城市形象,已经成为传播南宁城市形象的重要载体。以南宁本土说唱为研究对象,通过NVivo 11软件对南宁说唱作品进行内容分析、文本分析,发现其呈现出南宁独具特色的视觉表象、行为形象和精神形象。

    本土说唱城市形象南宁

    文艺景观赋能创意城市品牌形象建构研究

    李一彪
    108-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艺景观是城市品牌形象战略构建与设计表现的一个载体,有利于文化体现与精神面貌展示,可以准确地传达城市内在文化与外在形象。以城市文艺景观设计为出发点,寻求建立健全连云港创意城市品牌形象的落脚点,分析国内部分旅游城市的文艺景观建设,制定具有连云港本土特点的文艺景观设计方向,为城市品牌形象的建立保驾护航。城市文艺景观具备城市中心地位属性,连云港文艺景观设计应对传统元素进行抽象简化与现代化运用,这样才更有助于打造创意城市。

    连云港创意城市品牌形象文艺景观设计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展示空间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胡晓爽
    11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现代化的社会活动中,艺术表现与工程设计应用越来越精细化,其也是体现一个地区社会发展特征的重要途径。我国传统文化具有极其鲜明的艺术文化特色,是数千年来社会发展的智慧结晶和珍贵财产。通过对现代技术的运用,把我国传统优良的艺术文化视觉元素融入现代展示设计中,有助于创造出富有中国内涵的现代展示空间,提升展示空间的艺术感染力。通过概述中国传统文化,分析现代展示空间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必然性,提出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展示空间设计中的运用策略,以期使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展示空间设计中更好地继承和创新。

    传统文化现代展示空间装饰纹样

    数字化传承视域下古村落沉浸式体验研究

    林婷
    114-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数字化改造转型成为古村落发展的重要新方式。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以数字技术为媒介,以沉浸式体验为指导,以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为例,探索古村落旅游的延续性及地区文化的内生动力,实现古村落文化的活态保护与传承。构建古村落沉浸式体验的策略包括营造沉浸式农事耕种体验、沉浸式民宿体验、沉浸式古村落景观体验、沉浸式手工体验。数字化助力沉浸式体验可从构建数字化文化传播平台、持续开展数字乡村试点、搭建"云端营造"模式及动态的、身临其境的传播等方面入手。

    数字化古村落沉浸式体验

    文创产品开发新思路与传播新路径研究——以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为例

    陈莎
    117-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国家大力发展博物馆文创产业的背景下,广西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面临着机遇与挑战,迫切需要改变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停滞不前的状况。通过对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模式的构建,以设计实例进行论证,提出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的新思路与传播新路径,助推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文创产品紧跟时代产业发展,促进文博和文旅迈上发展新台阶。

    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

    数字化乡村公共文化空间构建研究

    石英姜长军
    121-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乡村的发展正在紧跟时代的步伐,数字化乡村建设改变着乡村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对于乡村振兴、文化融合和实现城乡文化服务均等化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分析乡村公共文化空间构建概况及数字化乡村公共文化空间构建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数字化乡村公共文化空间构建策略,探寻数字化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构建方式。

    数字化乡村公共文化空间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