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与时代·城市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与时代·城市
美与时代·城市

崔慕岳

月刊

1003-2592

mysdscb@snina.com

0371-65511020

450052

河南省郑州市大学路75号

美与时代·城市/Journal Beauty & Times
查看更多>>我刊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推动美学、美育研究,普及美学知识,倡导按美的规律创造美、欣赏美,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整体素质,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杂糅与近代化:苏州狮子林内檐装修意匠探析

    成果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狮子林历史悠久,原为寺园,后来转为私家园林,现如今,园林面貌已不复旧观。造园意趣由初期禅宗园林的清净淡朴,转为后期官僚、商贾园林的奢华新奇,带有世俗化气息。现存狮子林主要呈现出民国时期风貌,园林建筑室内普遍设置内檐装修,装修风格杂糅,具有近代化的特征。通过梳理园林内檐装修的设置情况,展现狮子林室内空间面貌,在此基础上探究其装修意匠。分别从匾额楹联、装修样式、装饰、工艺、空间等方面解读设计的立意与匠心,进而分析意匠成因,指出时代、人文与技术对园林内檐装修的影响,展现园林的近代化变迁。

    杂糅近代化狮子林内檐装修意匠

    基于空间句法理论的建筑叙事空间记忆研究——以华南农业大学五山宿舍为例

    陈俊璋汤强陈以乐郑亮...
    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校园建筑承载着读书光阴与历史故事,而宿舍承载着大学生的记忆和梦想。以广州华南农业大学五山宿舍为例,通过空间句法理论分析研究,得出宿舍楼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宿舍楼与校园存在的关系,将其进行理论化和系统化的阐述,深化人们对空间叙事理论的认知,针对宿舍楼现状提出对五山宿舍内外部空间的活化保护建议。

    空间句法叙事空间场所记忆校园建筑五山宿舍

    建筑设计评论——苏州博物馆

    欧阳诗佳
    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苏州博物馆是一座集现代化馆舍建筑、古建筑与创新山水园林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此,从苏州博物馆的整体设计、设计细节入手,讨论其设计的精妙之处和缺憾之处,对于建筑设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苏州博物馆建筑设计评论

    从城市和建筑的新现象看当代文明的文化基调

    王尊
    14-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观察、总结城市与建筑的新现象,可以窥见当代文明的文化基调。因此,探讨近些年来城市建筑领域的新现象、新特征,分析了当代城市建筑物理空间、情感空间、理性空间的构建特征和城市建筑领域内的认同构建探寻,以及体现在新技术赋能现代城市建筑浪潮中的技术导向特征,并结合城市建筑典型实例进行分析,发现人文关怀、认同探寻意识和技术导向已深刻地体现在城市建筑的方方面面,并成为当代文明的重要文化基调。

    城市与建筑当代文明人文关怀认同探寻

    江南地域文化背景下当代建筑审美与功能探析

    李焕单炜
    1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现代主义设计在风靡全球的同时,削弱了不同国家与民族之间的差异。西方现代主义设计思想影响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价值,使之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建筑设计的发展需植根民族传统文化。江南文化作为中国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以此为研究背景,追溯江南地区的地理、经济和文化历史,调研江南地区的传统历史街区,研究其对当代建筑审美与功能的影响,对当代建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江南当代建筑地域文化

    建筑"第五立面"的功能演变探析

    刘道俊安琪
    20-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存量规划背景下,现存空间用地越发显得珍贵,这也使得建筑顶面的空间利用率不断增加。基于此,城市建筑"第五立面"的形式和功能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功能型屋顶空间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第五立面"的功能形式及发展历史、未来演变趋势也逐渐成为研究重点。因此,对国内外各时期建筑"第五立面"的空间形式及功能发展历程进行对比,分析建筑"第五立面"功能的演变过程及原因,并对未来建筑"第五立面"空间和功能发展进行新的探索,使"第五立面"在未来的发展中充满更多的可能性。

    "第五立面"城市屋顶花园景观设计

    中国古代建筑的六合形制演变

    杨烨
    2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六合是中国古代一种朴素的宇宙观,作为建筑形制经历了初现、发展、成熟和衍变阶段。六合形制的初现至发展阶段,体现在由四面围起的空间转换成四壁、屋顶与台基,象征着天地四面;六合形制的成熟阶段,体现在四合院的四面建筑物、院落和台基,以及位于天下之中、四面筑有城墙的都城;在六合形制成熟的基础上,衍变出了像符望阁这样拥有中心寝宫、四个"凸"字形空间加上顶层六个空间的特殊建筑。六合形制的演变,展现出中国古代建筑样式的历史变迁。

    古代建筑六合形制空间布局营造法则

    古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探索

    唐晓雯
    2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和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文明。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快速发展,现代建筑设计行业获得了良好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创造出了许多具有现代化特征且十分优秀的建筑作品。如今,无论是艺术创作领域还是现代设计领域,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已经成为时代潮流,同时现代建筑设计也越来越注重从传统中汲取营养和精华,以创造出既具传统文化特色又具时代特点的现代建筑作品。因此,古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古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价值为切入点,简单分析古建筑元素应用于现代建筑设计时应遵循的原则,并提出古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路。

    古建筑元素现代建筑设计应用价值

    贵州苗族传统民居中的人文生态表达

    毛炜
    2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受特殊的地理环境、人文历史的影响,贵州苗族传统民居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干栏式建筑。这样的建筑形式是苗族人民在恶劣的自然环境长期适应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反映了苗族人民的人文生态思想。如今,在国家对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尤为重视的背景下,透过这些苗族传统民居去挖掘其内在的人文生态理念,对中国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贵州苗族传统民居人文生态

    东北木结构民居建筑的艺术性表达探析

    郭羽鑫张爱研
    3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居建筑是我国传统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木结构民居建筑曾在中国建筑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在生产力低下的年代,相比于石材,木材因具有重量轻、抗震性强、保温节能性好、加工容易等优点而被人们广泛使用。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生产力的发展,各种新型材料逐渐涌现出来,木材不再是主要的建筑材料。阐述东北木结构民居建筑的研究背景,分析其意义和发展现状,并探索东北木结构民居建筑的艺术性表达,以推动木结构民居建筑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木结构建筑东北民居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