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与时代·城市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与时代·城市
美与时代·城市

崔慕岳

月刊

1003-2592

mysdscb@snina.com

0371-65511020

450052

河南省郑州市大学路75号

美与时代·城市/Journal Beauty & Times
查看更多>>我刊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推动美学、美育研究,普及美学知识,倡导按美的规律创造美、欣赏美,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整体素质,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传统园林与传统文化交织之美

    崔二娟
    6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园林建筑中体现着书法美、绘画美、哲学美、诗意美,园林建筑中的各种常用意象都各具深意,反过来,绘画、小说、诗、词、歌、赋、戏曲中也都有园林的意象存在。园林的建筑中渗透着传统文化的各种元素,传统文化中也能看到园林建筑的相关内容,因此,分析传统建筑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建筑传统文化传统园林

    探究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美

    孙继超
    6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是我国的民族艺术瑰宝,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中国古典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其造园手法被西方国家推崇与追随,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中国古典园林像一部石刻的史书,让人重温祖国的历史文化。因此,梳理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探究园林的文人艺术风格,发现其独有的艺术美,并且探究其艺术价值,对中国园林艺术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美传统文化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的研究——以碧源月湖公园为例

    贾春光康兴燕
    6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着眼于公共绿地中的城市公园,对城市公园的形式美进行研究。通过文献搜集,结合相关案例分析总结,以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的应用为主线,探讨城市公园的建设原则,进而深刻分析园林设计中应用的形式美。从形式美规律的思考出发,分析河南郑州碧源月湖公园的形式美特征。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

    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应用探析

    栗琳
    7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城市化建设进程,当下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对于城市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城市景观建设需要发挥重要的作用,而将园林设计应用到城市规划中,需要以推进城市建设发展为主要目的,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创造健康良好生活环境为重要依据,同时有效促进园林设计与景观规划的积极融合。分析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应用的必要性,对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应用进行具体探讨。

    园林设计城市景观景观规划

    基于园林设计的城市街道景观建设探究

    李博伦
    74-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景观园林设计融入当下国内的城市街道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园林景观设计和城市规划学的视角,梳理国内外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分析后疫情时代下城市街道作为分布较广、人们接触较频繁的公共空间,如何与园林景观设计融合,并从人与社会的角度探讨城市街道景观未来建设的各种途径和可能,以期促进城市生态建设和文化建设。

    园林设计城市规划绿色城市街道景观

    滨海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理念探讨

    杨颖
    77-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滨海城市公园作为沿海城市的重要景观地带,是展示滨海城市文明的主要窗口。基于滨海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要素,针对滨海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从自然生态、文化特征以及功能空间三个角度入手探讨滨海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理念,从而构建别具一格的滨海城市公园景观。

    滨海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要素理念

    设计美学语境下纪念性公园景观设计分析

    岳晓冉
    80-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纪念性公园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区域环境,是以公园为基础的感性、创造性、理性的设计表达。它不仅体现在物质和精神功能上,而且应该具有一定的审美和艺术成分。对纪念性公园及设计美学进行阐述,从设计美学理论基础的角度出发,分析设计美学在纪念性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以实现纪念性公园实现审美价值、实用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设计美学纪念性公园景观设计

    公共艺术助力乡村公共空间的建设研究

    杨璐
    8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乡村地区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有效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差距。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渐兴起了艺术入乡的热潮,公共艺术助力乡村公共空间建设,有助于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就,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基于此,通过分析公共艺术介入乡村公共空间建设的意义,探讨乡村公共空间的发展策略,提出未来公共艺术融入乡村公共空间的发展思路。

    公共艺术乡村公共空间乡村建设

    例外之外——羊磴艺术合作社以艺术介入乡村路径探究

    江永亭李真
    86-88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2年,艺术家焦兴涛带领一群青年艺术家在贵州省桐梓县羊磴镇成立了羊磴艺术合作社。在这个缺乏历史特色、平凡而又普通的小镇中,艺术家们与当地居民一同开展了"界树"项目、"乡村木作"项目等综合艺术项目,建设"冯豆花美术馆"、"小春堂"文化馆等。合作社坚持以"五个不是"、艺术协商、"缓慢的持续"等原则,用一种"参与"的方式将艺术融入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中。以焦兴涛以"寻找'例外'——羊磴艺术合作社"为题畅谈合作社的创作模式与创作原则,探究羊磴合作社为中国艺术乡建所带来的例外之外的启迪和意义。

    羊磴艺术合作社焦兴涛乡村艺术

    乡土景观的场所精神营造

    邹昌
    89-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土景观以其独有的地理风貌与文化特征,在当前城镇环境空间设计形式语言雷同、传统生活习俗断层的背景下,为大众提供了一个找回乡愁、体验历史、亲近自然的绝佳场所。基于诺伯舒兹提出的场所精神理论,通过梳理国内外乡村建设的发展历程,介绍场所精神的概念以及其在不同专业领域的应用,详细分析具有代表性的乡土景观设计案例,结合清水村的设计实践,探讨场所精神在指导营造高品质的乡土景观空间时的重要性与意义。

    乡土景观场所精神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