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与时代·城市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与时代·城市
美与时代·城市

崔慕岳

月刊

1003-2592

mysdscb@snina.com

0371-65511020

450052

河南省郑州市大学路75号

美与时代·城市/Journal Beauty & Times
查看更多>>我刊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推动美学、美育研究,普及美学知识,倡导按美的规律创造美、欣赏美,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整体素质,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文化、经济等要素对苏州区域设计形态的影响——以网师园为例

    张瑞涵
    3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设计形态蕴含了一座城市的气质和精神,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并在持续发展。因此,以苏州古典园林中的杰出之作——网师园为分析对象,追根溯源,深入探究影响苏州区域设计形态生成的因素,促使苏州区域设计形态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不断发展与创新。

    设计形态地域文化网师园

    西周礼制城市规划思想对后世都城建设的影响探析——以唐长安城为例

    侯天泽钱琛
    3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垣产生于原始社会,一开始是为了抵御野兽和外敌。"筑城以卫君,造廓以守民",我国从夏朝进入奴隶社会开始,城垣的主要职责是保护君主和国民,当时还没有城市规划的概念。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可以追溯至西周。西周盛行礼乐,所谓礼制是指对人的身份进行划分和依社会规范形成的等级制度。从秦汉至明清,经济、文化乃至城市规划都深受礼制思想的影响。基于此,主要探究礼制思想在城市规划中的体现,以及西周礼制城市规划思想对于后世都城建设的影响。

    礼制城市规划西周都城

    文化基因理念下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更新利用——以长春一汽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贾春光蔡承扬
    40-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是一座城市发展过程的缩影,也是一座城市的魂与脉,它作为连接城市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见证了城市的历史,见证了城市传统格局、空间肌理、历史风貌和地域文化的变迁,是城市历史记忆的物质留存和历史底蕴的体现。因此,从文化基因的角度出发,梳理长春一汽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文脉,探索历史文化街区中文化基因与街区保护更新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历史文化街区在符合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下重现生机并可持续发展下去。

    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脉文化基因

    价值导引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策略研究——以潜山市天宁寨—龙井巷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李思澈
    4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文化街区是彰显地域风貌、承载地方记忆的重要文化空间。以街区文脉特色及物质空间的价值内核为指引,探究与之相契合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策略。以安徽省潜山市天宁寨—龙井巷历史文化街区为例,解构街区价值特征,在分析街区现状问题与发展困境的基础上,提出发展对策。

    历史文化街区价值导引保护与更新

    人居需求视角下的旧改公共空间规划研究

    刘欣然
    4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旧改就是老旧小区改造,它是我国"十四五"时期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旧改工作涉及内容较广,其中公共空间的规划是重中之重,公共空间规划可为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及休闲娱乐提供极大便利。因此,公共空间规划效果关系旧改工作的成效。公共空间规划应做到以人为本,应在充分考虑人居需求的前提下,制定适宜的规划方案。从需求入手,提出满足人居需求的旧改公共空间规划对策,涵盖地表空间拓展、功能区打造及景观绿化设计等,以期为我国旧改事业稳步推进提供思路。

    人居需求老旧小区公共空间

    解构主义在城市公共领域创作中的应用研究——以大连"工业厂房改造项目"为例

    吴丞博
    4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公共领域由最初为人们遮风挡雨的场所逐渐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精神寄托场所。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愈加庞大的人口基数必然带来多样的需求,公共领域的设计需要考虑更多的要素,让不同人群的需求得到满足。这是解构主义理念能够进入城市公共领域设计中的客观基础。因此,以辽宁大连"工业厂房改造项目"为例,分别从城市公共领域的现状、解构主义在城市公共领域的应用、未来城市领域的判断三方面对解构主义在城市公共领域的应用进行研究,旨在探索解构思维在公共领域设计中对功能性的提升作用,并总结解构主义给当下城市的发展所带来的独特的思考角度与全新的思维方式。

    解构主义公共领域城市

    场景理论视域下长三角苏南地区美丽乡村建设思考

    贺丹蒋志英
    5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中央连续发布以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的文件,美丽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持续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苏南地区,一个个美丽乡村示范项目正在实施,一个个未来乡村美好场景正在营造。场景理论为美丽乡村建设与价值生成提供了思考及探索的支撑框架,用真实性、戏剧性、合法性三大维度,对长三角苏南地区乡村进行分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可持续性提供可参考的新思路。

    场景理论美丽乡村建设在地文化乡村场景营造

    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的美丽乡村规划探析

    付春艳宋扬高雄
    5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美丽乡村,是我国近年来乡村建设规划的目标。虽然我国美丽乡村规划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大多数的乡村还没有进行详细的规划。因此,以绥宁县长溪村为研究对象,在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全面系统地进行美丽乡村规划设计,以改善该村居民的生活条件,完善该村的基础设施,促使该村形成完善的产业结构。

    国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地域文化

    美丽乡村精品线建设研究——以义乌市为例

    肖春
    58-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丽乡村精品线的特点是"串点成线、连线成面、整体推进",整合当地特色资源,以期打造出可持续发展的"宜居、宜业、宜游、宜文"乡村。以浙江省义乌市为例,从美丽乡村精品线内涵、意义,精品线建设思路概况、特色及存在问题几方面出发,对其美丽乡村精品线建设情况进行探究,以期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一些经验。

    美丽乡村精品线义乌乡村振兴乡村旅游

    乡村振兴背景下广西旅游型乡村规划研究

    齐元歆李二君
    6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平衡城乡发展、促进乡村建设一直都是现代城乡规划研究的重要目标。在带动乡村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人口流动、产业形态和发展模式、自然生态资源、人文价值、空间承载力等均对乡村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城乡关系与乡村发展现状,发掘乡村特有的优势和特色,利用城乡规划理论对广西乡村的文化、景观、业态等进行合理规划和配置,使其逐渐发展成为旅游型乡村,通过旅游业的"磁性"形成吸引,从而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改善和缓解乡村发展过程中的种种问题。

    乡村振兴广西乡村规划乡村景观旅游型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