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与时代·城市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与时代·城市
美与时代·城市

崔慕岳

月刊

1003-2592

mysdscb@snina.com

0371-65511020

450052

河南省郑州市大学路75号

美与时代·城市/Journal Beauty & Times
查看更多>>我刊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推动美学、美育研究,普及美学知识,倡导按美的规律创造美、欣赏美,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整体素质,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人文环境的城市公共艺术研究

    刘辉张杰
    6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公共艺术是城市设计和规划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同时也是占据城市空间的要素之一。城市公共艺术是能够代表城市形象、体现城市人文精神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通过观察我国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我国城市公共艺术已经从简单的具象化雕塑发展到了多元化的公共艺术设计,从单纯发挥使用功能的市政公共设施发展到了具备空间、形式美和使用功能多重特性的城市设计。而在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如何在城市公共设计工作中既发挥城市公共设计基本职能又能够体现人文情怀,成为城市艺术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当前,城市艺术设计已经逐渐发展为城市公共艺术的规划与研究,在研究工作中,将城市生态、人文环境、人类心理等多个学科综合起来,以实现城市公共艺术与人文环境内涵的高度融合。通过分析城市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就人文环境在城市公共艺术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不断推动我国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实现进一步发展。

    人文环境城市公共艺术人文情怀

    废弃物品在城市公共艺术装置中的再利用

    张硕
    67-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公共艺术的发展,装置艺术也随之兴起。在当今社会,人们的文化需求日益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对艺术不再局限于生活实用需要,而是更注重其给人们带来的视觉和心灵的美的体验。针对以环保为主题的装置艺术进行研究,希望能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物质文化进行艺术性的选择、改良、利用,从而展示制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环保问题是一个社会现实问题,以废弃物品中的塑料为创作元素,利用装置艺术的表现形式来表达环保的重要性。

    公共艺术装置塑料环保废弃物

    海绵城市与景观设计的融合方案设计思考

    孟祥伟
    70-7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很多城市都在探索海绵城市的建设路径,研究具体的建设方案。通过海绵城市的建设,可实现对降雨的合理吸收、存蓄和地下水补充,从而更好地利用水资源,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相应的措施缺乏弹性,特别是同景观设计的融合不够深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海绵城市的建设效果。

    海绵城市景观设计融合

    圩堡文化影响下叙事性景观场景设计应用

    刘笑池
    7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江淮圩堡是在清末时期伴随着军事战乱的背景而产生的以宗族和血缘为基础的建筑群落,其发展也经过了从将门府邸到社会公共用地的转变。直至近年,随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对地域文化探讨的热潮兴起,人们才逐渐关注到圩堡作为淮军发展下江淮地区自然环境过渡的产物,是不可多得的、具有南北方特色和西洋建筑特点的民居景观。立足于江淮圩堡的内涵及意义,以江淮圩堡景观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叙事理论的指导下对呈现出江淮圩堡特征的特定区域展开实践创作。具体来说,以叙事视角为切入点,梳理江淮圩堡的建筑及景观要素,而后对场地进行分析,归纳出有限干预、参与式互动两种设计策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设计方法。其中,主要对时间维度的变换、空间形态的处理、本土材料的运用及互动性设计四个方面进行考量,总结出相关结论。设计目的是使设计作品与体验者之间产生更多互动性,因地制宜地编写出属于江淮圩堡独特的"文本故事",尽可能保留原有地的空间结构,向体验者传递关于圩堡的故事与历史,从而使场地具有自己的内涵和特色。

    叙事性景观江淮圩堡地域文化

    工业废弃景观空间的叙事性设计策略研究

    郑馨王海蕴
    7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景观设计在近些年除了追求更美观的设计效果、更现代的设计形式外,也开始着重关注设计的文化内涵和故事性。目前很多景观设计缺乏内涵的表达,尤其是在工业废弃景观的改造设计当中,亟待寻找出能对其独特的历史内涵进行有效表达的设计方法。通过分析工业废弃景观空间改造案例,引介叙事学的相关理论,将叙事语境转化为景观设计语境,并通过对空间的限定方式和不同空间之间的路线组织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探究适合运用于工业废弃景观空间的叙事性设计策略。

    工业废弃景观景观空间设计叙事性景观

    城市景观照明设计探析

    宋佳益
    7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景观照明为城市带来勃勃生机和活力,营造了浓厚的城市文化氛围,但现阶段城市景观照明设计存在着千城一面、声光电炫技等问题。因此,通过调研和思考,结合实例,针对城市景观照明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探析,并提出了在进行城市景观照明设计时应展现城市特色、改善市民生活、提倡绿色照明等对策和建议,以期提升城市景观照明的文化品位,使城市景观照明达到功能性、艺术性、文化性兼备的效果。

    城市景观照明城市特色市民生活绿色照明

    解构主义对现代园林与景观设计的影响

    周蔚
    8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解构主义于20世纪80年代成为西方建筑界的热议话题,至今依然活跃。解构主义大胆向古典主义、现代主义提出质疑,认为应当颠倒一切既定的规律,在设计界引起了轩然大波。在如今的园林与景观设计中,大多拘泥于传统的中国园林或景观,不论在设计手法、设计思想或者是设计材料上,都难以有所革新。这既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也容易使人们产生审美疲劳。基于此,通过对解构主义建筑设计大师的实践案例进行分析,探究他们的设计理念和手法,思考其设计理念和手法在现代园林与景观设计中的可取之处,以对未来园林与景观设计的发展提供相关理论借鉴。

    解构主义园林设计景观设计

    乡土景观元素融入广安城市公园策略研究

    余政蓉
    85-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川东传统民居体现着浓厚的天人合一与合零为整的理念,具有因地制宜、错落有致、灵活自由等鲜明特征,其建筑形态、建筑结构和空间形态等都具有鲜明特色,饱含广安乡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目前,广安城市公园景观体系建设对以川东传统民居为代表的乡土景观元素的挖掘和利用还不够,应该坚持文化传承、情感共鸣、生态可持续等原则,灵活运用延用和再现、引借和融会、提取和精炼等设计手法,进一步推动川东传统民居元素融入广安城市公园景观,让城市公园景观更接地气,更富生命力,同时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乡土景观元素传统民居广安城市公园

    地域文化符号在国家遗址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探析

    张爱研魏欣冉
    88-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遗址公园作为一类具有示范性意义的特定公共空间,以重要考古遗址及其背景环境为主体,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同时也具有历史、人文、科学等方面的价值,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又从不同方面衍生出其他直接或间接的经济价值。这些经济价值对社会的发展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保护及开发利用我国国家遗址公园便成为一个关注度极高的社会话题。国家遗址公园的景观设计不仅要保留完整的历史遗迹,还要注重景观设计、园林布局与休闲娱乐设施,更要体现出其地域独特的文化符号,在保护、传承的大背景下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同时,一个地区独特的文化是一个城市的底蕴,其中一些独特的地域文化符号与遗址公园景观设计结合更能体现出这个城市的历史。基于此,对地域文化符号在国家遗址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探讨。

    地域文化符号国家遗址公园景观设计

    语言景观视角下喀什城市形象提升策略分析

    何孟平
    9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言是人们交流沟通、传递信息和认知世界的重要媒介和工具,通过语言手段塑造与展现城市形象是最直观、最便捷的方式。城市语言景观与城市形象构建紧密相关,良好的城市语言景观建设对提升市民文化素养、推动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塑造城市整体形象具有重要作用。阐述语言景观的概念及研究范围,从城市标牌、城市宣传语、政府服务网站三个方面分析喀什市语言景观建设现状,并提出相应的语言景观视角下喀什市城市形象提升策略。

    语言景观城市形象喀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