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与时代·城市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与时代·城市
美与时代·城市

崔慕岳

月刊

1003-2592

mysdscb@snina.com

0371-65511020

450052

河南省郑州市大学路75号

美与时代·城市/Journal Beauty & Times
查看更多>>我刊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推动美学、美育研究,普及美学知识,倡导按美的规律创造美、欣赏美,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整体素质,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澳门十月初五马路的物质性城市意象研究

    周兰兰
    9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街区是文明发展的重要产物,也是多种文化产生与汇聚的基本场所,在城市形态演变人本化的发展趋势下,特色街区在城市建设中呈较快的发展势头。因此,选取位于澳门路环区的十月初五马路为研究对象,以城市意象理论为理论研究基础,从城市意象元素的角度来分析十月初五马路的街区环境意象形态,着重讨论物质性城市意象元素如何影响十月初五马路的城市意象,并为十月初五马路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

    十月初五马路环境意象城市意象特色街区

    数字时代背景下嘉兴红色文化推动繁荣城市文化事业的策略研究

    贾云贺
    97-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浙江嘉兴是中国革命红船的起航地,嘉兴的红色文化对于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数字时代背景下,探究嘉兴红色文化呈现出的新特点以及红色文化所发挥的独特作用,可以为繁荣城市文化事业提供精神力量。发挥数字时代背景下嘉兴红色文化的力量,要用新形式整合红色资源,开辟新渠道为城市注入红色活力,制定新政策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数字时代嘉兴红色文化文化事业

    新时代绍兴红色文化传承方式探究

    周瑛华
    100-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浙江绍兴是一座有着江南水乡特色且充满着红色历史底蕴的文化之城,红色文化是绍兴最具特色的文化之一,绍兴红色文化的传承对于绍兴的城市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时代,要继续保持对绍兴红色文化的传承,就需要充分挖掘绍兴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着眼于绍兴红色文化传承现状,致力于推动教育改革、完善基础设施、革新传播体系,实现对绍兴红色文化传承方式的创新。

    新时代绍兴红色文化传承

    中小城市文化建设研究——以龙城画派起源地萧县为例

    周萌
    103-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大力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国内大中小城市的文化建设是关键一环。地方区域性文化作为大多数中小城市的文化浓缩和精神文明象征,对城市的文化形象塑造和居民的精神文明引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龙城画派的发源地、有着"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之称的安徽省萧县为例,溯源萧县书画文明的历史底蕴和龙城画派与萧县的乡土渊源,总结立足书画艺术的萧县产业集群式的新颖文化发展模式,推动其他中小城市的文化振兴与发展研究。

    文化建设地方文化龙城画派

    陕西乾陵遗址展示方式探究

    石鹏
    106-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乾陵是一座唐代帝王陵墓,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座两位皇帝的合葬墓。该陵墓于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位于乾陵东南方的陪葬墓永泰公主墓处建立了乾陵博物馆。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较为简单的遗址展览与展示方式已略显"力不从心",其单一的游览路线、被动的参观体验、低端的旅游纪念品等都已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因此,基于大遗址保护的原真性、完整性等基本原则,分析乾陵遗址当前展示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一定的优化建议。

    乾陵展示设计大遗址保护

    城市公共环境设施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

    赵娜孙冉冉颜欣萍
    109-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品质日益提升,但伴随着城市发展的公共环境设施建设暴露出多种多样的新问题,同时也面临着新的需求。因此,需要对作为城市"外衣"的公共环境设施进行更加科学的、人性化的改造设计和管理。基于对城市公共环境建设现状的分析,提出公共环境设施设计及管理方面的策略方法,从而推动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公共环境设施基础设施建设现状策略

    未来智慧社区建设体系下的公共设施设计研究

    王君秋
    112-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类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以后,逐步从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进入新的智能化时代,即智慧时代。目前,随着5G通信、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和普及应用,人们进入了全新的智慧化时代。高速网络的覆盖以及物联网技术的成熟,使建设智慧型社区成为可能,千家万户的普通大众可以享受到智慧科技所带来的便利,5G通信、智能传感器、人脸识别、线上支付、无人化管理等使社区生活更加便捷。在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阐述对智慧型社区公共设施设计的思考。

    智慧社区公共设施智能化

    唐健武作品——建筑速写

    116页

    任素梅、廖夏妍作品

    117页

    罗炳华、蓝方敏作品——鹿寨香桥岩溶国家地质博物馆室内设计

    1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