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与时代·城市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与时代·城市
美与时代·城市

崔慕岳

月刊

1003-2592

mysdscb@snina.com

0371-65511020

450052

河南省郑州市大学路75号

美与时代·城市/Journal Beauty & Times
查看更多>>我刊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推动美学、美育研究,普及美学知识,倡导按美的规律创造美、欣赏美,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整体素质,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建筑环境设计与地域文化的融合路径探析

    戴菲
    6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以及建筑行业快速发展,人们对建筑环境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建筑环境设计中,将地域文化融入设计,能够使建筑与周边环境更加协调,形式变得更加多样。为更好地适应特定地区的环境、气候、人文等,在进行建筑环境设计时,相关设计人员必须对地域文化特色进行深入的了解,从而设计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环境。

    建筑环境设计地域文化融合路径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创新

    梁昊
    6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是中华民族坚毅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观念和思维方式。能够体现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作品,不仅拥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而且也让中国传统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是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中国传统文化能够赋予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不竭的创新力和生命力。为了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设计者要深刻理解并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吸收和融合,在符合现代设计要求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发展。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创新

    智慧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街道景观探析

    喻磊
    67-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建设智慧城市。经济发达城市的可持续水平对促进城市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且智慧城市理念作为城市规划的工具也能够帮助城市发展。鉴于此,引入智慧城市概念,探讨在城市规划中基于智慧城市理念的街道景观设计。

    城市规划智慧城市理念街道景观

    共享理念视野下的城市社区空间新形态研究

    花乐铭
    70-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今,我们正身处一个共享经济的时代。共享不仅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而且影响着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近年来,城市空间出现了越来越拥挤的问题,而各种附属空间却逐渐出现闲置情况。因此,结合当下的共享经济形式,在城市布局设计中融入共享理念,以打造出新的空间形式——共享社区。此类共享空间能对各类零散闲置区域进行整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用地的紧张,为没有公共场所的社区打造出一个共享舒适环境,使人们在实体的空间里去体会社区的真实感,提升公共空间整体质量。

    共享社区空间重组功能性设计社区归属感

    社区花园参与式设计研究——以鸡鸣山社区为例

    钱晨婷宋琛
    7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区建设的不断发展,居民的参与意识逐渐增强,传统单一的社区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对居住环境的要求。当前,城市更新追求的不再是大拆大改,而是小面积的社区微更新。以社区花园为研究对象,分析参与式设计的内涵,从上海城市花园建设中借鉴经验,实地调研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鸡鸣山社区,从鸡鸣山社区花园建设的现状出发,结合参与式设计理论,从设计与管理模式两方面对社区花园的更新提出相应的建议及对策。

    社区微更新社区花园参与式设计

    可食性景观在未来社区中的应用研究——以鸡鸣山社区为例

    文艺颖苏小妹宋琛
    7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义乌鸡鸣山社区为例,探索可食性景观在社区各空间中的种植可能,通过案例分析出鸡鸣山社区中可食性景观的规划参考。在当前大背景下,社区或逐渐成为大众主要的交往场所,而景观往往可以成为一个良好的媒介,促进社区居民的友好交流。如何让社区景观充分发挥"桥梁"功能,成为居民情感依托,达到增进社区群众认同感、唤醒公共精神的目的,是否可通过可食性景观在社区的规划种植,建立起邻里交往平台,值得相关研究者进一步研究。在尽量不改变现有建成用地的情况下,结合屋顶菜园、宅前菜园、一米菜园的形式打造义乌邻里友好交流型社区。

    可食性景观生产性景观鸡鸣山社区

    河南省乡村文旅融合发展路径探析

    康书红
    7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河南省地处中原腹地,紧邻黄河流域,是中原文化的发祥地,是农耕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是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河南省作为我国的文化大省、农业大省,要充分发挥乡村文旅融合在乡村振兴中的带动作用,迫切需要将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将文化消费融入衣、食、住、行、游、购、娱各个环节,促使乡村旅游业实现转型升级。

    乡村文旅融合乡村振兴河南乡村文化

    惠州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助推文旅融合策略研究

    侯婷
    8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人们对乡土民俗文化更加重视。惠州是广东重要的乡村文化旅游地,"十四五"时期是惠州旅游大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进行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对实现惠州高质量发展及推动大湾区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美丽乡村建设文旅融合景观规划

    文旅融合视角下历史文化街区发展路径探讨——以杭州大兜路历史街区为例

    王书雨田治国
    85-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文旅融合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时历史文化街区对城市文化建设传承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文旅融合视角出发,探究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策略,并以杭州大兜路历史街区为例,分析讨论历史文化街区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保护方式,从而推动历史文化街区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历史文化街区整体风貌,彰显城市整体文化积淀,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历史文化街区文旅融合保护发展旅游品牌

    文旅融合视域下特色村落井楠的营造方法探析

    董国娟荆琦
    88-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旅融合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安徽滁州井楠村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通过茶旅融合发展和乡村民宿设计两条路径,将乡村振兴与美丽乡村建设、文旅项目建设有机结合。从打造茶文化生态旅游体验、立足茶文化产业开展文化活动、在文旅视域下开展民宿设计等方面对特色村落井楠的营造方法进行探析,一方面对井楠村的创新发展思路进行总结,另一方面为乡村民宿的地域性和现代性表达提供参考。

    文旅融合乡村振兴营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