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
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

崔慕岳

月刊

1003-2592

mysdmsxk@sian.com

0371-66318929

450003

河南省郑州市职工路1号院

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Journal Beauty & Time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关于中国版画回归大众视野的思考

    钟嘉怡
    3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版画曾有过很辉煌的历史,可进入21世纪后,版画发展一度低迷,和大众产生了一定的距离.直至近几年,专业的版画展览、版画体验工坊、专业的线上讲座等,让大众能接触到曾作为小众艺术的版画.通过一些美术馆、画廊的报道,能看出目前大众对版画的接受度和喜爱度越来越高,版画逐渐回归了大众视野.从大众的关注和接受角度来分析版画回归的原因.此外,以对"版"和"画"的重新认识这个角度阐述版画回归大众视野后的思考.

    版画传播性反思发展历史

    中西方绘画比较研究——以15—16世纪为例

    曾庆红
    3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同的时代孕育了不同的艺术.在同一时空背景下,不同的国家的社会形态和经济面貌总是在潜移默化地或多或少地影响着那个时代的绘画发展.中西方绘画艺术在社会背景、画家思维方式、绘画题材内容、绘画空间表现方式等方面有一些差异性和共性特点存在.基于此,对15—16世纪中西方绘画进行比较研究.

    中西对比社会背景思维方式

    牧溪《六柿图》研究

    许兴兴
    4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存文献对南宋牧溪鲜有记载,且褒贬不一.艺术学者李霖灿将其《六柿图》列为"中国名画",英国学者苏立文在《中国艺术史》中言:"《六柿图》在欧美被竞相刊印,为美术界所熟知."此画何以成为经典,其背后折射出的文化内涵、艺术规律、时代局限及鉴赏认知等诸多问题值得研究.从艺术本体的角度出发,分析此图的画面构成、墨法运用、内容表现;从水墨发展的路线阐释此画的笔墨语言、艺术哲思与美学价值.

    《六柿图》牧溪禅宗水墨

    中国人物画创作中的精神性表现

    许华娥
    4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历史悠久且文脉相连,各民族文化不断融合,形成了以民族精神为支撑的华夏文明,铸就了具有中国精神的民族情怀.艺术承载文脉,发展文脉,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当今,艺术形式百花齐放,呈现繁荣景象,文艺工作者如何通过作品体现民族精神,铸就中国魂,凝聚民族力量,值得深入思考.中国人物画创作描绘群众的生活与精神状态,以此为研究对象,通过坚守文化自信立场、坚守群众立场、坚守创新立场三个方面展开具体探讨,以期探索中国画创作中民族精神的深刻表现.

    中国画创作民族精神文化自信

    新安派山水画之探析

    侯海鑫
    4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新安派山水画兴起和发展的时间线,分析在此过程中皖南地区山水画的传承与发展,以及新安派的名称界定.通过将皖南画派中宣城派和姑孰派的山水画与新安派山水画相比较,探讨新安派山水画的独特之处,以及其在皖南画派中的历史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

    新安派山水画宣城派姑孰派

    中国传统风俗画发展现状分析

    丁金芳
    5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绘画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对我国传统绘画造成了严重的冲击,也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传统风俗画的生存空间.基于传统风俗画的生存困境,应正视其发展现状,强调传统风俗画与当代数字影像的差异,并探寻适合的发展方向.从传统与现代的视角出发,结合实例深入分析我国传统风俗画的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

    传统风俗画数字影像艺术特色

    论山水画对造化自然的体悟方式——以《溪山行旅图》为例

    赵正星
    5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目相授指在绘画创作过程中画家将客观物象和主观思想情感相交融的过程,也是中国传统绘画对物象特有的体悟方式.通过对《溪山行旅图》的笔墨、构图、意蕴进行分析,揭示了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画学理论的影响下心目相授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体现,并讨论了中国传统山水画创作中心目相授方式的作用,即画家通过"心目"观察体悟自然,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并将这种体悟呈现到画面中去,从而创作出一幅好的山水画.

    《溪山行旅图》心目相授山水画

    中国传统线描在现代人物速写中的应用

    黎俊麟
    5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传统绘画源远流长,精彩纷呈."十八描"是古人在绘制人物画过程中提炼并总结出的用线技法,它用简练生动的线将不同性格、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气质的人物贴切并自然地表现出来.线性速写以线进行绘制,不刻意强调光影与明暗关系,而是强调线的高质量应用,与传统线描有着相似之处.现代人的性格、着装特点、气质等与古人有着诸多的不同之处.在此背景下,探究如何合理使用适合表现物象的线,将现代人物的精神面貌完美地体现出来,以期推动现代人物速写的发展.

    传统线描"十八描"人物速写

    岭南画派绘画艺术的革新特征与意义

    符月碧陈欢迎
    5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岭南画派是由广东籍画家组成的一个地域画派,是20世纪中国画坛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流派,创始人为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即"二高一陈".在中国近代爱国活动和西方美术思潮冲击的时代背景下,岭南画派掀起的"新国画运动",是一种具有革新意义的艺术探索,对中国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与意义.以岭南画派创立的时代背景为切入点,从岭南画派的艺术主张与实践等方面展开论述,尝试梳理岭南画派绘画艺术的革新特征,并对岭南画派艺术革新的贡献和意义进行归纳和总结.

    岭南画派文化融合中国画

    "一带一路"视域下西部美术的发展与传承策略

    王慧陈祥军李曼茹
    6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部美术大大丰富了我国美术的样式和风格.我国美术创作领域的"西部热"赋予了现当代美术异域风情和文化想象空间,使得中国现当代美术史有了完全不同于传统美术史,更不同于西方现代美术史的特质与精神内涵.西部少数民族题材绘画创作由此成为中国现当代艺术史上的重要现象.面对当下西部美术保护与传承的式微以及"一带一路"带来的发展机遇,必须抢抓历史发展契机,通过凝聚美术资源保护合力、开展"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融入西部高校发展战略、结合现代艺术管理等措施,有效传承与发展西部美术,以赓续西部美术的精神火种和艺术品质.

    "一带一路"西部美术活态保护发展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