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
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

崔慕岳

月刊

1003-2592

mysdmsxk@sian.com

0371-66318929

450003

河南省郑州市职工路1号院

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Journal Beauty & Time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东北地区水彩画本土化研究

    袁佳琪
    6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东北地区的白山黑水间积蓄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不难发现,东北地区浓郁的地域特色、风土人情和厚重的历史积淀相互融汇,孕育出了具有独特地域风情的东北水彩画.东北水彩画的发展离不开东北几代水彩画家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他们通过深刻挖掘东北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色,创作出了绚丽的东北水彩画.通过阐释东北地区的地域优势,结合具体作品分析东北地区水彩作品的画面呈现,探讨东北地区水彩画创作的发展.

    东北地区水彩画本土化

    中国意象风景油画的特征分析

    陈晓
    6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意象风景油画是中国油画艺术体系中的重要分支,自身的文化内涵丰富,艺术价值极高,值得深入研究.基于此,对中国意象风景油画的概念与特征进行阐述,分析中国意象风景油画的写意性、象征性、抒情性、地域性等艺术特征,以促进中国意象风景油画在当代的创新发展.

    中国意象风景油画写意性象征性抒情性

    论明清画家的艺术成就——以文俶为例

    杨子
    6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文化一直处于不断被创作、演进、完善、重构的过程中.明清时期,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工厂手工业和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文化的空前繁荣,明朝时期吴门地区文化世家集聚,并产生了各种艺术派系,文化气氛浓厚.这些善绘者的作品流露出和谐亲近、逸趣高远的绘画品格.基于不同的人生际遇和思想情怀,他们的作品大异其趣.在当今多元化的创作环境下,对这些画家及作品的内在价值的认知也将对绘画创作者未来绘画道路的选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对明代画家文俶本人及其作品进行研究,希望可以了解更多同时期画家的生活状况、绘画艺术特征.

    文俶绘画明清花鸟画

    探析李可染山水画之"师"

    朱琳琳
    7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李可染是20世纪卓越的画家和艺术教育家,作为响应新文化运动革新中国画的绘画大师,他所创造的"李家山水"是中国山水画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典型代表.研究李可染的学习观念,探索"李家山水"面貌形成背后的原因,为当代山水画的革新提供借鉴.从"师传统""师造化""师社会"这三个角度出发,阐述李可染山水画的学习道路、艺术探索和治学态度.

    李可染革新"师传统""师造化""师社会"

    何家英人物画的愁绪之美

    董瑞芳
    7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文献分析法与个案研究法来研究当代画家何家英人物画中的愁绪之美,结果表明,其人物画的画中人、画中景与画上的题款共同构成了画面的愁绪之美.这种愁绪之美源于画家的自我表达,源于画家对当代人真实心理的观察,源于对观者审美心理的体悟.何家英人物画的愁绪之美彰显了中庸美与阴柔美.对何家英人物画的愁绪之美的探析有利于探究何家英的美学观,推动何家英相关学术研究的发展.

    何家英人物画愁绪之美中庸美阴柔美

    毛焰艺术风格中的自我表达

    刘兴华张修亮
    78-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新媒体日益成熟的当代,艺术之间的壁垒逐渐模糊,绘画的意义早已经不是简单的记事与再现.在新思想的浪潮下,作为舶来品的油画也在文化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中获得了新的生命力,不论是绘画思想、表现手法还是色彩、题材都在与时俱进.在油画创作当中,色彩作为最具表现力的语言,也在不断创新,出现了许多有自己独特艺术风格的画家.在中国当代艺术家中,毛焰的绘画风格极具代表性与辨识度,贡献出了许多精彩的形象.这些形象中蕴含了画家自己的个性化表达,具有一定的隐喻性.从毛焰和他的代表性作品出发,探索当代艺术家如何在绘画中实现自我表达.

    毛焰隐喻多元化创新改革

    米勒绘画中的农民情怀及艺术特征探析

    秦晓波
    8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让·弗朗索瓦·米勒的绘画作品中,人们可以感受到他对于社会底层人民的同情、关切以及对脚下这片土地的热爱.米勒的绘画多表现乡村景色和劳动人民在田间劳作的场景,是从生活中取材.分析米勒的农民情怀的形成、他的绘画题材与技法、他独特的艺术精神,能够更为透彻地了解19世纪的法国现实主义绘画.

    让·弗朗索瓦·米勒农民情怀乡村现实主义

    安德鲁·怀斯作品中的自然情怀与场景美学

    邹宇卿
    8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安德鲁·怀斯被赞誉为美国怀乡写实主义绘画大师,他以写实的手法描绘乡土景物,再以其丰富的记忆和联想,将生活中的片段化作令人感动的画面.其真实质朴的写实风格,表现了人与大自然的交流与调和.

    怀斯自然主义场景美学

    从王羲之经典书帖看书法的形式美

    杜婷婷
    87-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无论是从娴熟的书写技艺还是从出尘的思想境界来看,活跃于魏晋时期的书法名家王羲之都显得地位超然,其作品引得历代文人争相模仿,千年来备受推崇.王羲之书帖的美表现为形式美观、表意真切和气韵灵动三方面.观其形,无论楷书或是行书,均是笔画灵活,磅礴秀丽,迤逦多变,探索了书写形式的多种可能性;品其意,书帖内容大多是王羲之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展现了他丰富的情感,表达了文人对待政治的超然态度;观其气韵,是玄学思想的外在表现,在断与连、虚与实、动与静、乱与定、黑与白的对比中寻求妙境,在对立中寻找均衡的美感.在外界环境、政治氛围和玄学思想三者的共同作用下,王羲之书法艺术的形态之美应运而生.

    王羲之书法艺术形式美魏晋风骨

    《兰亭序》对初唐楷书风格构造的影响

    邱麟淋
    90-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唐太宗的推崇下,"崇王"成为初唐书法风尚.冯承素与欧阳询都为初唐宫廷专职人员,都接触过王羲之的笔迹并进行摹写拓印,其笔意呈现个体(性)化演绎的特色.通过对《兰亭序》摹本及以欧阳询、冯承素为代表的初唐书家的书法风格进行分析,一方面在摹本中体味原作王羲之笔意之遗风,体察如何在摹写中融入个人笔意和风格,另一方面探讨王羲之对初唐书者个人艺术风格及初唐楷书总体书法风格的影响.

    《兰亭序》欧阳询冯承素尚法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