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
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

崔慕岳

月刊

1003-2592

mysdmsxk@sian.com

0371-66318929

450003

河南省郑州市职工路1号院

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Journal Beauty & Time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农民画的艺术价值探析——以广西地区为例

    陈婉媚
    3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农民画在国内特殊的历史环境和条件下产生,国内对农民画这一民间艺术的探索与研究也在逐步深入.农民画艺术作为根植于本土的民间文化,在其创作过程中以地区为界形成多个画乡,广西地区更是多次举办农民画交流创作活动.特殊的文化与环境使广西地区农民画主要以乡村为单位,小范围流行.但是,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文化交融步伐加快,广西农民画艺术开始打破闭塞,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农民画艺术价值广西

    凝固的音乐——内蒙古油画发展特点分析

    王芳李鑫
    3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艺术的起源开始,阐述内蒙古油画中的美的规律,肯定节奏与韵律是艺术表达的追求目标,分析地域文化与民族艺术形式之间的关系,进而探究内蒙古油画中"游牧式"视觉现象特点的形成.

    内蒙古地区油画地域文化

    黄筌《写生珍禽图》绘画技法探析

    张欢欢吴锡军
    3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笔花鸟画属于中国传统绘画中十分重要的画种之一,其绘画成就十分辉煌,在中国绘画的历史中留下了深远的影响.黄筌作品《写生珍禽图》是五代时期意义重大的工笔花鸟作品,此作品不仅对五代时期的画坛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也对此后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影响深远.通过分析黄筌的《写生珍禽图》,具体研究此幅作品用到的绘画技巧.

    黄筌工笔花鸟画富贵画风绘画技法

    苏轼画作中的意味

    张含笑
    4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苏轼善画枯木与怪石,但留给后世的画作不多,《枯木怪石图》也是近几年重回祖国的怀抱.基于此,以《枯木怪石图》和《潇湘竹石图》为基础,从苏轼的家庭教育、仕途的转折、贬谪路上的功绩三个方面来分析苏轼画作中的意味.

    《枯木怪石图》《潇湘竹石图》苏轼意味

    论李流芳山水画美学思想

    胡嘉富
    4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李流芳是明末著名的诗人、画家,其长于山水画,作品多是游历抒怀之作,借作画抒发内心的苦闷,也流露出对山水风光的浓厚兴致.对于创作技法,李流芳并不追求刻意而为之,更多的是随兴而作,使得画风较为灵动飘逸,创作也具有较大的创新性,这与其受佛教影响有关;在审美取向上,李流芳追求一种"神似"的境界,注重景物的气韵还原,而非刻板描摹,这是其追求"真意"的表现.

    李流芳山水画美学思想

    湖南写意花鸟画研究——以黄永玉为例

    狄珂
    48-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经过几代画家不断的辛苦奋斗,湖南俨然已成为中国写意花鸟画的重镇.新时代的湖湘写意花鸟画家们不仅继承了前辈们优秀的艺术精神,还将时代精神融入艺术创作,构筑湖湘写意花鸟画新风.通过梳理湖南写意花鸟画的传承关系、发展脉络,以黄永玉为例,探寻南方个性张扬的写意花鸟画艺术风格的形成及现实意义.

    湖南写意花鸟画发展脉络地域特征黄永玉

    汤文选水墨人物画探析

    顾月
    5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纵观古今,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各类艺术作品不胜枚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定是国画.国画随着时间的更迭不断发生着改变,其取百家之所长,绘大国之气韵,寄情思于纸墨,一笔画出千年时光荏苒.国画也有不同流派,有善花鸟者,有喜虫鱼者,更有能够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故事封于纸上者.因此,对水墨画的概念进行介绍,并从当代水墨画的形、笔墨、色彩三个方面分析其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汤文选水墨人物画笔墨色彩

    塞律西埃作品中的平面性探析

    席芳
    5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纳比派的创始人及代表画家,塞律西埃以其独特的视角创作了许多经典作品,为后人解读纳比派及现代艺术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对塞律西埃的个人情况、绘画风格成因进行简要论述,从造型方法、色彩表现、构图方式、透视处理、技法表现五个方面对其作品中的平面性进行综合分析,深刻把握塞律西埃对高更综合主义的继承与创新以及对日本浮世绘风格的吸收与提炼.

    塞律西埃纳比派平面性浮世绘

    视知觉理论视角下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王彩燕
    5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画家列宾史诗性的画作,这幅作品使列宾步入俄国进步的民主主义艺术家行列,寄托了列宾对下层人民群众悲惨生活的同情.运用阿恩海姆的视知觉理论,分析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给予观赏者的视觉体验,并从这些视觉体验中找到作者在作品中倾注的情感.

    阿恩海姆视知觉《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探析欧仁·布丹绘画技法

    赵永旭
    6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们在学习风景油画的过程中,常常需要学习印象派画家怎么处理光影色彩变化,怎么让主观意识与客观景物完美结合从而表现内心的想法.印象派画家提倡用具有主观性、独特性、表现性的艺术语言来表达自己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碰撞而产生的微妙感受.著名的野兽派画家马蒂斯曾说过:"美的色调不可能从照抄自然中得到绘画中的色彩必须依靠思索、想象和梦幻才能获得."通过举例、解析、对比等多种方法,归纳总结印象派画家欧仁·布丹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绘画方式和"打开眼睛,去观察"的绘画理念,使人们能够了解印象派奠基者欧仁·布丹的绘画理念,理解其绘画风格所具有的内容性,进而分析印象派绘画情感的作用和价值,以及给后来的风景油画所带来的重要启示.

    印象派莫奈写生欧仁·布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