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
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

崔慕岳

月刊

1003-2592

mysdmsxk@sian.com

0371-66318929

450003

河南省郑州市职工路1号院

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Journal Beauty & Time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水彩画中的人文精神表现研究

    高杨
    3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文主题绘画的核心是通过艺术作品的表达,给予人类社会现实生活以文化精神的关怀.以当代中国水彩画中人文表达的语言形式为切入点,通过对中国当代水彩艺术家作品的案例分析,以探讨人文主义精神在当代水彩画创作中的表现特征,试图激发艺术创作者对当代社会精神层面的关注以及对中国水彩画进一步前进线路的思考.

    人文精神民族性水彩画地域性

    探析撞水撞粉法的特征

    王姝文
    3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撞水撞粉法"在中国画创作中具有独具特色的艺术样式,它有别于工笔画的精致细腻和水墨画的酣畅淋漓,将工笔画和写意画的技法优势相结合,突破了中国画传统的严谨与刻板,以其特有的艺术表现力和丰富的色彩肌理形成了独特的绘画语言.在使用"撞水撞粉法"时,对于水和粉的把控是尤为重要的,水在这一技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粉在这一技法中也具有其特殊性."撞水撞粉法"操作的可控性与自然的肌理效果满足了画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审美需求.在近现代的中国画创作中,"撞水撞粉法"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与运用.因此,分析"撞水撞粉法"的来源及艺术特征,探讨"撞水撞粉法"在不同画家笔下的特征,以更好地呈现这一技法的独特魅力.

    "撞水撞粉法"中国画"用水""用粉"

    没骨花鸟与当代山水的交融

    刘梓祺
    3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没骨画指的是采用不勾边框、轮廓的绘画技巧来创作作品,直接用墨和色彩作画,作品中不存在线条,突出作品中面的表现力和神韵,弱化轮廓及物象细节.通过对没骨画的历史发展研究发现,流传下来的作品多数是没骨花鸟画,没骨山水画少之又少.这是因为在我国传统山水画中,主要通过线条、骨法来展现山、水的筋骨,没骨技法与传统山水画技法一定程度上是背道而驰的.不过,现代没骨山水画家不断涌现,他们通过不断创新实践,证明没骨花鸟与当代山水的交融可以是双向的.当代山水的创作技法可以用于没骨花鸟的创作,同时没骨画技法经过适当的创新和发展可以用于创作没骨山水画,二者是可以交融并且互相成就的.

    没骨花鸟当代山水交融

    论综合材料对当代水彩发展的促进作用

    刘云易张军
    4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初至今,现代"中国水彩"经过百年之久的演变,已是相当成熟,在这种情况下,水彩的发展想要再进一步,就必须与时代相结合.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绘画材料出现,传统绘画不断受到影响,当代水彩的绘画方式及表达形式也在发生着改变.在当代水彩的不断发展中,综合材料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把综合材料运用于水彩作品创作之中,可以补充传统水彩媒介上的不足,更加有利于全面展示水彩画的艺术魅力.各种绘画材料的出现,使得绘画者不再是机械被动地运用材料,而是能够有所选择,在绘画创作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材料,更能抒发创作者不同的艺术情感.综合材料介入水彩画最大的作用是打破了传统绘画思维的局限性,开阔了创作者的视野,极大地拓展了创作空间,并对思想情感的表达、审美观念的提升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当代水彩的发展离不开综合材料,综合材料的介入为当代水彩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方向.

    综合材料水彩多元性

    汉唐绘画仕女形象之演变

    邵世缘
    4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汉唐之际,时代变迁,仕女画发展发生了深刻变化.故此以汉唐绘画中仕女形象的演变为切入点,阐述不同时期仕女形象的特征,分析仕女形象的表现形式及其发展变化,揭示仕女形象背后隐藏的审美、社会、文化等信息,从而对汉唐仕女画的变化与发展有一个更清晰的梳理,更深刻地理解中国仕女画发展的规律.

    仕女画仕女形象审美

    宋徽宗《唐十八学士图》的空间营造探究

    梁舒
    48-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十八学士"是传统绘画的经典题材.宋徽宗的《唐十八学士图》以手卷的形式描绘了连续性叙事场景,随着一景一物的情节推移,视点在人物活动与环境空间中不断转换、移动,而画面又将其所有物象控制在统一的框架之中,建构出一个连续不断且整体统一的时空秩序,由此营造出层次丰富的绘画空间与超现实的时空关系.通过对宋徽宗的《唐十八学士图》进行研究,纵向对照相同主题的前朝作品及出自同一摹本的历代作品,归纳其空间布局的演化,并重点分析其空间的营造,以深入了解传统绘画,促进当代绘画发展.

    《唐十八学士图》宋徽宗空间营造

    论北宋《听琴图》中的多维空间

    吴岩
    5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空间艺术是绘画探索中非常值得研究的永恒课题之一,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北宋《听琴图》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宋画中独特的审美空间.因此,从历史空间、视觉空间中的构图与色彩,音画与文人隐逸空间等多维视角出发,透过《听琴图》来看宋画背后的审美意趣,采用以小观大的方式探讨宋画中的"通感",以更好地促进当代人物画创作.

    宋徽宗《听琴图》音画关系听觉意象

    廉布与《胡人相马图》研究

    戴闻捷
    5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廉布,宋代人,其贡献主要体现在绘画和小说上.借助文献研究法,从廉布生平简介、胡人与马题材概述、 《胡人相马图》艺术特色三点出发,对廉布《胡人相马图》进行赏析,以对中国绘画的审美趣味和异国形象有更深的理解,对以后的艺术创作和学术研究有更深的领悟和启发.

    廉布《胡人相马图》审美趣味

    《傀儡婴戏图》作品考释

    陈磊
    5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籍中记载有关"婴戏图"的内容一般都以简单介绍作者生平为主,对绘画作品内容没有非常详细的记载.有关"婴戏图"的社会原因探析、人物造型研究、文化内涵解析以及题材内容阐述等方面的文献研究多出现在论文文献和期刊著作中.以宋代理学思想为支撑,对《傀儡婴戏图》这幅经典作品的历史名称、创作年代、具体作者等方面进行考释与辨析.

    《傀儡婴戏图》宋代理学格物穷理

    赵孟頫《鹊华秋色图》的空间布局

    岳硕
    6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元代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是其传世代表作品之一,画面中描绘的田园山水景象体现了画家深厚的绘画功力,也蕴含了画家的审美意识.中国传统山水画受时代背景和自身发展规律的影响,千百年来以独具中国特色的绘画面貌呈现于世人眼前.在山水画创作方面,赵孟頫提出"古意"美学主张,其绘画语言也呈现出"借古开今"的面貌.以《鹊华秋色图》为例,分析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空间布局,通过分析元代山水画创作的时代背景,运用图像与理论结合的分析方法,解读空间透视、空间关系、空间造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促进中国山水画空间语言的深入探讨.

    元代赵孟頫空间布局《鹊华秋色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