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
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

崔慕岳

月刊

1003-2592

mysdmsxk@sian.com

0371-66318929

450003

河南省郑州市职工路1号院

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Journal Beauty & Time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艺心之形——读牛乐"魏晋风度"系列作品

    王晓珍
    1-5页

    相互生成的人、美术、文化——基于文化学视角解读中国美术史

    傅曼颖
    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术史是文化史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应当以更为宏观的文化史为背景,从研究对象、研究范畴、研究方法等方面对中国美术史进行分析与拓展.特别是艺术文化学的介入,使美术史不再局限于书画研究和文献解读,而是连接艺术与美术之间的纽带.因此,立足于人、文化、美术的交互关系,从艺术文化学视角出发,探讨中国美术史与文化身份、社会意识形态、族群精神信仰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构建全新的中国美术史研究范式.

    美术中国美术史文化学

    《山外山:晚明绘画(1570—1644)》对研究中国艺术史的重要性

    左诗雯
    9-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居翰所著的《山外山:晚明绘画(1570—1644)》一书中以明代绘画为范畴,针对各个画派及画家,进行了广泛而详尽的叙述,使晚明时期绘画的发展情况与不同流派间各异的风格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对一直以来被世人忽视的中国明朝晚期绘画史有了全新的认识.通过引用书中所述画家董其昌的案例,分析证明此书中所采用的内向观与外向观相结合的方法对于研究中国艺术史的重要性.通过四个章节,分别阐述内向观与外向观的定义、内向观与外向观在《山外山:晚明绘画(1570—1644)》中的体现、内向观与外向观结合法对中国艺术史研究的益处,从而揭示利用合适的研究方法,再借助自身文化的优势,开展对中国绘画史的研究,能更加准确地分析各个画家在不同时期绘画创作中的风格转变因素.将东方自身的文化特性融入内向观与外向观研究法,抛弃二元对立观念,摒弃民族偏见,站在客观角度,促进中西文化对接和交流,从而探寻共同的审美需求,这将会对中国绘画史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晚明绘画内向观外向观

    探析主题性绘画的审美价值与精神引导

    录洁囡
    1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主题性绘画是以表现主旋律为主的绘画,多以重大历史事件、英雄光辉事迹、人民大众生活等为题材,旨在弘扬主流价值观、爱国主义情怀,彰显人性光辉.主题性绘画的形式表现与技法特征受时代背景与艺术特色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审美价值,而审美价值又进一步体现了精神的引导性,其是时代形象的缩影,具有特定的历史意义.以主题性绘画创作为研究对象,具体探讨主题性绘画的审美价值与精神引导.

    主题性绘画审美价值精神引导

    主题性美术创作的重要意义——坚守民族立场与坚定文化自信下的主题性美术创作

    吴浩然
    1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中国美术事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56个民族在约960万平方千米的疆域上创造了大量精品力作,主题性美术创作呈现出繁荣景象.主题性是一个世界性的概念,对于不同的国家和民族而言,有着不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具体来讲,我国主题性美术创作,应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实际和时代特色,坚守民族立场,坚定文化自信,从传统出发,并吸收和借鉴各民族包括与西方绘画碰撞基础上的一切优秀文化基因,来展示我们这个时代的审美取向、价值追求和表现方法.

    全球化主题性美术创作民族立场文化自信

    宋代绘画雅俗差异下以素雅为主的风格研究

    许瀛澜
    18-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宋朝作为唐之后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文化发展呈现繁荣景象.绘画方面,宋朝在吸收前代艺术精华的基础上,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文人画在宋代逐步走向成熟,呈现素雅的面貌特征.宫廷院体画的技法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并且伴随着商业的发展,地方性的画派出现,院体画和民间绘画呈现出各自不同的发展趋势.

    宋代文人画绘画绘画创作论

    萱草绘画意象图式与审美路径探析

    韩贵红林城好罗莉雅
    2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中国的母亲花萱草为主题,从绘画意象的概念切入,结合萱草主题绘画介入图像,品析、聚焦萱草绘画的系列意象图式及绘画意象的阐释与审美路径,使读者在走近视觉艺术的同时读懂萱草绘画丰富的意象内涵,以达观象体道、感悟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意象文化与绘画艺术之目的.

    萱草绘画意象图式审美路径

    探析当代中国写意人物画的意象表现

    于彩秀
    2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意象理论在中国起源很早,其属于艺术理论的核心范畴,是客观物象通过主体的意识及情感活动进行表达的一种形式,意和象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从当代中国写意人物画的意象表现出发,对三位写意人物画家的成就进行简要的阐述与分析,提出了当代中国写意人物画意象表现的传承及创新思想,以更好地促进写意人物画家开展创作研究.

    写意人物画意象表现艺术理论绘画

    现当代抽象水墨作品中的潜意识表达

    冯熹
    27-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抽象派绘画可以传达创作者细腻、深刻,但又无法言说清楚的情感.抽象水墨画家以画笔为工具,呈现的是内心深处的图景,是一个更加隐微的情感世界,他们摒弃了造型,摒弃了具体的情境,但作品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情感.因此,分析潜意识与艺术创作,探讨现当代抽象水墨作品蕴含的更加隐晦的情感,以促进抽象水墨作品的情感表达,更好地打动观众.

    水墨作品抽象派潜意识情感表达

    经营位置——论中国画的构图艺术

    唐金香
    3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纵观中国画历史,构图是极其重要的部分,具有独特的意蕴和特色,构图也叫"经营位置"或"布局",同时也是中国画艺术特有的表现语言,是绘画者在创作过程中,有意设计布局出来的空间.历朝历代名家的画作中,每幅作品构图都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合理的构图可给欣赏者带来悠远的审美联想,能使整个画面和谐统一,展现山水画多样的意境,同时也能体现出中国独特的民族文化精神.通过对中国画构图的发展历程进行介绍,提出中国画构图的一般布局特点,以使传统中国画中的构图形式对现代艺术产生促进作用.

    中国画构图艺术经营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