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
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

崔慕岳

月刊

1003-2592

mysdmsxk@sian.com

0371-66318929

450003

河南省郑州市职工路1号院

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Journal Beauty & Time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簪花仕女图》的色彩美研究

    庞雅静
    6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各方面的发展都达到了新的高度.绘画艺术成就也大大超过了往代,呈现出新的风貌.人物画在唐时开始渐渐脱离教化功能,而更多地开始描绘现实生活,绘画的色彩语言显示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装饰趣味,可谓异彩纷呈.《簪花仕女图》是唐代绘画的代表作之一,研究《簪花仕女图》中独特的色彩装饰性,可以从经济、文化、女性地位等方面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簪花仕女图》色彩装饰性

    宋徽宗时期院体花鸟画绘画风格探析——以《芙蓉锦鸡图》为例

    温家颖
    6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五代时期,花鸟画一度形成"黄家富贵,徐熙野逸"的两种风格.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带动了绘画的发展,宋代花鸟画成为中国古代绘画的巅峰.北宋后期的宋徽宗赵佶自身在绘画上便有着超高的天赋,被称为艺术皇帝,他革故鼎新,在继续推崇传统工笔画法的同时进行革新,重视画学教育,成立翰林书画院,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宫廷画家.以宋徽宗赵佶身份及所处时代背景为出发点,分析院体花鸟画的整体特点,以赵佶作品《芙蓉锦鸡图》为例,从不同层面探析院体花鸟画绘画风格.

    宋徽宗《芙蓉锦鸡图》宫廷审美

    陈淳《花卉图册》艺术风格探析

    梁宇
    6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陈淳作为明代文人花鸟画大写意形态的标志性人物,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艺术风格的转变与升华,逐渐完善其写"生"之逸趣.《花卉图册》立足于陈淳的个人感受,抒写四时杂花之生命"真性",是其在家学背景基础之上,多年来人文素养积累下表现文人真性情的有感之作.师承沈石田"观物之生"的写生观念是陈淳一生的追求所在,从物象之外在,到物象内在之生命力,到物我合一的"真性"表达,亦在本套册页中多有体现,表露其心灵的追求.从画面语言元素和有文字记载的评价两大角度展开研究,探析陈淳中后期代表作品《花卉图册》的艺术特色,分析陈淳的写"生"观念.

    陈淳写"生"观念逸趣《花卉图册》

    石涛《游张公洞图》研究

    殷铭雪
    7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清时期,表现洞穴这一题材的绘画达到空前繁盛的状态.在这些绘画作品中,洞穴有时是一个切实的地址,有时是一个虚构的象征性形象.以石涛的《游张公洞图》为研究对象,进一步解释洞穴这一概念在石涛的绘画体系中蕴含的深层含义.

    洞穴《游张公洞图》石涛

    笔墨之道——以黄宾虹山水画美学为例

    叶靖
    7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笔墨不仅是中国画的技法,也是中国画的本体.结合黄宾虹的山水画作品,阐述了笔墨的技与道,探讨了黄宾虹山水画的笔墨美学,提出了黄宾虹山水画的笔墨语言的未来指向与可能,对黄宾虹的笔墨之道以及他的山水画的美学理想,作了比较深入的分析与探索.

    笔墨黄宾虹山水画审美

    袁武水墨人物画中的写意精神探究

    王艳敏
    78-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袁武水墨人物画中的写意精神,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当代水墨人物画中的内在神韵,从而将自我精神与艺术家的精神相呼应,找到艺术和人与自然的内在共鸣.从分析水墨人物画中的写意精神相关概念入手,研究袁武的绘画,进而简要分析袁武水墨人物画中的写意精神,对于了解袁武绘画风格,探究袁武水墨人物画中的写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袁武水墨人物画写意精神

    栖居与超越——论朱正发的山水画美学特质

    卞瑞
    8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山水画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心灵世界的理想家园,也是中国绘画艺术具备独特表现形式的内在动因.朱正发的山水画传承了中国山水画的美学特质,诗意的栖居,乡愁的寄托,万趣融合与神思凝发,乃至其最为根本的家国情怀,都一并在他的山水画中呈现了出来.他的山水画同时还蕴含着雄浑壮美的美学理想,通过作品的构图,以及笔墨与意境等具体展现出来.从画家以及作品两个方面出发,结合具体的艺术美学原理,在不袭蹈前人窠臼的理路下,论述新的观念与艺术精神.

    山水画诗意情怀神思家国

    北大荒美术之图像学视角解读

    陈雨晴宋丽荣
    8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北大荒的开发建设,北大荒美术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这一特殊时期培养了众多杰出的北大荒艺术家,并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北大荒美术.北大荒美术的艺术风格极具个性,画面淳朴自然、浑厚凝重,传达出北大荒人不畏艰难、以苦为荣的乐观精神,以及无私无畏、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大部分北大荒美术作品的内容都是表现北大荒的自然环境、人们的日常劳作、当地的风俗礼节等等.以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理论为基础,以北大荒美术为研究对象,解读北大荒美术的审美特征,以及其所蕴藏的更深层次的艺术精神,并总结我国北大荒美术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带来的社会价值.

    图像学潘诺夫斯基北大荒美术

    论伦勃朗油画作品的美学价值

    钱雪
    87-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伦勃朗是欧洲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其作品以强烈的视觉表现力和极高的艺术价值闻名于世.伦勃朗的艺术创作思想源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卡拉瓦乔,但伦勃朗在吸收卡拉瓦乔创作理念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形成了自己独一无二的艺术风格,以戏剧性的构图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其独创的"伦勃朗光",采用特殊的光线处理方法,给作品带来独特的色彩语言,在视觉上给人以强烈的美感.伦勃朗的油画作品还蕴含人文主义精神,传达了艺术家独特的精神内涵.在欣赏伦勃朗油画作品时,必须透过作品表面找到藏匿于画面深处的美学价值.

    伦勃朗构图色彩人文主义精神

    从图像学的角度分析雷诺阿画作《包厢》

    程曦
    90-92页
    查看更多>>摘要:雷诺阿是印象派画家中特别的存在.和莫奈、凡·高等印象派画家不同,他更加注重人物的描写,并将印象派的色彩和古典主义的绘画构图相结合,绘画手法也更加谨慎、细腻,从而形成他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他画笔下的人物充满了温暖和柔情,他努力捕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传达给观众,并因此成为大众最喜爱的印象派代表画家之一.《包厢》这幅作品是雷诺阿第一次参与印象派画展的代表作,整幅画面呈暖色调,记录了他在剧院中所留下的深刻印象,在此以图像学的方法对该作品进行深入分析解读.

    图像学雷诺阿《包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