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
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

崔慕岳

月刊

1003-2592

mysdmsxk@sian.com

0371-66318929

450003

河南省郑州市职工路1号院

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Journal Beauty & Time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中国山水画色彩的运用

    杨晶洁
    3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色彩是中国山水画的要素之一,是极具感染力的美术语言,在山水画中有着情感表达、画面渲染、文化传递等多种功能.色彩运用关系着山水画作品的艺术价值与艺术品质,在山水画中使用合适的色彩,可以提升作品的艺术表现力,深化山水画的主题,更好地传达作品内涵.基于此,对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色彩运用和发展情况进行阐述,概括中国山水画的用色特点,分析中国山水画与西方绘画在色彩运用方面的碰撞融合,探讨山水画创作中色彩运用的有效方法与创新思路,以期推动当代中国山水画进一步发展.

    中国山水画色彩西方绘画

    地域文化对美术创作的影响分析

    陈思羽
    3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的民族文化差异明显,具有不同的地域文化,如齐鲁文化、关东文化、西域文化等等.地域文化对美术创作的影响较大,并且不同的地域文化造就了不同流派的美术创作方式.同时,独具地域文化特色的美术作品实现了对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因此,对地域文化和美术创作进行概述,分析地域文化和美术创作之间的联系及地域文化对美术创作的影响,探讨将地域文化融入美术创作的对策,以更好地促进地域文化与美术创作的融合.

    地域文化美术创作民族文化

    《读碑窠石图》艺术赏析

    龚星宇
    3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寂孤零的四野中,一棵粗壮的老树布满了岁月的痕迹,孤独地耸立在山石之间,若干只鸟儿零散地压在枝丫上,犹如灰褐色的叶子,与大树融为一体.大树的旁边,一人一骑,在他们的不远处是一块高大的石碑,耸立在古树四处延伸的枝丫之中.这是《读碑窠石图》中的景象,蕴含着浓厚的艺术气息,同时也透露出沧桑,令人惊叹,令人感伤.因此,在解读李成的生平事迹、总体论述《读碑窠石图》的基础上,分别从画面解析、树法特征、山石特征等多个维度入手探析其独有的艺术特色,在其别具一格的笔墨语言中获新知、得新悟,促使人们深入感知其蕴含的象征意义及美学价值.

    李成《读碑窠石图》艺术赏析

    中国人物小品画中"随类赋彩"与"随意赋彩"研究

    张超
    4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人物小品画创作中,画家运用"随意赋彩"的色彩观,提炼自然中繁复的色彩,通过主观"意"进行设色,实现个人独特的艺术表达.在人物小品画的创作中,画家对画面中人物与景的色彩设置,通常是在遵从自然客体的基础之上,融合自身主观的审美情趣、艺术修养等,进行的整体色彩构思.人物小品画这种"随意赋彩"的色彩观无疑是受到了文人画的影响."随意赋彩"中包含的主观性与意象性的特点,也体现了人物小品画与文人画在笔墨与色彩语言特征上的一致性.分析人物小品画中笔墨与色彩的运用,分别探索、研究人物小品画赋彩的"随类"与"随意"对于当代人物小品画发展的重要意义.

    人物小品画随类赋彩笔墨

    元明捉勒题材的技法差异探析——以《鹰轴》《鹰击天鹅图》为例

    卓拉
    4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元明两代捉勒题材绘画作品不在少数,主要以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捉勒花鸟作品《鹰轴》 《鹰击天鹅图》为例,对元明两代院体捉勒题材画作技法风格进行具体分析.梳理了元明两代院体花鸟画的风格流变,以及历史环境、文化因素等影响下的捉勒题材作品,并且运用图像对比研究法从技法风格特点、构图形式和内容意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探讨了两幅画作之间的异同,对于画论的分析补充与创新等方面有一定的意义.

    元明花鸟画捉勒题材技法风格《鹰轴》《鹰击天鹅图》

    论《钤山堂书画记》的艺术价值

    沈一维
    48-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明代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当时苏州盛行的私人书画鉴藏、文人之间交游的风气,在艺术史上具有典型意义.而文氏家族作为在整个中国美术史上都十分重要的一个书香世家,在文征明之后亦有很多代表性的人物,这些人物都值得学界探究,而文嘉就是其中之一.文嘉著有《钤山堂书画记》,这本书体现了他评定书画作品的能力.因此,将结合这本书画著录以及他的书画题跋,分析《钤山堂书画记》的艺术价值,对文嘉个人进行多方面、更加立体的审视.

    文嘉《钤山堂书画记》艺术价值文氏家族

    恽南田"没骨画"风格探究

    赵月姣
    5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恽南田,明末清初的著名画家,擅长花鸟画与山水画,是"清初六大家"之一.在绘画方面,他取各家之所长,绘画创作成果丰富.他提出不但要师法古人,而且要师法造化,注重对古代画家画法的学习,但又不被其束缚,提倡"非古非今、洗脱畦径"的画风.恽南田仿北宋徐崇嗣的"没骨花卉"画法,结合宋代院体画与元人写意画的长处,进行了具有自己特色的艺术创作,将"没骨画"艺术推向了巅峰.

    "没骨画"恽南田花鸟画风格

    "笔墨当随时代"内涵探析——论石涛的学古与创新

    勾崇智
    5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笔墨当随时代"的辨析出发,认为石涛的画论思想分为定法与不定法两个阶段.在不定法阶段,石涛超越了"古法"和"我法"的对立,认为"法无定相,气概成章"和"不必较古今",这也是他"一画"和"无法之法"思想的真正含义.以往将"笔墨当随时代"理解为"创新"与"复古"的对立思维,形成了诸多矛盾.在宏观层面,石涛"笔墨当随时代"并无"历史进步观"或"历史退步观"的倾向,而是强调艺术与社会的必然联系.

    石涛"笔墨当随时代""古法""我法"学古创新

    探析张书旂写意花鸟画的白粉世界

    郝亦博
    5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张书旂先生是民国时期以白粉开创写意花鸟画的著名画家,他将西洋水彩技法和色彩理论与中国画技法巧妙结合,以"粉具五色"的独特绘画方式,将中国写意花鸟画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其作品整体端庄典雅,富有现代感,对近现代写意花鸟画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张书旂白粉写意花鸟画中国画技法

    文国璋艺术追求研究

    郭梓翰
    6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主题性美术创作为美术事业吸引了不少艺术家.当时不少艺术家通过深入地方生活的方式来进行美术创作,文国璋就是部分民族题材的艺术工作者之一,他通过体验民族生活,从少数民族的生活中汲取灵感来进行绘画创作.在文国璋的艺术发展历程中,其对绘画的民族语言和当代语言十分关注,他认为在绘画语言的形成过程中,情感因素占据主要地位.从学院式绘画教育到体验塔吉克族生活,他通过对当地民族风俗的深入考察,在绘画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并且探索出一条具有自己风格的绘画道路.

    民族题材民族语言情感塔吉克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