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与时代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与时代
美与时代

崔慕岳

月刊

1003-2592

meiyushidai@vip.sina.com

0371-67761741

450052

河南省郑州市大学路75号

美与时代/Journal Beauty & Times
查看更多>>以“创意”为标识,以设计美学为特色,设立:创意信息、观察思考、理念探索、形象品牌、造型创意、服饰设计、环境艺术、建筑装潢、设计教育等栏目,介绍国内外设计领域最新动态,探讨前沿理论,发表研究成果,是设计院校师生、专家、学者和设计师交流的平台,也是当代公民提高审美意识,实现高品质生活的助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罗杰·弗莱《塞尚及其画风的发展》写作方法的两个面向

    王家欢
    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塞尚研究和风格研究的典范,罗杰·弗莱的《塞尚及其画风的发展》将重点放在两项内容:"塞尚"其人以及"其画风的发展".虽然两项内容相互补充,交叉而行,但对应的写作方法显示出强烈的学科倾向上的不同.关于塞尚,弗莱并非只是对其生平做平铺直叙的交代,其书写具有强烈的文学色彩,并受到斯特拉奇"新传记"写作手法的影响;而谈及其画风的发展,他又用了美术史研究和风格分析等专业的写作方法,并显示出强烈的批评家特色.

    罗杰·弗莱塞尚风格研究

    礼乐之器:"磬"的美学意义

    周昕昕
    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磬"作为上古时期重要的乐器之一,本身所带来的音乐性及器物背后的纹饰形状都具备丰富的礼乐文化特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有关于"磬"的美学意义.一是利用"磬"的音乐性功能看它背后蕴含的儒家的中和之美;二是根据考古学论争和先秦文献整理探究发现"磬"和"殳"部首一类字与儒家祭祀礼乐制度的联系,最后利用"磬"本身器物的纹饰和形状得出"磬"具有丰富的政治性、仪式性特征.它既是一种礼乐象征的器物符号,又是君子修身立世的代表.

    礼乐文化中和之美

    魏晋南北朝"奇"的美学观念探究

    李文娴
    1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奇"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美学观念之一,广泛存在于文论与画论之中.本文试从"奇"的文化起源谈起,以魏晋南北朝时期代表性的文论《文心雕龙》《诗品》,以及同时期的代表画论《论画》《古画品录》中有关"奇"的审美批评为分析对象,研究"奇"的审美观念呈现出的丰富内涵与差异性,并探究差异背后来自社会政治、艺术发展规律的原因.

    魏晋南北朝文论画论"奇"审美范畴

    "南北宗论"之通往妙悟的法门

    左海涛
    1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北宗论"是明末董其昌提出的著名画学理论,在中国美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关于南北宗论的问题一直以来都争论不断,使得它成为了中国美术发展史上的一桩"公案".画分南北在董其昌之前就有人谈论过,董其昌作为集大成者,最大的创新之处在于把两种不同的创作途径区分为南北二宗.目的不在分宗,而是推崇他要强调的妙悟艺术观念.妙悟作为南北宗论的核心,具有特殊的价值,本文旨在透过妙悟谈论董其昌所表达的通往妙悟的"法门".

    董其昌南北宗妙悟法门

    苏珊·桑塔格的艺术色情学与色情艺术观

    陈雪薇谢兴伟
    18-20页
    查看更多>>摘要:苏珊·桑塔格在《色情之想象》一文中对色情文学的艺术价值和地位给予了肯定,并且对与色情艺术相关的日常生活意识、死亡与生命意识及宗教迷恋等进行了描述.苏珊·桑塔格的色情艺术观最终指向的是艺术的自由表达与真实的艺术体验,恢复艺术的生命力,是对事物本来面貌的再认识.同时,桑塔格的色情艺术观也有其局限性.从苏珊·桑塔格在《反对阐释》一文中提出的艺术色情学出发对桑塔格的色情艺术观进行深入探究,可以揭示出其色情艺术观的美学内涵.

    苏珊·桑塔格色情艺术艺术色情学

    从1931年"救济国难书画展览会"看何香凝救国策略的两个面向

    张琦
    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1931年,何香凝以个人身份在上海发起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救济国难书画展览会",从策划到实际展出,整个过程只用了短短的 22 天.会后何香凝将展出资金投入到平民参与救援的行动中,成为抗战初期团结各方力量共同对抗外敌的典型.此展览的影响力度超越了美术界,延伸至新闻界、政界等多个领域.此次展览策划和举办的背景十分复杂,何香凝在筹备此次展览时有详尽的考量.

    何香凝国难画展平民参与艺术救国

    自然美研究的现状、困境与转向

    黄云虎
    2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然美研究是一个经典美学范畴和当前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日益关注,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入审视,推动了自然美研究的进程.从研究视角、研究依据和研究结论出发,自然美研究总体上呈现出"黑格尔的三段式"的研究范式现状,基于当前自然美研究面临的内涵含混性、形态繁杂性、认识极端化等困境,应回归到自然美本体视域中,去把握自然美,尊重自然美的本真状态,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进一步推动自然美研究的和谐发展.

    自然美自然哲学自然本体

    民国时期帕帕拉齐影像存在可能性初探

    闫旭闫宪斌
    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帕帕拉齐指专门从事拍摄公众人物私生活照片的职业,也称狗仔队.对民国时期帕帕拉齐的探讨主要阐释了三部分内容,一是《新影坛》中有关明星陈燕燕、陈云裳的偷拍影像,二是《北洋画报》有关舞女三人的宣传报道,三是《电影画报》中有关明星阮玲玉的影像.通过这三部分内容与《良友画报》中的偷拍技术介绍,尝试论证近百年前中国帕帕拉齐影像的存在和明星形象等问题.

    电影明星中国电影影像传播

    探析麦克卢汉媒介思维和论述风格的文学渊源

    时铮
    3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歇尔·麦克卢汉能够成为媒介文化研究的巨擘和新批评派有着密切的关系.新批评派培养了麦氏独特的思维认知方式,启迪麦克卢汉从媒介形式本身出发来研究媒介.并且在新批评派的影响下,麦克卢汉十分认可"悖论""张力""复义"等概念,他将文学新批评派解析诗歌的诸多概念运用在自己的媒介研究论述中,进而形成了麦氏独特的语言表述风格.得益于新批评派的培养和熏染,麦克卢汉成为了跨界的奇才.文章以新批评派为切入点研究麦克卢汉的媒介思维和独特的文学式语言表述风格,解读麦克卢汉著名的媒介理论,尝试为理解麦克卢汉及其思想提供一个新的可能.

    新批评马歇尔·麦克卢汉文学批评媒介文化

    集体记忆下民间传说的文本变迁——以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为例

    徐雲
    3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民间传说凭借其总是在书写、传播,甚至直至今日仍旧活跃的姿态占据着独特位置.与其他从诠释学角度表明作品的不确定性不同,民间传说更侧重文本自身的从未被固定.而民间传说的文本内涵则拒绝了多种媒介的外在表征,超越了具体语言与形式的故事情节.以中国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为例,具有开放性的民间传说文本是集体记忆历史建构的,同时还是当代集体记忆所建构的.

    民间传说文本变迁集体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