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与时代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与时代
美与时代

崔慕岳

月刊

1003-2592

meiyushidai@vip.sina.com

0371-67761741

450052

河南省郑州市大学路75号

美与时代/Journal Beauty & Times
查看更多>>以“创意”为标识,以设计美学为特色,设立:创意信息、观察思考、理念探索、形象品牌、造型创意、服饰设计、环境艺术、建筑装潢、设计教育等栏目,介绍国内外设计领域最新动态,探讨前沿理论,发表研究成果,是设计院校师生、专家、学者和设计师交流的平台,也是当代公民提高审美意识,实现高品质生活的助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不同城市规划理念的城市建设探讨——以新加坡和弗莱堡为例

    余嘉乐杨美惠
    3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问题涌现出来.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蓝图,也是从根源解决各类问题的关键出发点.从城市规划的内涵与关注点出发,阐述规划的重要性,并分析智慧城市规划指导下新加坡的城市建设和生态城市理念指导下德国弗莱堡的城市建设.具体而言,城市规划程序是复杂的,在不同规划理念的指导下,城市建设也呈现不同重心.新加坡的智慧城市以智能嵌入为核心,而弗莱堡的生态城市以绿色环保为首要任务,其各自城市规划理念在城市的发展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

    城市规划智慧城市生态城市

    赓续传统记忆重构现存情境——江南传统村落保护性更新设计

    汤凡王梓昱李芯蕊刘铃...
    3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村落是广袤大地上具有悠久历史的人居聚落,也是农业文明的物态表征.传统村落虽然历经沧桑,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延续着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仍展现出无穷的魅力.以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呈坎镇呈坎村为例,就如何对传统村落所蕴含的历史文化进行进一步的保护性更新设计,把传统村落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旅游业结合起来,从而推动当地旅游业继续发展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探索和解答,希望能够针对推动传统村落的建设问题,提供出可供借鉴的良好解决方案.

    江南传统村落乡村振兴非遗呈坎村

    触媒视角下闽南文化在传统村落中的应用——以厝仔村为例

    郭园园
    3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触媒理论在以城市为对象的应用中逐渐成熟,以传统村落与地域文化为触媒的研究正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一种新路径,也为相关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闽南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以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厝仔村为例,从文化、功能和空间三方面入手,提出以建筑为点、以街巷为线、以村落为面,激发触媒效应,研究触媒视角下闽南文化在传统村落中的应用.

    触媒理论闽南文化传统村落

    大运河文化带宿迁段名城名镇保护研究——以宿迁市新盛街改造为例

    戴婷
    4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运河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于大运河文化带上名城名镇的历史文化应该进行保护和传承.然而,当前大运河文化带上的名城名镇规模较小、分布较分散、层次较低等问题并未得到一定的重视.基于这种情况,综合设计学、建筑学、文化学、社会学等理论,遵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以江苏省宿迁市新盛街改造保护的具体案例为切入点,探索大运河宿迁段名城名镇的保护与传承的具体路径,为大运河文化带其他段的名城名镇保护提供一定的方法.

    大运河文化带名城名镇保护宿迁市新盛街

    文旅融合下的商业空间更新探析——以无锡传统村落为例

    黄帆梁耀建
    4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文旅融合的趋势下,传统村落商业空间的更新改造具有重要意义.探讨文旅融合背景下传统村落中商业空间的更新问题,以无锡传统村落为例,分析其商业空间的现状和特点,从必要性和可行性两方面分析无锡传统村落商业空间更新的需求和可能性,并提出具体的更新策略,包括功能转换、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体验式空间的打造以及空间智能化、数字化.通过这些策略,传统村落商业空间可以焕发新的活力,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推动旅游产业的繁荣.

    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商业空间空间更新

    地域文化视角下的川北古镇街巷空间研究——以柏林沟古镇为例

    姚雪魏柯
    48-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川北传统文化名镇柏林沟为例,基于地域文化的视角,从"面、点、线"三个不同的层面分析古镇的街巷空间.在"面"的层次上分析古镇在山地特色影响下的选址布局特点,从"点"的角度分析古镇核心建筑魁星阁的空间位置与地域精神象征,运用空间句法从"线"的特性解析街巷空间组构,总结古镇的地域化生长逻辑并提出古镇街巷空间的保护更新策略.

    地域文化川北古镇街巷空间空间句法保护更新

    基于知觉理论的社区公共活动空间设计分析——以乐山社区空间为例

    李嘉王天宏
    5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区公共活动空间在人居环境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居民内在心理需求的驱动下,显著影响居民的行为和活动.有效的公共活动空间应能够满足不同居民的多样需求,提供适应各种偏好和活动的环境,这也是评价社区公共活动空间质量的关键标准.以上海徐汇区乐山社区空间更新为例,结合知觉理论方法,探讨如何在社区公共活动空间的设计中应用知觉理论.通过关注居民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要素,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促进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社区和谐发展.

    社区公共活动空间空间设计知觉理论

    "可沟通城市"视角下城市公共交通的空间传播——以西安地铁为例

    纪元琪
    5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地铁轨道交通、公交、出租车等.其中,地铁在发展中因速度快、单次承载客流量高,被认为是城市高现代化程度的体现.地铁空间广阔,承载着城市公共空间的功能,各地在地铁发展中根据城市文化的不同发展了各具特色的地铁空间.从空间视角出发,在"可沟通城市"的理论视角下,探究以西安地铁为代表的城市公共交通如何利用现有的空间资源进行传播价值的建构和意义生产,助力各城市打造各具特色且更具传播价值的公共交通.

    西安地铁"可沟通城市"公共空间

    基于安全视角的校园景观设计研究——以河南科技大学为例

    张佳琳刘丰军
    5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时代发展和教育战略的支持下,校园建设得到持续发展.校园作为学生的主要活动区域,其景观安全成为景观建设过程中的基本需求.通过对河南省洛阳市河南科技大学开元校区校园景观的调研,分析安全视角下的校园景观状况,探讨景观规划、景观要素、景观设施等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和安全隐患,并对校园景观安全建设提出提升策略.

    安全视角校园景观景观设计河南科技大学

    沧州市主城区口袋公园规划布局与建设研究

    林滢滢
    6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和城镇化的发展,城市的建设密度在日益增加,而城市规划中绿地的面积在日益缩减,城市绿地数量不足、面积分配不平衡等问题更加凸显.同时,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与自然沟通的机会越来越少.口袋公园的出现为城市公共服务空间效率的改善创造了全新的方式,解决了城市化发展和人居环境之间的矛盾问题,同时也为人们闲暇放松创造了场地.通过搜集资料,掌握沧州市主城区公园及绿地的建设现状,并深入调查沧州市口袋公园空间布局和建设情况,因地制宜地为沧州市主城区口袋公园的合理布局和建设建言献策.

    沧州市口袋公园规划布局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