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与时代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与时代
美与时代

崔慕岳

月刊

1003-2592

meiyushidai@vip.sina.com

0371-67761741

450052

河南省郑州市大学路75号

美与时代/Journal Beauty & Times
查看更多>>以“创意”为标识,以设计美学为特色,设立:创意信息、观察思考、理念探索、形象品牌、造型创意、服饰设计、环境艺术、建筑装潢、设计教育等栏目,介绍国内外设计领域最新动态,探讨前沿理论,发表研究成果,是设计院校师生、专家、学者和设计师交流的平台,也是当代公民提高审美意识,实现高品质生活的助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走马古镇的建筑装饰探析

    罗嘉丽罗明金
    9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筑装饰是建筑中所蕴含的经济、政治因素和美学意义的外在体现,是建筑自身所负载的文化元素的表达.文章通过系列调研与理论分析,选取 2 例走马古镇的传统建筑——关武戏楼和孙家大院,从建筑规划布局、形式、内部构件及细部装饰解析走马古镇的图式内涵以及民间文化的表达形式,通过分析建筑装饰内在的文化倾向和艺术语言,探索其文化的融合与发展的内在生成,如何承续社会历史文化根脉,以期对古建筑的保护和传承有所帮助.

    走马古镇建筑装饰传统文化

    基于空间句法的城郊融合型乡村开放空间优化策略——以南京浦口兴隆为例

    韩明晓郑曦阳
    96-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的背景下,部分乡村生产生活模式逐渐开始多元化.通过"现状+人群空间需求+空间句法定量分析"结合的方式对南京市浦口区响堂村兴隆组华光社区休闲旅游、城郊融合型城边村进行优化开放空间设计.将公共开放空间增补和活化作为嵌入点,并考虑村民和外来游客的差异性使用需要,进一步深化休闲旅游型城边村兴隆组华光社区的公共空间结构,并提出初步的设计对策,为以后的城边村公共开放空间优化与更新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空间句法城郊融合乡村开放空间

    "附近"重塑:建筑空间设计的身体性与反身性研究

    王欠
    100-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附近消失"用以形容技术扩张带来的社会心理变化,即人们与附近"身体性沟通"弱化,具体表现为生活环境的陌生化以及身体的"不在场性".传统的乡村生活空间具有根基性、地域性,营造出纯粹"物观"以及日常情趣,为建筑师重塑"附近"带来"身体性"和"反身性"思考.通过建筑空间搭建心理空间,能一定程度上降低"附近"消失对社会心理的影响程度,同时为中国建筑环境拓宽思路.

    附近消失重塑建筑空间

    公共艺术在公园景观中的多维表达——以宜昌滨江公园为例

    王夏清余菲菲
    103-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融合公共艺术的公园景观,不再仅仅是绿地和自然元素的堆积,而是与城市地域文化、居民生活紧密结合的多维度场所.文章以宜昌滨江公园公共艺术为切入点梳理相关文献,通过实地考察明确研究方向,探讨宜昌滨江公园景观的多维艺术表达.通过对公园景观艺术的"扫视",能够看到在市民生活层面及美学层面,宜昌公共艺术坚持尊重多重主体、维护生态文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各方生态平衡的策略,呈现出引人入胜的生活氛围和感人效果.

    公共艺术公园景观宜昌滨江公园长江大保护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陶瓷雕塑交互性研究

    程诗婧李伟
    107-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索虚拟现实技术的陶瓷雕塑交互性研究,可以拓展传统陶艺体验,通过整合虚拟现实和陶瓷艺术,实现与雕塑的沉浸式互动.通过头戴式显示器和手势追踪设备,在虚拟环境中旋转、观察和模拟雕刻陶瓷的过程.实时物理仿真增强了触感体验,使人可以更有深度地融入艺术创作中.该技术有助于提高陶瓷雕塑的教学效果和创作效率,为虚拟现实技术在艺术创作和设计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虚拟现实技术陶瓷雕塑交互性艺术创作

    技术嬗变视域下广告的数字化特征与未来趋势

    韩仁杰
    110-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告的发展和迭代与社会经济体制、媒介传播技术、主流社会思潮有密切互动关系,当技术加速社会变革时,广告也随即产生新形态.本文聚焦广告发展所经历的"数字化转型"之变,即以智能技术作为驱动和联结的形式,展现智造、交互、想象的逻辑形态,进而探索人的思维与数字技术之间和谐共存的新型关系特征,促进理解和把握广告未来的发展潜流和趋势.

    广告技术嬗变新技术数字化

    区域振兴背景下沧州武术数字化保护路径研究

    王琪
    114-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沧州武术作为京杭大运河沧州段文化遗产,是促进运河文化区域振兴的重要一环.正值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重要阶段,运河文化发展对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传统武术的传承与保护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阻碍区域振兴进程.基于区域振兴战略和数字化保护方法,提取沧州武术文化特征,结合京津冀高新数字化信息交流技术,提出四点数字化保护路径,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以沧州武术的新时代数字化保护推动运河区域融合振兴,从而促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

    区域振兴京津冀协同沧州武术数字化保护

    体感交互技术在博物馆科普展示中的探究

    张航鑫张丽莉
    118-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发展与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大众对公共文化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博物馆衍生成为了科普教育的重地.由于体感交互技术的迅猛发展,博物馆科普展览形式也在不断推陈出新.本文立足于洞庭湖生物多样性保护发展实际,将"生物保护+体感交互"结合思考,通过查阅文献与实地勘察,探究体感交互装置在科普展示当中的设计方法与技术路线,在秉承交互设计合理化原则基础上设计体感交互装置《洞庭色彩》,为用户提供获取知识难度低,交互易操作的科普装置.这为洞庭湖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普宣传提供设计思路,也为体感交互视角下的科普展示设计提供合理建议.

    博物馆科普展示生物多样性体感交互

    新媒介时代陶瓷产品设计的价值研究及消费延展

    邓文杰胡君莹
    12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媒介时代陶瓷产品设计的价值研究及消费延展旨在对新媒介时代陶瓷产品设计的多维价值进行研究考证和系统梳理,以期充实相关主题研究.基于文献研究和线索查证,综合参考陶瓷产品设计的市场价值和主客体价值等多个因素,从经济价值、价格导向、主客体关系、价值逻辑进行综合性阐释.初步实现了对当代陶瓷产品设计价值哲学层面的考证研究,并对当代设计消费进行了合理的延展分析,基本理清陶瓷产品设计价值内容与模式.

    陶瓷产品设计价值新媒介时代

    符号学视域下历史博物馆文创的设计问题与活化路径

    张红雨
    127-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创设计是活化历史博物馆所承载的文化记忆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活化"的概念进行阐释明晰,并对现有历史博物馆文创设计案例进行分析与探讨,在形式、功能与修辞三个层面总结现有历史博物馆文创存在的设计问题.再从查尔斯·莫里斯提出的语构、语义、语用的符号学理论出发,分别提出历史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在形式层面、意义层面、接受者主体体验层面的活化路径.以期在当代全球文化冲击背景下,为历史博物馆承载的文化资源的传承保护和应用开发提供具有价值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历史博物馆文创设计活化符号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