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与时代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与时代
美与时代

崔慕岳

月刊

1003-2592

meiyushidai@vip.sina.com

0371-67761741

450052

河南省郑州市大学路75号

美与时代/Journal Beauty & Times
查看更多>>以“创意”为标识,以设计美学为特色,设立:创意信息、观察思考、理念探索、形象品牌、造型创意、服饰设计、环境艺术、建筑装潢、设计教育等栏目,介绍国内外设计领域最新动态,探讨前沿理论,发表研究成果,是设计院校师生、专家、学者和设计师交流的平台,也是当代公民提高审美意识,实现高品质生活的助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万物照应论中的生命关联——评《造型的诞生》

    何诗童
    8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杉浦康平作为亚洲研究图像学学者第一人,以其独特的设计风格在艺术界站稳了脚步.其代表作《造型的诞生》一书从万物照应论的角度出发,并以研究人体结构入手,阐述造型原本的全新样貌,使人们对造型诞生的理解有了新的认识并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对构建艺术造型理论体系有着极大的开拓性意义.《造型的诞生》主动探寻造型之根源,创新图像探究新样式,本着民族意识共同体,开拓"形"与"型"的研究新领域,为图像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杉浦康平万物照应造型图像生命关联造型的诞生

    图像系列的影像化叙事——基于《Indoors》"消费文化"视觉考古的思考

    梁政
    89-91页
    查看更多>>摘要:《Indoors》个展不论是在对消费文化的再现和分析上,还是在作品与展场这一与观者互动的空间设计上,都基于"视觉考古"的层面梳理了中国式消费文化的符号表征系统.本文旨在从图像系列的影像化叙事角度去深度剖析作品背后潜隐的视觉策略,在新媒体视域下,为反思作为系列的符号如何再现静止图像的"时间性"表达,及其与影像语言的关系提供新的思考空间.

    图像系列影像化叙事消费文化符号化

    英雄之旅:《五号屠场》中神话的破灭

    袁悦
    9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国作家冯内古特的《五号屠场》以其非线性的叙事技巧和反战主题而著称,然而小说中冯内古特独特的思想脉络却一直未引起关注.主人公比利·皮尔格林接受召唤奔赴战场,战胜苦难最终渴望救赎人类的形象与约瑟夫·坎贝尔所总结的神话模式不谋而合.《千面英雄》对英雄历险的模式进行了进一步细化,但反映在《五号屠场》的创作中却得到了截然相反的结果,从而证明《五号屠场》是一部"反神话"作品,反映了神话的破灭.

    五号屠场千面英雄单一神话神话的破灭

    论杜牧散文的艺术特色

    张雨笑
    97-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唐以降,骈文复振,古文渐显颓势.在此背景下,杜牧的散文创作却能在继承古文运动余绪的同时,复于诸家之外自成一派,于晚唐文坛上独领风骚.作为晚唐散文写作领域内的第一人,杜牧文章的艺术特色可谓鲜明且独特.若从表达方式、艺术风格、修辞手法等方面具体考察,则大致表现为擅长说理、气势充沛、感情真挚、精于用典、长于比喻等.

    杜牧散文艺术特色

    《我脑袋里的怪东西》的空间叙事与记忆重构

    林曼萍
    102-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帕慕克的小说《我脑袋里的怪东西》借助伊斯坦布尔街头卖钵扎的小贩麦夫鲁特的视角记录了他半个世纪的城市漫游经验,他在西化后的伊斯坦布尔寒来暑往的记忆,架构起独特的空间叙事模型.本文以空间叙事与记忆重构作为考察视角,重点分析该文本独特的空间叙事策略,以期揭示潜藏在空间表征与记忆场域下的文本内涵.

    帕慕克《我脑袋里的怪东西》空间叙事记忆重构

    等级森严的巴黎动物园:《高老头》中的动物性比喻体系研究

    牛清原
    106-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巴尔扎克的小说《高老头》中,作者使用了大量的动物比喻,即通过对小说中各种人物按照社会等级进行分类,并将不同的社会阶层表征为特定的动物类型.比喻方法可以分为临时性比喻和类型化比喻两种:前者是暂时性的,描绘小说人物在具体情境中的临时情态;后者则以标签的形式将社会各层级人物类型化,以自上而下的食物链模式构成一个等级森严的金字塔结构.在这种金字塔结构的内部,塔尖的社会阶层奴役着塔底的人,塔底的人挣扎着向塔尖攀爬,呈现出真实而生动的社会面貌.这种动物性比喻体系的运用,正是巴尔扎克在创作《人间喜剧》时的匠心独运之处.

    高老头动物性比喻类型化人间喜剧

    从《救风尘》到《梦华录》——论古典文学影视改编中的女性意识畸变

    周昳聪
    110-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元杂剧《救风尘》在表现传统女性婚恋困境以及封建背景下女性独立意识的受缚与解放上具有超越时代的鉴赏价值,深受现代改编艺术市场的青睐.而 2022 年 6 月播出的改编影视剧《梦华录》,因对女性意识解读与原著形象塑造相差甚远,最终在女性主题的诠释上出豕败御.通过对赵盼儿与宋引章的形象分析,浅观《梦华录》在对《救风尘》的改编中女性意识的畸变,以及原剧赵盼儿女性意识的展现.

    救风尘梦华录赵盼儿宋引章女性意识

    从"人"出发——论《雌性的草地》中的雌性情谊

    杨晓杰
    113-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当今华文文坛的代表性作家,严歌苓对女性命运有着持久独特的艺术观照.《雌性的草地》中,作者从女性"人"的属性出发所构建的雌性情谊,为了解特定时代被遮蔽的女性群体提供了新视野;艺术上采用了现代派的先锋技巧,因而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从社会、自然和精神三个角度出发,探究西北广袤草地上雌性群体的真实生存,了解雌性结成天然情谊背后所关涉的种种因素,能够更好地理解严歌苓雌性书写的内涵.

    雌性的草地严歌苓雌性情谊

    论格非《望春风》中"我"的叙述功能

    张庆
    116-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格非的《望春风》采用第一人称"我"作为叙述者,展开关于乡村的书写.从叙述者干预的角度来说,这一个"我"不仅通过题记、元叙述、元小说的形式对文本本身进行话语干预,而且还对故事中的人物、事件进行解释、判断、概括性的评论.在小说中,"我"还大量运用括号加注的形式,对故事内容进行补充说明."我"的叙述,是中西叙事传统相融合的产物,隐含着叙述者乃至真实作者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

    望春风叙述者干预叙述功能

    通俗叙事的新时代现实题材创作变奏——论文牧野电影的通俗叙事特征

    杨茉
    120-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牧野执导的两部现实题材长片在文本建构中都采用了通俗叙事的模式.影片的具体创作继承了华语电影通俗剧的叙事传统,并将当下的社会意识融入其中,使通俗叙事呈现出了属于新时代的现实主义表征.同时,从文牧野的电影创作中还可看到通俗叙事在当下现实题材电影创作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让影片可于商业类型化、现实主义表现和主流意识认可这三者间寻得平衡点,这也为当下中国影人提供了一定的创作启示.

    文牧野现实题材电影通俗叙事我不是药神奇迹·笨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