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与时代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与时代
美与时代

崔慕岳

月刊

1003-2592

meiyushidai@vip.sina.com

0371-67761741

450052

河南省郑州市大学路75号

美与时代/Journal Beauty & Times
查看更多>>以“创意”为标识,以设计美学为特色,设立:创意信息、观察思考、理念探索、形象品牌、造型创意、服饰设计、环境艺术、建筑装潢、设计教育等栏目,介绍国内外设计领域最新动态,探讨前沿理论,发表研究成果,是设计院校师生、专家、学者和设计师交流的平台,也是当代公民提高审美意识,实现高品质生活的助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时代韧性城市规划探索

    张怡然
    3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是新时代每个城市市民的目标,但突发灾害往往会直接降低人们的生活水平,让人们在城市的生活倍加艰辛.因此,为了更好地统筹发展与安全,新时代需要将韧性思维贯穿城市规划建设中.基础设施完善、产业结构多元化、城市治理能力高效使韧性城市相较于普通城市在灾害面前具有更多的优势.基于此,探索新时代韧性城市规划路径,即加强城市应急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交通布局、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强化城市应急预案和救援体系,旨在提高城市对灾害的抵御能力,保障人民生活安全和福祉,推动我国城市迈向更加可持续、安全、智能的未来.

    韧性城市城市规划突发灾害

    遵义地方生态智慧与绿色空间形塑过程研究

    杜娟张龙吴亮
    3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遵义作为国务院在1982年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其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且自然资源丰富,"城中有山,山中有城,山水相映"的景观特色是当地历代先民在生息繁衍过程中与自然环境不断适应协调的集中体现,也是各个时期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地方文化影响下绿色空间与建设空间层层累积的产物.以遵义市志、府志、城建志、图志及历史地图等为主要数据来源,借助空间信息图示转译的手段,将历史信息与现状遗存进行互证,对纵向时间轴上经历代人居环境建设实践累积而成的绿色空间形塑过程进行阶段性划分,进而在横向时间切片上分析不同阶段人工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全面阐述在山地民族特性、庄园经济发展、区域景观营建、交通条件改善、城市规划调控等多种驱动力下绿色空间的形塑过程,以及在人工与自然联动机制中涌现出的地方生态智慧.

    地方生态智慧绿色空间形塑过程遵义

    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路径探析——以西安为例

    马瑜
    3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有利于推动城市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城市治理的全面性改革有赖于智慧城市的建设.在论述新型智慧城市基础理论、发展历程和趋势特点的基础上,以西安智慧城市建设为例,对西安智慧城市建设的成绩与弊端进行整理,对大数据产业、服务业数字化升级、培育共享经济以及信息消费新业态四个方面的路径选择进行扼要分析,为西安建设智慧城市提出建议.

    新型智慧城市西安建设路径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活化策略研究——以商丘古城中山大街为例

    张炎
    40-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文化街区是历史文化名城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保存了城市记忆,还是展示该地区文化和风貌的重要窗口,对于保存和宣传历史文化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急需加强对其的保护与更新活化.以商丘古城的中山大街为例,通过实地调研、文献整理和案例借鉴等方式,分析中山大街的现状,结合现有的问题,提出中山大街更新与活化利用的策略,希望实现保护和活化历史街区的同时,推动商丘古城迈向更加繁荣的发展前景.

    商丘古城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城

    老旧小区道路交通空间改造策略研究

    蒋诣文马静
    4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老旧小区的室外环境空间不仅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直接接触的空间场所,其人居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人居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这些空间逐渐"老去",暴露出空间破败、设施陈旧、活力缺失等一系列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品质与城市建设发展.道路交通空间是老旧小区室外环境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串联着老旧小区各个功能空间,其空间质量的高低与居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运用空间句法,通过轴线分析、视域分析等方式对郑州市典型老旧小区道路交通空间进行量化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老旧小区静态停车规划及动态流线调整方面提出改造建议,为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提供新思路.

    老旧小区道路交通空间句法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居住环境适老化设计探析

    李黎
    4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农村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上升,乡村振兴为农村适老化生活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针对农村居住环境进行适老化设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行深入分析,借助现有的规划和设计理论,对农村适老化环境的设计方法进行探讨,阐明人口老龄化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关联.结合实地考察和理论研究,提出采用生态、方便、舒适、美观等原则指导的适老化设计方案,以满足农村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同时,强调政府、社区、个体三者之间的互动合作,确保乡村适老化环境的实现.适老化设计不仅有助于改善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还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乡村振兴农村适老化环境设计方法农村老年人

    空间叙事导向下华氏义庄适应性更新研究

    梁耀建黄帆
    4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华氏义庄建筑作为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和地方文化特色的宝贵遗产,在适应性更新与活化利用过程中,对于增强游客文化体验、借力旅游产业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实现文化遗产可持续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空间叙事理论对华氏义庄进行适应性更新研究,以保留其历史价值并满足现代功能需求.通过梳理时空关系、构建叙事框架,将华氏义庄的历史文化线索转化为多层次的主题.在整体适应性更新策略中,融合"原真空间叙事"与"地域空间叙事",形成时空有序的游览路径和能引发游客情感共鸣的叙事场景.

    空间叙事华氏义庄适应性更新

    滨河养老基地设计与研究

    樊怡玟
    5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增强,以人为本且具有生态、文化、休闲娱乐等功能的大型综合性滨河公园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老龄化严重的时代,将滨河公园与养老示范基地相结合,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打造舒适的滨河公园,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是极为重要的研究课题.研究能使老人获得幸福感的具有度假氛围的养老示范基地建设,保留原有的自然风景,并通过设计加以优化,将滨河景观运用至养老景观中,营造适合老人的、放松舒适的养老区景观环境.并将滨河自然风光和养老示范区结合,维护自然生态和谐,引入水景,使景观设计更贴合以人为主,与自然风光更加融合.

    以人为本养老景观滨河公园生态和谐

    城市化背景下茶文化产业空间布局策略探究

    王珏
    5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茶文化产业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广阔的市场前景,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其空间布局策略尤为重要.从提升城市文化品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满足居民文化需求等方面阐述茶文化产业空间布局的意义,分析城市化与茶文化产业的关系,总结城市化背景下茶文化产业空间布局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城市化背景下茶文化产业空间布局的原则和策略,为实现茶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城市化茶文化产业空间布局可持续发展

    城市滨水空间更新策略研究——以北京通惠河(朝阳区段)为例

    贺健强安佳杨震宇
    58-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河流是城市的母亲,是城市的活力之源.北京是因河而立、因河而繁荣的历史文化古都.随着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的确立,其城市更新活动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河流的复兴对城市更新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体现在生态、文化、经济、社会生活等多方面.朝阳区辖区内包括多条北京重要的河流,如温榆河、坝河、通惠河、萧太后河等.这些河流具有悠久的历史及文化背景,涵盖了辽、金、元、明、清不同历史时期,是大运河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这些河流也贯穿今日繁华的城市区域,如穿越CBD的通惠河、蜿蜒在使馆区的亮马河等,体现了首都国际化城市的风貌.对于河道复兴的策略研究,有助于朝阳区城市更新工作的全面、科学、系统性落实,也是北京城市更新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景观设计城市滨水空间城市更新河流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