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与时代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与时代
美与时代

崔慕岳

月刊

1003-2592

meiyushidai@vip.sina.com

0371-67761741

450052

河南省郑州市大学路75号

美与时代/Journal Beauty & Times
查看更多>>以“创意”为标识,以设计美学为特色,设立:创意信息、观察思考、理念探索、形象品牌、造型创意、服饰设计、环境艺术、建筑装潢、设计教育等栏目,介绍国内外设计领域最新动态,探讨前沿理论,发表研究成果,是设计院校师生、专家、学者和设计师交流的平台,也是当代公民提高审美意识,实现高品质生活的助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综合材料版画的表现语言分析

    许轩霖
    95-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合材料版画是在材料多元化背景下形成的一种新形式的版画艺术,也是版画艺术发展中因材料变迁而引发的艺术蜕变.在传统版画制作中,要严格遵循相应的规则步骤,这对版画的设计和创作产生了诸多限制.随着新型材料的创新发展,在综合材料版画中融入新的创作理念和手法,能够形成诸多的版画创作形式.主要对综合材料版画的内涵、表现语言以及未来的发展建议进行阐述,旨在为综合材料版画的发展做出贡献.

    综合材料版画表现语言印痕特性复数性

    从图像学视角看汉画像胡床及人体坐姿演变

    刘丹凤
    98-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图像学研究的第一阶段,对汉画像胡床的特点进行阐述,然后根据画像内容进行图像志分析,结合汉代山东孝堂山画像石与东汉西王母画像砖的拓片,考证论述胡床的大概构造,综合分析汉画像胡床受环境等的影响,并从相关文献中了解古人对胡床文化的观念转变及古人的坐姿演变.

    图像学胡床汉画像坐姿演变

    论查士标艺术生平的"游"与"居"及其画风

    谭昕雨
    102-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查士标是明代新安画派的主要画家之一.明亡后,他作为明朝遗民,长期辗转漂泊.然而正是广泛的交游,开阔了查士标的视野,拓宽了他的艺术道路,进而影响到其画风的形成.梳理查士标前期画风、中年画风以及成熟画风的形成原因,阐述其由最初的师古到清淡简洁,再到萧散荒寒画境的递进,体会他的生命际遇、人生志求、辗转游居历程.他在师古人、师造化的转化中,最终呈现"简远萧散,意境荒寒"的独特画风.

    查士标艺术生平画风

    论魏晋书法中的自然之趣——以王羲之《丧乱帖》为例

    张悦
    106-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魏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艺术思想大解放时期,魏晋风度成就了一代书风.东晋王羲之的出现,将整个魏晋书法艺术推向了高潮.他信手流淌、"天然去雕饰"的书风,不仅是他为人自在洒脱气质的外化,还是他情感的自然流露.书法作为人们表情达意的载体,也从过去的记录功能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高度.以《丧乱帖》为例,探索王羲之极其丰富的内心情感,分析王羲之书法作品背后整个魏晋书风中的自然之趣.

    王羲之行草书魏晋书风

    黄庭坚书学思想研究

    段子璇
    109-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庭坚作为中国书法史上影响深远的宋代书法家之一,其书学思想在中国书法理论史中占有重要位置,并且凭借着思辨精神以独特的用笔特点开创宋代草书新风貌.此篇文章主要阐述黄庭坚与苏轼的书学关系,引出黄庭坚的"尚意"思想,分析"以禅喻书"的内涵,并基于黄庭坚为人熟知的书法作品,探讨其书学思想下的作品风格特征.

    黄庭坚书学思想尚意以禅喻书

    元末隐逸书风及其对当代书家的影响

    赵明辉
    112-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元末隐逸书风根植于古代文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文人墨客寻求心灵寄托的强烈渴望.元朝末期,战乱频发,文人仕途坎坷,这种时代背景为隐逸书风的兴起提供了适宜的土壤.元末隐逸书风以自然流畅、情感真挚为特色,充分展现了文人墨客超脱世俗、追求自然与和谐的精神风貌.此外,隐逸美学对当代书法家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他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汲取隐逸美学的精髓,将其巧妙地融入创作实践中,通过书法这一艺术形式表达内心的情感与追求.全面探讨元末隐逸书风的美学溯源、形成原因及时代背景、具体表现以及其对当代书法家的深远影响,旨在引导学书者对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审视与思考,推动书法艺术不断创新与发展.

    元末书法隐逸美学当代书法文化影响

    明代"奴书"之辩及其时代影响探赜

    田亚吴英豪
    116-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朝时期,书坛多变,上承元古雅之余绪,下启清恣肆之先河.明代书法承、启之间的重要节点是"奴书"之辩,其源起于明初书家不思变化而执迷于赵孟頫书风的桎梏,对于摆脱明代早期"台阁体"风气和促进"吴门书派"的崛起起到重要作用.介绍"奴书"之辩前的明代书坛状况,运用文献研究法,梳理明代"奴书"之辩的大致内容,而后采用案例分析法和图像分析法,分析明代"奴书"之辨对当时书家书法实践的影响.

    明代书法"奴书"说吴门书派

    吴让之篆书的技法与表现力研究

    林斯敏
    119-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清代著名书法家吴让之的篆书为研究对象,探讨吴让之篆书的技法特点及其体现的艺术魅力.首先,从历史背景入手,阐述清代书坛的发展概况及邓石如等前辈书家对吴让之的影响;其次,分析吴让之的生平经历、创作风格以及书法发展的不同阶段,着重探讨他的篆书技法,如中锋行笔、转折处的内圆外方等;最后,论述吴让之篆书所呈现的审美特质,如浑融苍劲、古拙秀美等.通过对吴让之篆书精湛技法及其深厚内涵的全面研究,旨在阐明其在清代乃至整个书法史上的重要地位,并为当代学习篆书者提供助力.

    吴让之篆书技法表现力

    梁铂、唐艳艳作品

    梁铂唐艳艳
    122页

    刘晓玲作品

    刘晓玲
    1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