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与时代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与时代
美与时代

崔慕岳

月刊

1003-2592

meiyushidai@vip.sina.com

0371-67761741

450052

河南省郑州市大学路75号

美与时代/Journal Beauty & Times
查看更多>>以“创意”为标识,以设计美学为特色,设立:创意信息、观察思考、理念探索、形象品牌、造型创意、服饰设计、环境艺术、建筑装潢、设计教育等栏目,介绍国内外设计领域最新动态,探讨前沿理论,发表研究成果,是设计院校师生、专家、学者和设计师交流的平台,也是当代公民提高审美意识,实现高品质生活的助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陈继儒狂狷美学思想的内涵与意义

    司保峰王汝虎
    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晚明最为著名的艺术家,以隐士自居的陈继儒,常被后人视为隐士文化的代表.但如详细考察陈继儒的精神世界,可发见其不仅有闲适的生活美学追求,更有着对古代狂狷精神的承继和发扬.陈继儒自诩"为千古后生酿成猖狂笔端",可谓其人生精神的宣告书和自白书,集中体现了他狂狷型人格精神的理想所在,这也集中表达着中晚明士大夫所追求的一种人格理想.落实到艺术创作和艺术批评上,陈继儒常追求一种自然洒脱与沉着痛快之意,是为狂狷精神的一种呈现.陈继儒对其狂狷身份的标识,还集中体现在其嗜古与摹古的艺术追求上,更是明末松江地区文人集团的一种地域身份的自我集体认同.

    陈继儒狂狷人格理想

    审美视野下的自由观念——论考德威尔自由观及其文学之维

    张恒通
    8-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20世纪英国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之一,克里斯托弗·考德威尔继承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的自由理论,在二元对立的视域下,通过对资产阶级自由观中的"以物的关系掩盖人的关系"的虚假性、对必然认知与自由范围的片面性、走向反面的矛盾性和亦步亦趋的反动性的批判,提出了自己的自由观,核心在于高扬马克思所倡的作为真正自由的无产阶级自由理念.基于此阐发了无产阶级自由观所彰显的优越性:与现实斗争的实践性、对必然双重自觉的彻底性与以共产主义为旨归的进步性与全面性.为了把握自由观念的历史分野与通往真正的自由,考氏从文学维度出发,建立了不同阶段的自由观念与原始诗、古代诗、近代诗之间辩证的对应关系,并通过对文学的预见性的强调,凸显了文艺在自由实现中的重要性,为关于自由的思考与实践提供了审美视野.

    考德威尔自由观资产阶级自由无产阶级自由文学审美英国马克思主义

    海伦娜·阿尔梅达身体艺术研究——基于梅洛-庞蒂身体理论

    王瑜
    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梅洛-庞蒂的身体理论,探索葡萄牙艺术家海伦娜·阿尔梅达在20世纪的身体艺术实践.阿尔梅达的身体艺术融汇绘画、摄影及表演等艺术形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语言.她以身体为媒介,以摄影手段完成其创作实践,其中对空间的探索打破了二维绘画的传统.而梅洛-庞蒂关于绘画及身体的理论,有助于对阿尔梅达身体艺术的缘由、艺术观念及实现方式进行分析.

    海伦娜·阿尔梅达梅洛-庞蒂身体女性艺术

    祛魅时代的审美体验——菲尔斯基论阅读的多样面向

    何子豪
    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们生活在一个热衷于"祛魅"的时代,技术的进步和现代性的冲击致使文学的原始力量变得模糊.要应对文学研究的困境,最好的方式是重新关注阅读过程中最直观、最朴素、最古老的审美体验.读者与文学的相遇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任何对终极和唯一的穷追不舍都是对文学的多样性特质的抹杀.芮塔·菲尔斯基在《文学之用》中试图直面读者与文本的相遇时刻,直面阅读活动和审美体验的多样面向,抛弃对终极概念的追求,找到文学之"用",找到这种独特的审美体验及其意义所在.

    芮塔·菲尔斯基《文学之用》着魔祛魅阅读理论

    司空图《二十四品·超诣》审美探析

    刘尚超
    2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司空图在继承老庄哲学审美的思想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超诣"这一概念,"超诣"美是一种不着痕迹的、天然去雕饰的自然朴素之美,是一种心与自然契合"天人合一"的中和之美.具有"超诣"美的诗歌力图通过意蕴深厚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追求一种别样的"韵外致致",给读者创造了一个超尘脱俗的"超诣"之境,使读者于文字之外深刻体验到至高、至上之美.营造"超诣"的诗歌风格,这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超诣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境界

    "凤头、猪肚、豹尾"能指与所指的"在场""缺席"与"增异"——葛浩文英译毕飞宇小说文化负载词研究

    丁艳
    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凤头、猪肚、豹尾"是一个极为有总纳性的对文章体式结构进行评价的审美批评表达.然而,在英语目的语语境下看视葛浩文英译毕飞宇的小说《青衣》,其译文却没有准确转码这一承载着深厚文化意蕴和丰富审美隐喻的文学批评理论话语.基于"凤凰"和"phoenix"在汉英两种语境下的原初语义与适用范围的深度追溯,分析了二者之间的文化差异和语义差异,讨论了汉英两种语言、文化、社会等动态语境的变化是词汇语义产生差异甚或变异的学理根源.

    "凤头、猪肚、豹尾"能指所指语义增异

    电子媒介时代人的数字化生存——基于波斯特语言媒介理论的批判性研究

    蒋捷
    3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信息社会,电子媒介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人的日常生活当中,影响着人的自我认知和生存体验.波斯特从语言的角度展开了对电子媒介的批判.波斯特认为,电子媒介语言颠覆了理性自律的主体,使得自我不断去中心化、分散化与多元化.在马克思看来,人表现在对象之中,意识表现在语言之中.对于语言/媒介的批判不能脱离意识形态.在电子媒介时代,作为普遍媒介物的语言不再具有实践性和社会性,而人丧失了自身的否定性和批判性.只有将经验性的电子媒介语言的问题整合到资本主义生产的总体性的问题中,才能把握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并经由对资本主义的内在批判找到实现人的解放的现实道路.

    电子媒介语言意识形态波斯特马克思

    从审美资本主义视角看潮玩盲盒的流行——以泡泡玛特为例

    林夏青
    4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审美与资本逐渐趋向融合,产生审美资本主义.审美因素在市场上逐渐从边缘向中心移动.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审美与艺术越来越凸显出基础性的作用,促进经济发展.这一方面的突出表现便是潮玩盲盒的兴盛.在国内,尤其是以泡泡玛特为代表的潮玩盲盒已经成为消费者们所热捧的对象.潮玩盲盒能带给人们视觉上的审美,并且带给人们一定的审美体验等许多艺术作用.审美资本主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人们的心灵带来了慰藉,为现代社会提供了绚烂多彩的视觉刺激和享受.我们要注意发挥审美在生活中的正向作用,同时也要警惕避免其陷入商品拜物教的负面价值.

    审美资本审美资本主义潮玩盲盒泡泡玛特

    回到现场:姚水娟与新编古装戏《泪洒相思地》

    楚梦瑶
    4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越剧《泪洒相思地》由胡知非编剧、樊篱导演,姚水娟和李艳芳领衔主演,并于1942年4月1日首演于皇后剧场,上座率极高,连演 80 多场,刷新了当时越剧演出史的票房记录.此剧也成为姚水娟的代表剧目,同时也是女子改良文戏时期新编戏的经典作品.这是一出悲情戏,不仅契合姚水娟擅演悲剧的艺术风格,还是越剧剧种特色的重要体现.以樊篱、魏绍昌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所带来的艺术体制的革新以及报刊等大众媒体对于此剧的宣传,共同塑造了这出曾经一票难求的《泪洒相思地》.

    女子改良文戏越剧姚水娟

    文物中的云南舞蹈探赜

    罗正国
    4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物既是历史发展的实体物证,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云南出土的舞蹈文物最早可追溯到石器时代,最晚则至清代末年.出土舞蹈文物记录了各历史时期云南民族舞蹈的发展状况,也见证了各民族文化交流、交往、交融的历史渊源.文章通过对崖画石刻中的原始舞蹈、青铜器中的古滇乐舞、风俗画中的民族乐舞等云南古代舞蹈文物的梳理、分析,揭示出了云南古代舞蹈发展过程中鲜明的地域性、文化交融性特点.

    文物云南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