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与时代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与时代
美与时代

崔慕岳

月刊

1003-2592

meiyushidai@vip.sina.com

0371-67761741

450052

河南省郑州市大学路75号

美与时代/Journal Beauty & Times
查看更多>>以“创意”为标识,以设计美学为特色,设立:创意信息、观察思考、理念探索、形象品牌、造型创意、服饰设计、环境艺术、建筑装潢、设计教育等栏目,介绍国内外设计领域最新动态,探讨前沿理论,发表研究成果,是设计院校师生、专家、学者和设计师交流的平台,也是当代公民提高审美意识,实现高品质生活的助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文化景观视角下社区绿地更新设计研究

    刘若瑾孟琳
    3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社区绿地空间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和规划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从文化景观视角思考社区绿地空间的更新设计,以苏州市为例,探讨我国本土文化内涵如何通过植物配置和人文营造在社区绿地更新中实现,以期为社区绿地的可持续性人文景观提供创新思路,为提高我国城市民生景观品质提供新的设计研究方向.

    社区绿地更新园林植物配置社区文化自营参与式设计

    基于城市更新视角的老旧小区改造研究

    何强
    3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老旧小区是城市重要的存量资源,也是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密集居住区,现已严重阻碍城市的发展.城市更新理念的提出为老旧小区的改造提供了思路.城市更新背景下老旧小区的改造不仅包括物理结构、基础设施的修整与完善,还包括社会、文化、经济等多个层面的改造,以提升居民的居住质量,改善城市环境.基于城市更新视角,分析老旧小区改造的意义,提出老旧小区改造策略.

    城市更新老旧小区小区改造

    城市街道空间适老化设计研究

    原宇徐彪
    3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老年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街道空间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在老年人日常生活中具有较高的使用频率.加之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老年人对城市街道空间适老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长期以来,适老化设计主要聚焦于城市老旧小区,人们对于街道空间适老化设计的关注度相对偏低,城市街道空间在适老性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断凸显.因此,对城市街道空间适老化设计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适老化设计内涵特征入手,分析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征及其需求,并从契合老年人出行活动和整合不同适老化空间、推进街道空间安全性设计、推进街道空间舒适性设计三方面入手,探讨城市街道空间适老化设计实践路径.

    城市街道空间适老化设计安全性舒适性

    城市道路景观空间的人性化设计研究

    胡宇
    4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道路景观空间不仅是交通的通道,更是城市文化和居民情感交流的场所.人性化设计的核心在于将人的情感需求融入设计之中,使道路景观在表现功能性之余,更是有情感、有故事、有文化的空间.从城市道路景观空间的人性化设计原则、价值和策略三个方面,增强道路景观空间的情感连接和人性化内涵,为城市带来更加人性化、有温度的空间,提升城市道路的整体品质.

    城市道路景观空间人性化设计

    互联网时代下锦城绿道驿站空间设计研究

    冯锡丹王淋蔡睿捷
    4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主要探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成都锦城绿道驿站空间设计的创新与发展.通过对锦城绿道现状进行深入调查与分析,结合互联网技术的特点和用户需求,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更加便捷、舒适和有趣的休闲体验,并提出一系列针对绿道驿站空间设计的改进建议,以期推动锦城绿道驿站的发展.

    空间设计锦城绿道驿站人群需求当地文化

    基于色彩地理学的传统村落色彩景观优化探析

    许晶
    48-50页
    查看更多>>摘要:色彩地理学作为一门关注色彩与地理环境、人文历史关系的学说,为村落色彩景观的优化提供了独特的视角.梳理传统村落色彩景观的构成和特点,指出其来源于自然环境、建筑材料、历史文化等多个方面,并承载着丰富的地域文化信息.在此基础上,强调色彩地理学在村落色彩景观优化过程中的重要性,通过深入研究村落的地理、气候和文化特征,能够确定适合该地区的色彩搭配和运用方式.提出村落色彩景观优化过程中应注意的关键点,包括保持色彩的和谐统一,注重色彩的层次感和变化性,以及考虑色彩的心理效应.希望能够为传统村落的色彩景观优化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让传统村落的色彩景观焕发新的生机和魅力.

    色彩地理学传统村落色彩景观

    艺术介入视角下的乡村生产性景观设计研究

    张驰
    5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艺术介入乡村生产性景观设计是一种有效的乡村发展策略.作为一种创新的介入手段,艺术介入旨在通过艺术的方式激活乡村生产性景观的潜力,提升其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进而推动乡村的可持续发展.从艺术介入的视角出发,探讨乡村生产性景观设计的理念与实践方法.梳理艺术介入乡村生产性景观的理论基础,包括艺术介入的概念与内涵、乡村生产性景观的特点与价值,以及艺术介入与乡村生产性景观的契合点.为了探索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设计模式与实践路径,通过艺术介入的手段实现乡村经济、生态、文化的协调发展,结合参与规划设计项目的经验,提出了"生态优先,保持格局不变""延续生产,增强体验互动""文化传承,注重艺术创新"等设计方法,丰富了乡村生产性景观设计的理论体系,也为乡村发展提供助力.

    艺术介入生产性景观乡村振兴

    浙江地区特色保护类乡村风貌营造策略研究

    童佳骏苏小妹
    5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提出要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和发展走势分化特征,分类推进乡村振兴.特色保护类乡村作为乡村的基本类型之一,面对城乡一体化浪潮,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原有特色被削弱、发展与保护之间不平衡等问题,所以全面探索特色保护类乡村的风貌营造策略紧迫且有必要.结合实地考察,进一步明确特色保护类乡村在风貌创建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可持续的、有针对性的风貌营造策略.明确特色保护类乡村的保护与发展路径,对乡村风貌实施保障与提升设计.

    特色保护类乡村乡村风貌浙江地区

    黄土丘陵沟壑地区典型城市交通规划策略探索——以子长市中心城区为例

    贺鑫磊罗燕南
    5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土丘陵沟壑地区城市由于特殊的地形条件和空间布局,其交通特征相较于平原城市具有显著差异.以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地区典型城市——陕西延安子长市为例,深入剖析其中心城区的交通特征,并探索适应子长市地形特点、符合子长市发展需要的规划策略.通过实例分析,总结黄土丘陵沟壑地区城市交通的主要难点和所面临的困境,包括地形限制导致的道路布局特点、交通高度依赖轴向干道、公共交通发展相对滞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系列规划策略,如:构建对外交通环路,疏解交通压力;完善路网体系和优化布局,以适应地形条件;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及慢行交通,提升公共交通服务能力;交通设施与城市发展空间动态相匹配.旨在提高黄土丘陵沟壑地区城市交通效率,构建高适地性的交通体系.

    黄土丘陵沟壑地区城市交通中心城区

    多感官交互技术在城市公共艺术中的运用

    王龙樊凡凡何丹尼
    6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围绕城市公共艺术与多感官交互技术的融合,对二者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展开介绍,并详述多感官交互技术在城市公共艺术中的具体应用,探讨其增强公众互动和城市活力的优势.另外,还指出了二者融合所面临的技术实施、资金筹集和公众接受度等挑战,以及未来发展前景.通过这种创新结合,城市公共艺术为文化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城市公共艺术多感官交互技术公众参与文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