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与时代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与时代
美与时代

崔慕岳

月刊

1003-2592

meiyushidai@vip.sina.com

0371-67761741

450052

河南省郑州市大学路75号

美与时代/Journal Beauty & Times
查看更多>>以“创意”为标识,以设计美学为特色,设立:创意信息、观察思考、理念探索、形象品牌、造型创意、服饰设计、环境艺术、建筑装潢、设计教育等栏目,介绍国内外设计领域最新动态,探讨前沿理论,发表研究成果,是设计院校师生、专家、学者和设计师交流的平台,也是当代公民提高审美意识,实现高品质生活的助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多巴胺风格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高杰
    87-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后疫情背景下,人们对于积极情绪和独特表达的渴望逐渐提升,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代表着乐观与快乐的多巴胺风格在服装界首先流行起来,也渐渐出现在产品设计中,带动了整个社会对多巴胺风格的追捧.运用明艳的色彩、多样的图形元素和丰富的设计手法组合,多巴胺风格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创造出令人难忘的视觉效果,可以丰富现代包装设计的形式,激发设计师们更多的设计思路,使产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通过分析多巴胺风格的特征及其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方法,对多巴胺风格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为设计者提供一些新思路.

    多巴胺风格色彩图形现代包装

    基于视觉感知的城市纪念性公园空间叙事表达研究——以南昌方志敏烈士纪念园为例

    陈晓刚刘可可
    90-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纪念性公园是城市文化内涵的外在表现,也是人类文化精神的载体.针对城市纪念性公园的空间特点,剖析视觉感知内涵特征,通过视觉感知的有效引导,提升城市纪念性公园的空间品质,这是研究我国现代城市纪念性公园设计的新趋势.文章立足视觉感知下纪念性空间叙事表达的困境,结合视觉感知理论与研究,探寻视觉感知下的空间叙事表达研究背景,提出视觉感知下的空间叙事表达方法.结合纪念性景观实证案例,探究其在视觉感知下的纪念性公园表达方式,以验证空间叙事表达的可读性和应用价值,为纪念性景观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视觉感知纪念性公园空间叙事设计表达

    轨道交通的商业综合体出入口设计探讨——以南京新街口站为例

    丛清莹郑曦阳
    95-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对南京地铁新街口站周边商圈的实地调研数据的分析,总结轨道交通对商业综合体出入口设计的影响因素.文章通过对相应的针对性的设计策略的探讨,可提升商业综合体在未来竞争中的实力,实现轨道空间与商业综合体出入口的畅达过渡.

    南京新街口轨道交通可持续商业空间

    乡村旅游民宿外部空间在地性设计研究

    张林汐刘丹
    100-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政策措施促进了当代乡村发展,使乡村建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其中旅游型乡村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以其特色成为当地支柱产业.乡村民宿是乡村旅游的重要业态,是带动乡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是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民宿作为乡村旅游的重要推动力,需要充分发掘自身文化底蕴,与当地特色相结合,推动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乡村建设热潮的背后,多是民宿建设面貌的同质化,带来的是在地文化的隐退,无法带动当地旅游的长期发展.基于此,需要对在地性理念展开研究,将民宿设计与场地环境、人群、文化、社会等当下因素相结合,从而增强民宿设计意蕴,提升内在动力.

    乡村旅游乡村民宿在地性空间设计

    夜间体验经济视角下的历史街区景观光环境设计研究

    翁威奇刘珊婷秦若冰
    104-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体验经济时代的文化旅游中,历史街区的夜间景观设计,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并提高舒适的夜游体验.文章以体验经济理论作为指导原则,分析体验的四个范围在历史街区景观光环境中的应用,提出历史街区夜景光环境体验 4E模型,从审美怀旧、文化教育、遁世逃避、休闲娱乐四种体验类型对荔湾湖历史街区进行景观光环境设计.该设计可达到传统文化传承、增强空间体验感、促进区域夜间经济的目的.

    体验经济历史街区夜景照明光环境设计

    城市双修背景下历史街区更新策略研究——以武汉市汉阳区显正街改造设计为例

    汪安宁
    108-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城市功能无法满足居民生活和社交需求等问题,"城市双修"理念应运而生.在城区中,历史文化街区作为最特殊的存在,承担着延续城市文脉的重要任务.然而,部分街区存在道路狭隘、交通堵塞、设施不足、环境混乱及建筑违章搭建等问题,因此,改造历史街区成为当前城市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在"城市双修"理念的指导下,以武汉市汉阳区显正街为例,详细分析了街区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历史街区基础功能、延续街区历史背景、扩大街区影响力及打造宜居、宜业、宜游街区的改造策略,为后续历史街区的更新改造提供了有益参考.

    城市双修历史街区显正街微更新

    川西建筑在商业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成都太古里为例

    姚青沁
    112-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筑对人而言是一种隐性的陪伴,是承载历史记忆的客观载体.随着时代变迁,川西建筑的生命仍在而其功能已旧,需要用现代的思维和设计方法去重新演绎川西建筑经典,让旧适应新、旧为新用,让新包容旧、新旧融合,使传统川西建筑形式在现代商业空间设计中得以延续并焕发新的生命力.本文以成都太古里的商业空间设计为着力点,通过对川西建筑和太古里商业街区的调研,探析川西建筑元素在商业空间中的独特应用,为川西老旧建筑的再设计提供借鉴和启示.

    川西建筑商业空间成都太古里

    自然艺术视角下藤本壮介设计中的空间营造手法

    王佳叶俊然李女仙
    115-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深入藤本壮介的建筑设计思想,从"自然艺术"的视角出发,系统分析了其空间营造手法在建筑实践中的体现.通过对藤本壮介思想来源的追溯,以及原初、堆叠、渐变三个方面的深入探讨,文章旨在揭示其如何借助自然艺术元素,创造出独具魅力和生命力的建筑空间.以广州市番禺区镜花园为例,深入剖析其设计手法在具体项目中的应用.

    藤本壮介自然艺术空间营造原初堆叠模糊

    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符号在江南私家宅院中的运用研究——以石湖渔庄为例

    裴元生
    119-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符号在江南私家宅院中的运用研究,以苏州石湖渔庄为例,通过建筑纹样、室内陈设、现有植物、砖额文字等几类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符号的分析,探讨书画绝佳的余觉在私家宅院建筑设计本身背后的精神思考.对于当下在乡村振兴和城市未更新中如何进行传统建筑的保护和利用,保留其独有的植物与建筑之间形成的场所精神和文脉,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建筑纹样符号余觉沈寿场所精神砖额

    数字技术与书法艺术的融合发展思考

    王望峰
    12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技术与书法艺术的融合有数字模拟生成与数字装备生成两条不同的路径.这种融合中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思考,它们分别是数字技术与书法的汉字意义理解问题、数字技术与书法融合的风格问题以及数字技术对书法本体节律的冲击问题.这些问题能否在发展的过程中得到解决,本文对此持谨慎而乐观的态度.

    数字技术书法艺术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