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与时代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与时代
美与时代

崔慕岳

月刊

1003-2592

meiyushidai@vip.sina.com

0371-67761741

450052

河南省郑州市大学路75号

美与时代/Journal Beauty & Times
查看更多>>以“创意”为标识,以设计美学为特色,设立:创意信息、观察思考、理念探索、形象品牌、造型创意、服饰设计、环境艺术、建筑装潢、设计教育等栏目,介绍国内外设计领域最新动态,探讨前沿理论,发表研究成果,是设计院校师生、专家、学者和设计师交流的平台,也是当代公民提高审美意识,实现高品质生活的助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悠游鱼藻——宋明时期"鱼藻图"的艺术变迁与审美内涵探析

    邱一桐
    88-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借用诗句来创作的绘画,古称"诗图"."鱼藻图"来源于《诗经·小雅·鱼藻之什》一诗,画面多表现鱼在水藻中游动的场景.有关《诗经·小雅·鱼藻之什》的诗图绘画在五代时期便有记载,宋明时期开始流行"鱼藻"题材的绘画,并对"鱼""鱼藻"一类题材绘画进行系统评价.本文在文本与现存画作的基础上,阐述对宋明时期"鱼藻"题材绘画不同的艺术表现,并挖掘其独特的审美内涵.

    鱼藻鱼藻图艺术表现审美内涵

    莎士比亚戏剧"女扮男装"现象的叙事策略

    黄菊
    93-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女扮男装作为莎士比亚很多戏剧的重要情节之一,增添了莎剧的复杂性和颠覆性,在设置戏剧悬念、形成反讽以及增强喜剧性效果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女扮男装这一行为作为剧中其他戏剧动作开展的基础,就不会出现《第十二夜》和《皆大欢喜》这两部喜剧,也不会让《威尼斯商人》中的鲍西娅解决"法庭斗争"这一幕对读者和观众产生如此大的吸引力,更不会让读者和观众在薇奥拉和西巴斯辛的"双胞胎误会"中忍俊不禁.

    莎士比亚戏剧女扮男装叙事策略

    "他"说西厢——西厢系列故事女性形象的塑造

    焦文佳
    101-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被誉为"天下夺魁"的戏曲名著《西厢记》自诞生以来,就多次经历各代文人的改写与再创作,但原著中"莺莺""红娘"等经典女性角色的续写与改写却往往由男性执笔.西厢系列中女性形象的创作形成了令人惊异的"西厢奇观",站在性别文化学视野看西厢系列故事,细细品读各个时代西厢作品,也能更深切地感受到男性对于女性,统治者对于戏曲的双重凝视.研究西厢系列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亦能为研究封建女性思想在男权审视下的禁锢、孕育、发展的历程提供性别文化视域下的新思路.

    西厢系列时代烙印淫欲说以及赎罪女性规训人性复回

    鲍照诗歌净土思想研究

    李海燕
    106-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朝刘宋时期佛教逐渐发展到兴盛时期,社会从上到下都尊崇佛教.鲍照是佛教信徒,又作为刘义庆幕僚,随刘义庆开展庐山礼佛之旅,与僧人汤惠休交游,因此他的诗歌自然带上佛教色彩.受佛教净土思想影响,鲍照在其山水诗中表现出隐逸思想,又以净土修行十六观的方式来欣赏庐山景物,因此他所描绘的庐山风景也与净土世界存在相通之处.同时,在净土思想的影响下,鲍照在诗歌中有着不同于儒家重视生命的生死观,表现出向往净土世界来摆脱现实痛苦的倾向.

    鲍照净土思想生死观

    白居易诗歌中的文学地理景观研究

    车慧祈
    109-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白居易一生中优秀的诗篇众多,大都收录在他的别集《白氏文集》中,他的优秀诗作被众多文人墨客追捧,他的一生也经历了许多起起落落,也正因为这些人生逆旅,让他明白了人生的真谛.《白氏文集》又名《白氏长庆集》,是白居易的诗文别集,今存《白氏文集》七十一卷,诗文中收录了不少的文学地理景观.

    白居易白氏文集文学地理景观

    《长安三万里》与"中国学派"的再思考

    李欣怡李坤
    113-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动画影片近年来已然从单纯的幼龄向转向了全龄向,影片内容也顺应结合了当下语境,引导人们更多地关注传统文化内容与感悟精神内核.2023 年 7 月上映的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在"中国学派"的基础上,对中国动画电影的叙事风格、民族化表现手法以及视觉呈现等新的探索,既传承了"中国学派"对于民族风格的探索,又在视觉呈现、题材选取、价值取向及叙事表达上对民族化进行了当代性转化.《长安三万里》成为当代中国动画影片的一个独特体现."中国学派"引导人们发现,任何一种成熟的艺术形态或类型都有自己独特的形式语言与文化意蕴,二者并非"形式"与"内容"的割裂逻辑,而如阴阳鱼一般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因而"新动画中国学派"是中国动画当下的言说.

    长安三万里中国学派新动画中国学派民族风格

    作者论视域下刘别谦电影的"轻触式"美学表征

    刘子妤
    118-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刘别谦笔触"作为刘别谦独有的创作手段,数百年来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电影人创作.刘别谦电影中的人物幽默风趣,在喜剧冲突下表现出一种严肃的讽刺.本文将目光聚焦在刘别谦的"轻触式"美学上,以作者论的视角切入,发现他影片中"场景"与"情景"的"轻触式"的叙事、画外空间张力与暗示的"轻触式"调度,以及视听符号编码的"轻触式"认知.刘别谦作品中从空间调度以至于声画的接合,都在一种幽默的风格中进行,而这也是他电影中"作者性"的体现,即刘别谦影片中极具个人风格性且经久不衰的"轻触式"美学表征.

    刘别谦轻触式作者性

    执念的反复:设谜与解谜——《地球最后的夜晚》的叙事时间分析

    王傲
    123-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球上最后的夜晚》这部电影的叙事可分为两部分,前 76 分钟为"过去"与"现在"交织的现实,后 60 分钟为 3D长镜头的梦境,这两部分的核心在于对罗纮武现实情感执念的反复呈现.影片的现实部分重在"设谜",通过运用复杂的逆时序和叙事时距使叙事复杂化,在指向主人公罗纮武纷乱迷离的精神世界的同时也让观众对主人公共情.而影片的梦境部分重在通过顺序、场景与重复叙事来"解谜",以表明主人公罗纮武的现实遗憾与渴望.

    地球上最后的夜晚热奈特叙事时间

    非遗学视域下的非遗类短视频传播策略研究

    张鹏辉
    127-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非遗类短视频传播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在新媒体时代面对的挑战和问题.以非遗学观点审视,突出揭示非遗类短视频的特质,强调其传播应契合非遗学相关理念,以确保内容传递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非遗学视域下的非遗类短视频传播策略,旨在为非遗类短视频传播提供指导方向,促进非遗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承与发展,唤起更多人对非遗的兴趣与热爱.

    非遗学非遗类短视频传播策略

    新世纪中日体育动画叙事策略比较分析

    庞诗雨
    132-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如《左手上篮》《雄狮少年》等优秀的体育动画作品,它们以更贴近青少年的人物提升年轻观众代入感,以精良的动作设计与视听呈现突破了低龄化局限.但部分中国体育动画仍然存在女性角色扁平化、动画叙事方式较为局限、体育动作刻画较为平淡等问题.中国体育动画应保留和发扬自身特点与文化内涵,同时借鉴日本动画的叙事策略,创作出更有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动画作品.

    体育动画叙事策略中国动画日本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