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与时代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与时代
美与时代

崔慕岳

月刊

1003-2592

meiyushidai@vip.sina.com

0371-67761741

450052

河南省郑州市大学路75号

美与时代/Journal Beauty & Times
查看更多>>以“创意”为标识,以设计美学为特色,设立:创意信息、观察思考、理念探索、形象品牌、造型创意、服饰设计、环境艺术、建筑装潢、设计教育等栏目,介绍国内外设计领域最新动态,探讨前沿理论,发表研究成果,是设计院校师生、专家、学者和设计师交流的平台,也是当代公民提高审美意识,实现高品质生活的助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韭花帖》笔法、章法与意趣的考究

    姚艺涵
    97-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韭花帖》是唐末五代书法家杨凝式创作的经典行书作品之一,有"天下第五行书"的美誉,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称得上是一件极有影响力的书法作品.本文通过对《韭花帖》笔法、章法与意趣的分析,来阐述《韭花帖》的历史影响和价值.

    韭花帖笔法章法意趣影响

    梁楷《八高僧故事图》艺术特色研究

    李知
    101-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梁楷因其人物画被人们所熟知,他的《泼墨仙人图》更是学习写意人物画绕不开的作品,他也由于其独特的写意人物画风格而在当时众多画家中脱颖而出.而在他众多作品中,《八高僧故事图》是他个人人物画风格发展中独具特色的一部作品.这幅画特殊的构图、饱含诗意与禅意的画面以及丰富的用线对梁楷绘画风格和绘画语言的研究都有着重要意义.从艺术语言的角度分析这幅画,总结出梁楷个人人物画风格在这一时期截景式的构图、"折芦描"的线条,以及梁楷人物画对宋代以后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梁楷八高僧故事图

    《左传》祥瑞灾异观与礼乐建设

    赵晗
    107-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左传》祥瑞灾异观的产生是由阴阳五行是否和谐而引起的.受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春秋时人将祥瑞灾异的出现和消散与君主的政治活动相联系.《左传》祥瑞灾异观显示了春秋时代巫术宗教思维与理性思维交杂并存的思维特征.《左传》祥瑞灾异观深刻影响着礼乐文化的重建和发展,蕴含"中和之气"的雅乐,就是祥瑞灾异思想驱使的结果.此外,周代礼乐在制度建设和礼器的制作等方面也深受祥瑞灾异思想的影响.

    左传祥瑞灾异礼乐

    从玉山雅集看元末文人对桃源思想的继承与突破

    赵爽
    110-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顾瑛的玉山雅集,不仅是元末战乱下文人的精神家园,也成为了明清文人追溯怀念的艺术神话.作为元末社会的时代产物,玉山雅集在"精神性"与"在地性"两方面体现出了元末文人对东晋陶渊明桃源思想的继承与突破,反映出他们的生活理想、价值追求和人格精神.

    顾瑛玉山雅集桃源思想

    论毛宗岗《三国演义》评点中的象喻式批评

    黄思楠
    115-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先秦以来,中国古代的文学批评家们通过形、声、色、味等形象来譬喻文学艺术中抽象而幽微的精神特征.毛宗岗对《三国演义》的评点中存在丰富的象喻式批评,可分为自然象喻、身体象喻与生活象喻.象喻式批评不仅对原有的象喻范畴进行重构,充实了叙事技法,还为读者建构了极具美感的想象空间,启示当前文学批评话语的建构.追溯象喻源流,从象喻发展史的角度考察毛宗岗所使用的象喻类型,挖掘其中的自然万象与文学世界间的相似性,进而分析毛宗岗的叙事标准、阐释意义与话语建构.对当前文学批评研究追求高层次理论品格的同时,兼顾雅俗共赏的学术愿景有所助益.

    毛宗岗三国演义喻象象喻式批评阐释意义

    类型探索、规训逻辑与价值传达——近年来国产反腐扫黑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聚焦

    王均健
    120-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反腐败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深入开展,以反腐扫黑为题材的电视剧在荧屏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反腐、扫黑题材电视剧作为一种"神话",呈现类型化的创作趋势,有着相似的叙事策略、人物塑造方式与社会功能,同时也呈现出类型自觉演进的趋势;在文化表征上,反腐扫黑题材电视剧表征出微观权力的规训逻辑,观众在获得快感的同时也接受了规训,同样这种规训也体现在对于"他者"的规训中.青年亚文化群体通过再生产建构属于自身的话语,但也避免不了被收编的命运;在价值传达上,传达出儒家的天下为公、公平正义、平等自由与性本善的思想,同时在无意识中传达出官本位、暴力、色情等不良的价值观.

    反腐扫黑题材电视剧类型文化表征规训价值传达

    异质同构与镜语指向:南斯拉夫电影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

    孙雪盈谭慧
    125-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十七年时期,凭借政治上意识形态色彩的相似与创作主旨的契合,南斯拉夫电影与同时期社会主义阵营下的引进片一样,以文化外交的名义通过国家层面上举办的电影周、电影放映活动而引进到中国.但南斯拉夫电影在中国真正的传播高潮期源于影片《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公映.通过剖析影片的生成机制与国人观影心理、时代生态背景等要素的关系可解读其现象产生的动机与奥秘.

    南斯拉夫电影反特片十七年电影

    VLOG短视频中的身体叙事

    冯佳玉
    129-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下的新媒体环境中,VLOG作为一种被新兴技术支持的传播方式自2016年以来一直处于被大众不断创新、解读的过程.在 2018 年由于明星效应,VLOG在国内获得大面积的关注,这也使得VLOG的发展逐步进入正轨,许多不同职业,不同身份和角色的创作者参与其中.逐渐打破了传统的交流交往模式,使"对话"有了新的形式.同期VLOG作为视觉文化转向下的产物也逐渐被学者附加关于文化研究的意义,伴随着身体美学观念传入中国,在众多的研究中"身体"审美意识作为社会观念和话语时间的产物在不断的被编码解码.本文的关注点在生活类VLOG短视频中人物身体在"自我"与"他者"的作用下叙事行为的产生以及人物的塑造.

    VLOG短视频身体再现叙事

    新西部电影类型化书写的创新性探索——以西部公路片《拨浪鼓咚咚响》为例

    张思豪
    132-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钟惦棐先生提出"西部电影"这一概念以来,数代西部电影人以所处地缘空间为文化原点,极具创作热忱,去陈就新,并在电影工业美学氛围浓重的当下语境之中继续开展着类型化书写的大胆探索.因此,从影像、视角以及价值三个方面具体讨论西部公路片《拨浪鼓咚咚响》,总结当代西部电影人们创新性探索所呈现的部分特点.探讨消费文化、网络文化等新兴质素如何被逐渐引入新西部电影之中,成为类型化书写的大胆实践,而新西部电影在类型化的大胆实践中又何以消解时代浪潮下以往的西部电影与电影工业时代所产生的隔阂.

    拨浪鼓咚咚响新西部电影类型化公路片

    藏地书写·审美隐喻·哲理意蕴:万玛才旦电影的文化释义

    刘星雨
    135-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世纪初期,万玛才旦以处女作《静静的嘛呢石》敲开了藏地人文的神秘之门,并在之后的创作中,一以贯之地延续了"万玛才旦式"独特的美学风格.自此,广袤神圣的地理空间不再是关于藏地电影的唯一想象,而是力求透过富有生命力的意象表征,呈现出最本真的民族精神文化意蕴.万玛才旦以内视化视角讲述藏族普通群众的日常故事,从琐碎生活中窥见生命的哲理寓言,完成了藏地文化的"祛魅化"与藏地精神的"褪旧化"表达.

    万玛才旦藏地文化意象镜像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