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与时代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与时代
美与时代

崔慕岳

月刊

1003-2592

meiyushidai@vip.sina.com

0371-67761741

450052

河南省郑州市大学路75号

美与时代/Journal Beauty & Times
查看更多>>以“创意”为标识,以设计美学为特色,设立:创意信息、观察思考、理念探索、形象品牌、造型创意、服饰设计、环境艺术、建筑装潢、设计教育等栏目,介绍国内外设计领域最新动态,探讨前沿理论,发表研究成果,是设计院校师生、专家、学者和设计师交流的平台,也是当代公民提高审美意识,实现高品质生活的助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长春南大营旧址陈列馆景观环境更新设计研究

    王新英黄逸飞
    9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春南大营旧址陈列馆是长春市重要的抗战纪念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传承抗战精神的重要场所及物质载体.在实地调研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长春南大营旧址陈列馆的景观构成、空间规划等方面的现实情况,结合未来发展需求,开展景观环境更新设计研究,通过合理规划布局分区、增设景观节点及植被配置等方法,提升陈列馆景观环境的层次感、美观性,为传播抗战精神与发展红色旅游的相关研究提供可参考的案例.

    长春南大营旧址陈列馆景观环境更新设计

    数字经济下城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陈嬿伊
    96-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城市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已成为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数字技术不仅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还为文化旅游产业的创新与升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单一的文化或旅游产品已经难以满足现代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因此,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即将丰富的文化遗产、艺术表现与旅游体验相结合,成为提升城市吸引力、增强游客体验的关键策略.探讨在数字经济时代下,城市如何有效利用数字化手段促进文化和旅游资源的整合、优化服务体验、提升品牌影响力,从而实现文旅融合的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文旅融合发展路径

    "互联网+"背景下山塘街文创产品开发策略探析

    陈语欣孙辉
    99-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互联网+"的时代浪潮下,旅游文创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以江苏省苏州市山塘街为例,深入分析其旅游文创产业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讨如何依托数字化、品牌化以及IP化的战略思维,对历史街区旅游文创产品进行深度开发,以推动文创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实现科技创新在旅游文创领域的协同共进.

    旅游文创产品文创IP山塘街

    文旅融合视域下城市品牌构建与传播策略研究——以沈阳为例

    孟杨张卿侨
    102-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在社会发展新阶段开始关注年轻人的时尚文化新宠,研究年轻人表达自我情怀和时尚态度的新形式,文旅融合背景逐渐形成.在文旅融合视域下,若诸多城市开始依据实际情况加强城市品牌的构建和传播,不仅可以满足社会群众的发展需求,还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以沈阳为例,对文旅融合视域下城市品牌构建和传播策略进行详细分析.相关工作者可根据城市文旅融合发展的重大意义,探索城市品牌构建与传播的优化提升策略,提升沈阳的品牌形象与品质活力,确保沈阳的高质量发展.

    文旅融合城市品牌形象构建盛京品牌

    跨越界限:在地性在公共艺术创作中的体现

    程芷萱
    105-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共艺术是以大众需求为前提的艺术创作活动,是在相关部门及专业人员指导下开展的大众文化活动,包含艺术创作、公共空间和大众参与三项要素.与传统艺术表现形式不同的是,公共艺术已经超越了被单一展示空间所限制的范畴.阐述在地性的出现背景,探讨作品自身的在地性如何打破传统展览现场的物理界限,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在特定的场域内表达创作者的观点.以笔者创作的公共艺术作品《寻味识武汉》为例,分析在地性在公共艺术创作中的体现,结合当地特有的文化和风情地貌,以期为观者带来不一样的艺术体验.

    公共艺术物理边框在地性

    博物馆展览的空间叙事构建与视觉表现

    张诗琪秦魏丽娜
    108-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展览叙事是当下博物馆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而空间性是展览作为叙事媒介的独特属性之一,空间叙事理论由此被引入博物馆展览.阐述博物馆展览的空间叙事构建及展示方法,随后探讨博物馆展览的视觉表现,其宣传和内容形式展现基本依靠视觉艺术媒介完成信息传达.最后从走向精细与多元化、博物馆功能的转变两方面展望未来,希望博物馆通过设计赋能,使自身的经济价值逐渐被发掘和利用.

    博物馆展览空间叙事视觉表现观众体验

    新媒体艺术影响下的博物馆展陈空间体验设计研究

    张潇心刘强蓝芳
    11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新媒体艺术的迅猛发展,博物馆空间的展陈方式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博物馆中的文物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每一件的背后都有一段传奇的历史.将新媒体艺术引入博物馆展陈空间体验设计层面,应用前沿的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以及5G技术等,延伸博物馆展陈空间布局与艺术展品的内涵和外延,筑就兼具历史底蕴与新媒体艺术特征的现代化博物馆,是当下博物馆建设的重要内容.主要阐述新媒体艺术的内涵与价值,分析新媒体艺术对博物馆展陈空间体验设计的影响,探究新媒体艺术影响下博物馆展陈空间体验设计的方法,以期为新媒体介入博物馆空间设计提供新思路,从而提高人们对博物馆及藏品的珍视程度,并为参观者带来互动性更强的沉浸式体验.

    新媒体艺术博物馆展陈空间体验设计

    重庆传统文化融入夜间文化的创新应用研究

    李琴
    114-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重庆传统文化为研究对象,探讨重庆传统文化在夜间文化中的多样性创新应用.首先,从重庆传统文化和夜间文化的研究背景及文化意义两个方面阐述;其次,通过对背景和意义的分析,针对夜间文化特点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探究重庆传统文化在夜间文化中的多样性创新应用.旨在加深对创新应用的思考,以探究更有效、更合理的结合方法和途径,使重庆地域性文化与夜间文化共同发展,促进地方的经济建设.

    重庆传统文化夜间文化审美

    人工智能在非遗文化传承中的应用

    徐嘉敏朱国庆常增宏
    117-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在非遗文化传承中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涵盖了非遗资源挖掘与整理、传播与推广、教育与培训、创新与创作、保护与管理以及跨界合作等方面,在非遗文化传承中起到重要作用.人工智能通过语音识别、虚拟现实、机器学习等方式,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效智能地传承和应用,大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人工智能非遗文化文化传承

    "三线精神"语境下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更新

    胡豪平吴敏
    120-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更新正不断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三线建设工业遗产是我国现代工业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蕴含的"三线精神"是需要广为弘扬和传承的宝贵财富.基于此,探讨"三线精神"的重要价值和内涵,通过对国内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更新案例的分析和比较,总结"三线精神"语境下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更新设计策略.

    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三线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