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与时代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与时代
美与时代

崔慕岳

月刊

1003-2592

meiyushidai@vip.sina.com

0371-67761741

450052

河南省郑州市大学路75号

美与时代/Journal Beauty & Times
查看更多>>以“创意”为标识,以设计美学为特色,设立:创意信息、观察思考、理念探索、形象品牌、造型创意、服饰设计、环境艺术、建筑装潢、设计教育等栏目,介绍国内外设计领域最新动态,探讨前沿理论,发表研究成果,是设计院校师生、专家、学者和设计师交流的平台,也是当代公民提高审美意识,实现高品质生活的助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明清江南工匠北上紫禁城雕饰研究

    张伟孝
    4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迄今保存最为完整的木构古建筑群故宫,其建造设计离不开有工艺专长的工匠.本文以明清时期江南工匠与皇家雕饰为研究对象,简述了紫禁城建设者中蒯氏、雷式两大家族与香山帮、东阳帮两大派系,分析了江南工匠在皇宫任职施艺的历史沿革.紫禁城中精品雕饰及雕刻艺术品,凝练着中国工匠的聪明智慧与独特的民族审美观念.其中的雕饰工艺更是江南文化中的翘楚,是民族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存续了工匠精神的内涵.

    明清雕饰江南工匠紫禁城

    赣南采茶戏文创产品情感化设计策略研究

    曹晓兰
    4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赣南采茶戏作为江西省赣州市独具特色的传统戏剧,从明末清初发展而来,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之一.赣南采茶戏扎根于客家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地域文化特色,具有扎实的文化内涵,将赣南采茶戏与文创产品相结合,能够发挥出更大的艺术价值.文章将用情感化设计理论从本能层、行为层、反思层探索赣南采茶戏文创设计策略,为赣南采茶戏文创产品设计提供新思路,促进赣南采茶戏的多元化发展.

    情感化设计赣南采茶戏文创产品设计

    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在非遗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李振芳
    5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虚拟仿真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其中包括非遗文创产品的设计.本文通过分析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如何助力非遗文创产品设计,展示了该技术在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重要作用.虚拟仿真实验平台通过可视化、具象化和动态化的设计方法,为文创产品设计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与实践平台.虚拟仿真技术在提升设计效率、增强设计质量以及促进文创产品创新方面都有实际的应用效果.笔者还指出了目前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及其解决策略,为文创产品设计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了参考.

    虚拟仿真非遗文创产品设计

    月份牌中女性之鞋审美迁变探究

    达小霖
    5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鞋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中国女性的鞋除作日常服饰的表征之外,也是自身物理身体和社会身体的身外之"身".鞋在使用的一退一进中展现了使用者的审美个性、从属的阶级趣味与其所置身时代的风尚意趣.本文以月份牌中女性所穿的高跟鞋为切入点,探讨女性形象从桃花坞年画到月份牌间的迁变.文章分析了在中西方文明碰撞交融的时代背景下,两种艺术载体的变更所反映的社会思潮的变革.这其中蕴含了传统民间艺术传播方式的变化、大众审美趣味的转变,以及工业化文明对农耕文明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大众经由传承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均完成了"观看之道"的革新于自身的再造.

    桃花坞年画月份牌女性意识

    太平天国侍王府壁画"PPC"摹制性修复与复刻

    黄远胜
    6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太平天国侍王府壁画为研究对象,探索"PPC"(Potoshop,Procreate,CorelDRAW X)虚拟摹制性修复与复刻壁画的方法.太平天国侍王府壁画具有较高的艺术、文化、历史和社会价值,当前壁画受空鼓、地仗脱落、裂隙、颜料病害影响,现状堪忧,亟需抢救性保护."PPC"对于壁画修复与复刻是一种高效率、低成本、低难度的方法,能够较好地对太平天国侍王府壁画进行摹制性修复与复刻.Potoshop对空鼓、地仗脱落、裂隙病害修复效果较好,Procreate对颜色病害能进行快速的摹制性修复,Potoshop、Procreate、CorelDRAW X均能快速对壁画进行虚拟复刻."PPC"方法既能有效保护壁画,也能提升保护效率,还能促进壁画文化的传播,宣传壁画艺术.

    侍王府壁画摹制性PPC修复复刻

    色彩心理学视域下聂家庄泥塑"叫虎"解析

    韩雨婷
    67-70页
    查看更多>>摘要:聂家庄泥塑不仅是一种民间传统艺术形式,更是历史和文化的传承,承载着当地民众的智慧与艺术才华,反映了民间的审美理想和文化观念,是一项重要的非遗传统美术."叫虎"是聂家庄泥塑的代表作之一,其色彩往往采用不经调和的高纯度颜色,带给人们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激起人们兴奋的心理活动从而延伸出温暖的感觉,反映出色彩与人们情感之间的联系.色彩搭配以黄为衬,以红、绿为饰,以黑点睛,以白为底,五色对比鲜明又不失和谐,与传统五色观中的色彩相呼应,体现出聂家庄泥塑色彩独特的象征含义.不同地区泥塑色彩体现不同的地域性审美意识,透过色彩心理学更能洞见我们民族色彩文化基因的"集体无意识"在民间美术中的继承与发展.

    聂家庄泥塑色彩心理学叫虎非遗五色观

    基于AHP-熵权法的泥塑工艺品保护方案选型研究

    刘中举仓诗建李世远
    7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AHP-熵权法的泥塑工艺品保护方案选型研究以博物馆保存陶泥工艺品的现实数据为依据,通过对多种影响藏品的环境要素进行分析,以得出能够妥善保存泥塑类工艺品的方法,从而解决目前民间泥塑工艺品保存不善,损坏问题多发的问题.通过层次分析法(AHP)分析计算得出影响泥塑工艺品保存的问题,之后引入实际案例并结合熵权法进一步分析现有藏品保存方法,从中归纳出最优解.基于AHP-熵权法的推算,最终得出采用加装小型空调机的龛柜保存方法优于目前市场中通用的普通保存方法.将AHP-熵权法集成理论应用于泥塑工艺品保护方案选型研究有利于最大程度的选择最优保存方案,有助于各类博物馆和相关机构优化对于此类藏品的保存方法.而作为民间收藏者或基层文保单位可以采取文中提到的保存方法进行保存.

    层次分析法(AHP)熵权法民间泥塑工艺品藏品保护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陕北传统窗棂纹样分类研究

    段永丽张娜
    75-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陕北传统窗棂纹样分类研究通过对陕北传统建筑窗棂纹样进行数字化提取保护,解决人工对窗棂纹样的分类准确率不高及工作效率低下问题.通过陕北窗棂纹样特征和数据进行解析,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中VGG16 模型方法,实验过程中各卷积层后采用ReLU激活函数,可以有效抑制过拟合现象,并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采用了数据增强方法,通过扩充窗棂图像的数量来增加模型的多样性,从而降低对数据的依赖程度,实验结果表明在基于VGG16 网络模型中进行迁移学习的方式对陕北窗棂纹样的分类准确率达到94.62%.建立纹样分类数据库,通过输入纹样种类特征实时输出相关纹样图像,深入挖掘传统窗棂文化遗产的价值,充分展现纹样独特的视觉效果和艺术表达方式.

    窗棂纹样卷积神经网络VGG16迁移学习图像分类

    从制度建设到文化融合:中国公共艺术的多维审视

    刘方
    80-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分析了中国公共艺术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探讨了其在制度建设、艺术创新、文化融合和公众参与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通过具体案例,提出了完善法律法规、制定长期规划、鼓励原创设计、推动文化融合和增强公众参与等建议.文章旨在探讨如何通过完善制度建设和推动艺术创新,增强公众参与度,最终实现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的深度融合.

    公共艺术制度建设艺术创新文化融合公众参与

    三星堆青铜大立人像的艺术造型研究及美学意义

    叶子琪聂诚训
    83-88页
    查看更多>>摘要:被誉为我国现存最高且最完整的青铜大立人像,于 20 世纪 80 年代在四川广汉惊艳出土.器物主要由青铜人像和青铜方座两部分组成,其造型精妙绝伦,既表现出庄严肃穆的艺术形态,又反映了蜀地的历史文化信仰.尽管众多学者已从考古学和历史学的视角对青铜大立人像进行了考察,但关于其艺术造型和美学意义的研究寥寥无几.鉴于此,文章以目前已有的讨论商代晚期的艺术特征及美学思想的研究为基础,从艺术视觉的角度对大立人像的造型特征进行考察,探究古蜀地区特定的经济、政治、宗教文化等因素对其造型的影响,尝试解读图像纹饰作为符号的精神意涵,揭示大立人像的美学意义.

    三星堆青铜大立人像艺术造型艺术审美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