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与时代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与时代
美与时代

崔慕岳

月刊

1003-2592

meiyushidai@vip.sina.com

0371-67761741

450052

河南省郑州市大学路75号

美与时代/Journal Beauty & Times
查看更多>>以“创意”为标识,以设计美学为特色,设立:创意信息、观察思考、理念探索、形象品牌、造型创意、服饰设计、环境艺术、建筑装潢、设计教育等栏目,介绍国内外设计领域最新动态,探讨前沿理论,发表研究成果,是设计院校师生、专家、学者和设计师交流的平台,也是当代公民提高审美意识,实现高品质生活的助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船舶题材油画创作实践研究

    余梦莺
    3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船舶作为历史悠久的交通工具和文化符号,一直以来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古代的航海时代到现代的国际贸易,船舶一直是人类探索未知、拓展交往的媒介.随着社会的发展,船舶不仅充当实用的交通工具,还成为人们寄托情感的载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艺术家们通过油画创作表达对船舶的独特情感和对海洋文化的理解,使其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和表现力的创作主题.对船舶题材的油画创作实践进行研究,可以挖掘船舶这一文化符号背后的丰富内涵,促使人们对海洋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进而推动油画艺术的发展,为艺术家提供新的表达方式和灵感.同时,也有助于推动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为大众提供更丰富的文化体验.

    船舶题材油画创作情感表达文化内涵

    光影交响曲:水彩画的光影技法研究

    彭美娥
    3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光影技法作为水彩画创作中的重要手段,不仅承载着模拟自然光线、营造画面氛围的功能,还是艺术家传达情感、与观者沟通的重要桥梁.基于此,首先分析光影技法如何通过与色彩、笔触、构图等元素的创新结合,为艺术家们开辟更广阔的情感表达空间,其次阐述这些创新实践如何极大地提升水彩画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情感传达力,使画面情感更加细腻、真实且富有层次感,最后总结光影技法在水彩画情感传达中的重要作用,并展望其在未来艺术创作中的潜力与价值.

    光影技法水彩画情感传达

    中西双向视角下的人物肖像画——以16世纪荷尔拜因和曾鲸为例

    柯灿阳
    3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16世纪,中西文化交汇,艺术成为交流的桥梁.欧洲文艺复兴与明初中国文化的碰撞,促进了人物肖像画的传承与创新.聚焦于荷尔拜因与曾鲸的肖像艺术,通过深入研究,揭示荷尔拜因与曾鲸在人物肖像画风格、创作手法上的特色,以及对传统肖像画做出的继承与创新.同时,考察明朝时期中西文化的交流状况,分析中西人物肖像画的异同,以突显文化融合与艺术创新的特质.

    中西文化交流肖像画荷尔拜因曾鲸审美观念

    论写实素描中的精神结构——以人物肖像画为例

    李江涛
    4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无论是中国绘画还是西方绘画,"以形写神""形神兼备"都是人物肖像画的最高旨归.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形"与"神"二者相互依托的关系向来被历代人物画家所重视.在素描人像写生中,如果说对形体结构的重视与学习是为了解决形准的问题,那么对精神结构的重视则是为了解决神似的问题.对素描写生对象所蕴含的精神结构进行阐述,将之所具备的特征分别概括为地域特征、时代特征、职业特征、身份特征、性格特征、情绪特征,并结合自身作品对此加以论证.

    写实素描肖像写生精神结构

    无可取代的人眼——论写生的特有魅力

    刘冰菲
    4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写生需要特定的观察方法,由作画者亲眼观察写生对象是其最根本的要求,这也是其魅力产生的原因.写生要求艺术家用经过训练的眼睛,脱离符号化、概念化的束缚去观看,通过整体比较的观看方法,将观看写生对象得到的视觉的色域关系呈现在画面上,使画面接近作画者观看写生对象得到的视觉感受.写生是作画者肉眼观察的结果,具有现场感,使观众有着仿佛亲眼所见、身临其境的感受.写生使人瞬间的视觉感受被定格下来得以保存.写生联系着作画者的视觉,作画者的视觉感受可以通过画面与观众共享和交流.写生也传达着作画者的思想感情.写生自身有着充分的存在意义和重要的价值.

    写生视觉肉眼观察色彩关系现场感

    "三远法"在山水画创作中的应用研究

    刘丰源
    48-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远法"由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不仅体现了画家对传统山水构图智慧的深刻省思,还是对其边界的创造性拓宽.此法犹如一扇窗,引领观者超越物质世界的束缚,步入一个浩瀚无垠、诗意盎然的审美宇宙,尽显中国山水画独有的深邃与高远.其诞生,不但稳固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文化根基,还以独特的灵活性和深邃性,对现代山水画的创作理念与技法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学术影响,促进了审美观念与艺术思维的双重飞跃,激励着后世画家不断追寻与拓展山水画艺术的无限可能.

    "三远法"构图山水画艺术创作《林泉高致》

    明清山水画的艺术风格演变研究

    刘靖贤
    5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清山水画的演变,既是画家个人艺术追求的体现,也是当时社会文化变迁的折射.明代中期以后,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人们对美术市场的需求逐步增加.很多画家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现实生活和山水上,使山水画在题材上有了更大的拓展,风格也更加多样化.到了清代,政治安定,经济发达,文化和艺术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当时的画家在继承明画的同时,又加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形成了以"四王"为代表的艺术流派.

    明清山水画风格演变"南北宗论"

    山水画中的节奏美

    任秋月
    5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分支,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山水画创作中,节奏美是其艺术魅力的重要体现之一.深入研究山水画的特点,从视觉艺术与审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节奏美的形成机制及其在山水画中的表现手法.分析山水画的基本要素及其在节奏美形成中的作用,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画派的山水画作品进行比较,探讨节奏美在具体画作中的多样表现,总结节奏美对于提升山水画整体艺术价值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在现代山水画创作中如何继承和创新节奏美.

    山水画节奏美审美心理艺术价值

    中国画的构图原则和色彩搭配技法研究

    李祉祎
    5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画是一种富有内涵和魅力的艺术形式,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情感,传承了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无论是中国画的构图原则,还是中国画的色彩搭配,均具有不可低估的多重价值,其使得每一幅作品都具有独特的艺术生命.介绍中国画的内涵,分析中国画的构图原则,讨论中国画的色彩搭配技法,进而研究新时代中国画构图和色彩运用的优化途径.

    中国画构图色彩搭配技法

    新工笔人物画的构图探析

    杨彦婷
    6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新工笔画家如何巧妙地融合对中国工笔人物画传统构图规律的传承与西方绘画构图思维,创造出多样化的构图形式.新工笔人物画将传统和现代的图形符号以形式美的法则组合成画面,使古典元素和现代元素在画面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展示出有序而合理的美感.这种创新实践为工笔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新工笔传统绘画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