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与时代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与时代
美与时代

崔慕岳

月刊

1003-2592

meiyushidai@vip.sina.com

0371-67761741

450052

河南省郑州市大学路75号

美与时代/Journal Beauty & Times
查看更多>>以“创意”为标识,以设计美学为特色,设立:创意信息、观察思考、理念探索、形象品牌、造型创意、服饰设计、环境艺术、建筑装潢、设计教育等栏目,介绍国内外设计领域最新动态,探讨前沿理论,发表研究成果,是设计院校师生、专家、学者和设计师交流的平台,也是当代公民提高审美意识,实现高品质生活的助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生态文明视角下乡村生态景观设计研究

    窦梓华
    9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我国对于乡村的发展和建设尤为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乡村生态景观设计起到了关键作用.然而,由于乡村景观建设经验不足,并且缺乏合理有效的规划,新农村建设存在盲目性和破坏性.一些乡村在建设的过程当中,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生态系统受到影响,还出现了景观"千村一面"的同质化现象.基于此,从生态文明理念出发,总结乡村生态景观的特点,分析相关政策的支持力度,探究乡村生态景观的设计策略,形成理论基础,以期为乡村生态景观设计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乡村生态景观生态文明建筑保护

    高校校园景观设计与文化表达研究

    肖玉婷孙玲玲
    95-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高校校园景观设计不仅应关注功能与审美,还需完成文化传承、展示的重要任务.探索高校校园景观设计与文化表达的原则,提出在校园景观设计中融入文化特征的有效策略,详细诠释历史文脉的现代化表达,希冀能够有效提升校园文化表达力,增强校园景观的文化传播功能,提升其社会价值.

    高校校园景观设计文化表达

    城市水系的生态修复与景观设计研究

    任静
    98-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修复是在生态学原理指导下,以生物修复为基础,结合各种物理修复、化学修复以及工程技术措施,通过优化组合,达到最佳效果和最低耗费的一种综合的修复污染环境的方法.城市水系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缓解热岛效应、调节环境气候、保护物种多样性以及保持水土,还具有承载地域文明的作用.景观好、质量佳的城市水系,可为快节奏城市生活中的人群提供休憩、亲近自然的独特方式.为此,基于生态修复理念,研究城市水系的治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城市水系水生态景观设计生态修复

    全域旅游背景下宁夏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杨立泳
    101-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宁夏地理位置独特,历史文化悠久,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在全域旅游发展方面拥有良好条件.近年来,宁夏的全域旅游快速发展,但在景区整体规划与设计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针对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围绕自然资源、人文资源进行深入研究,提出旅游资源开发的具体方法,以提升宁夏全域旅游的景观品质,促进宁夏全域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全域旅游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旅游资源

    视觉艺术视角下江苏世遗湿地旅游线路分析

    蒋承王亦非
    104-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视觉艺术为理论指引,深度剖析江苏世界遗产湿地的自然景观、人文元素与艺术价值,旨在设计出既能展现湿地独特魅力,又能满足游客审美需求的旅游线路.对江苏世遗湿地资源进行梳理,结合视觉艺术理论,构建具有创新性、体验性与教育性的湿地旅游线路,以期提升湿地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与市场竞争力,推动江苏湿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视觉艺术江苏世遗湿地旅游线路自然景观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旅游景观设计研究

    李玉萍
    107-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索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旅游景观设计的有效策略,提升乡村旅游的文化体验和生态效益,针对乡村旅游景观设计的总体思路、分区规划及设施建设进行深入分析.文旅融合背景下的乡村旅游景观设计需对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结合、多功能综合性景观构建以及社区参与与利益共享机制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虑.分区规划方面,核心景观区应突出地方文化元素,生态旅游区需遵循绿色设计原则,休闲娱乐区则应注重功能布局的多样化与合理性.设施建设方面,绿色基础设施、智慧旅游设施和文化展示设施的融合建设是提升景区品质的关键.科学的设计思路、合理的分区规划和创新的设施建设,可以有效实现乡村旅游景观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促进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文旅融合乡村旅游景观设计

    乡村振兴背景下城市旅游与城乡融合发展研究——以K市为例

    文应威陈芳琦
    110-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与周围的县城和乡村共同形成了一个有机体,因此城市旅游、城乡融合以及乡村振兴三者之间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如城市旅游可以促进城乡融合,实现乡村振兴.针对K市的城市旅游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可以从"加强品牌意识,重视旅游商品的开发""打造'农家乐''体验游'等生活旅游项目""发展全域旅游,打造城市乡村上下游关系"三个方面进行改进.

    城市旅游城乡融合乡村振兴

    长白山地区文旅IP设计研究

    李雨珊
    113-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文化与旅游的日益融合,文旅IP产生是必然的,是顺应社会潮流的.长白山作为我国的著名山脉,其文化背景是十分丰富的.推动长白山的文旅IP及产品开发不仅能宣传长白山的历史文化,同时也具有经济和社会价值.对国内外现有的优秀文旅IP案例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市场上现有的长白山文创及IP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目前长白山的文旅开发依旧不够,只停留在表面.针对上述问题,深挖长白山背后的文化与旅游方向,在提取不同元素及创新思路的同时,将消费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助力长白山未来的文旅IP开发.

    长白山文旅融合文旅IP

    大运河徐州段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

    孟倩
    116-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运河徐州段作为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厚重的人文底蕴.在当前的数字化时代,推动大运河徐州段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和传承成为一项重要任务.深入分析和研究大运河徐州段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意义,并针对该项工作当前面临的发展挑战提出对策,既有助于提升文化遗产的保护效果和质量,同时也有助于实现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数字化赋能,从而使文化遗产拥有更广阔的传播空间.

    大运河徐州段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文化传承

    基于文化传承视角的厦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

    陈晶
    119-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厦门作为中国东南沿海的重要城市,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既包括古建筑、古遗址等物质文化遗产,也涵盖闽南语、传统艺术、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不仅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也是城市精神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文化传承的视角出发,探讨厦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强调原真性、可持续性、公众参与和整体性等基本原则,并提出挖掘文物价值、创新保护手段、培育专业人才以及强化公众参与等具体保护策略,旨在为厦门文化遗产的永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文化传承厦门文化遗产文物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