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与时代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与时代
美与时代

崔慕岳

月刊

1003-2592

meiyushidai@vip.sina.com

0371-67761741

450052

河南省郑州市大学路75号

美与时代/Journal Beauty & Times
查看更多>>以“创意”为标识,以设计美学为特色,设立:创意信息、观察思考、理念探索、形象品牌、造型创意、服饰设计、环境艺术、建筑装潢、设计教育等栏目,介绍国内外设计领域最新动态,探讨前沿理论,发表研究成果,是设计院校师生、专家、学者和设计师交流的平台,也是当代公民提高审美意识,实现高品质生活的助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文化转译的福州脱胎漆器IP形象设计

    魏呈越张小燕
    5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福州脱胎漆器作为独特的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福州脱胎漆器有待于运用现代设计方法重新焕发新生.而IP形象通过与现代设计元素和流行文化相结合,能够吸引更多受众的关注和兴趣,扩大传播渠道.但在设计文化IP形象时,需要避免出现文化内涵缺失的情况."文化转译"打造IP形象的方法,能够深度挖掘福州脱胎漆器的文化主题,保留文化内核.运用文化转译的方法探索福州脱胎漆器IP形象的设计路径,有利于深入挖掘福州脱胎漆器文化符号,结合当代用户需求、审美观念和时代特征,完成福州脱胎漆器文化的设计转化,生成福州脱胎漆器IP角色形象设计、表情包设计和文创设计.

    福州脱胎漆器文化转译IP形象

    艺术作品的象征性认知——以徐冰系列创作为例

    徐成龙
    5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徐冰作品中本土文化符号一直作为其母题存在,《天书》《英文方块字书法入门》《地书》《引力剧场》均与符号伴生,并给予观者对于自身认知的反思.这种反思过程是通过对作品形象的识别进行象征化而得以实现.这些文化符号并不指向其自身,而是象征着思想.作品中的形象均构成了象征符号,指向表象之外.

    识别象征认知模式

    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者:土味儿吃播的"UP主"

    王进进
    5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吃播在移动互联时代,应运而生.中国因为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成为它的蓝海,其中,@陕北霞姐、@陈说美食胖妹等农村妇女的吃播事业做得红红火火.那么如何看待这一新生事物呢?显然,吃播界的"泥石流"无法遮蔽她们纯然的璞玉光华:通过土味儿吃播,她们书写了数字时代的乡村新生活,地地道道地呈现了自己作为农民的乡土日常活计,自自然然地践行乡土的新农村建设.

    土味儿吃播乡村书写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者

    5W视角下明代苏作家具成因研究

    申明倩滕佳华
    6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代苏作家具是中国传统家具的璀璨明珠.本文利用5W分析法围绕苏作家具进行的追问,在逐层溯源性梳理中针对苏作家具的设计制作者、时代背景、地域优势、社会变革以及苏作家具的典型特色进行探讨,使人们在深入了解苏作家具的同时提升江苏文化软实力.同时思考促成优良设计的"天时、地利、人和"等关键因素,为当前背景下苏作家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启发.

    5W视角明代苏作家具溯源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体验设计知识图谱分析

    魏晨
    67-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顺应近年来人们对"体验设计""沉浸式体验"等热点话题的关注,本研究使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与传统文献计量法,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体验设计研究板块的核心 1357 篇重要文献分析,得出该板块的热点、现状和未来趋势.结果证明中国沉浸式设计领域尚有较大研究空间,广大研究者需要多进行跨单位、区域、学科等方面的科研合作.国内体验设计研究可分为八大模块,可归结为三个主研究方向,分别为用户体验设计研究、交互服务性的积极体验研究、数字时代下的沉浸式虚拟现实研究.由此可看出,随着技术不断发展演进,科技与时尚的融合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潮流.

    体验设计CiteSpace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内蒙古和林格尔东汉墓壁画中重彩艺术在饮食题材壁画中的应用研究

    林嘉茵张欣
    7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内蒙古和林格尔的墓葬壁画具有多元交融的审美特征,包含先民日常活动和社会生产的各个方面,是研究汉代饮食的重要依据.壁画饮食题材蕴含了大量的审美文化元素.本文以《厨炊》和《祥瑞、厨炊》为例,阐释并论证和林格尔东汉墓壁画的用色特点,探寻先民在饮食题材中对于重彩艺术的应用.这些墓室壁画体现了这一时期人们的饮食审美追求,对研究秦汉饮食和艺术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墓室壁画重彩赤色黑色饮食

    论同光时期上海戏曲景物造型的"求真"倾向

    杨云昊
    75-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同治、光绪年间上海商业戏园景物造型发生明显的变化,体现为多种舞美形式和"求真"的审美追求.上海开埠以来,由于经济发展、文化下移、租界区管理等方面的原因,上海商业戏园逐步准演夜戏,并引入煤气灯照明系统,因此舞台空间中可视可观的部分逐渐增多.同治、光绪时期的上海商业戏园为了应对戏园竞争,各出奇招,利用灯光照明、舞台布景和机关道具等新奇景物造型吸引观者.这些物质化的布景和机关道具又区别于西方的写实布景,并不追求"实景"重现,而是具有"求真"的审美旨趣,是中国戏曲美学精神的延续.

    同光时期上海商业戏园景物造型求真

    基于感性工学的饮料品牌标志设计研究

    洪菡琪倪旭前
    8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索饮料品牌标志设计中的扁平化设计趋势,以及饮料标志在消费者中的情感意象,探寻设计师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关联.文章通过感性工学的情感化设计意向,对品牌标志的感性意象进行深入探讨,提取现有的品牌设计要素,建立形式表现与感性词对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设计要素与消费者之间可能存在的关联性及影响机制,从而助力设计师设计出更符合大众审美的品牌标志设计,也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让品牌得以更好地传播.

    标志设计感性工学语意差异法情感意向扁平化设计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产品包装设计的研究——以霍山石斛为例

    张佳瑞
    86-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政策带动农产品的产业升级,霍山石斛作为安徽霍山的特色农产品具有较高的品牌价值与文化价值.以霍山石斛为例,分析现行农产品包装设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新的设计策略.采取将文化基因理念与包装设计相结合的方式,将显性、隐性文化因子进行视觉符号转译并应用于包装设计当中,使产品包装更具地域文化特色,增加文化附加值,为包装设计探寻新的发展模式.

    乡村振兴文化基因包装设计

    南昌西山万寿宫道观园林理法浅析

    王弥强余义亮周洋
    89-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千年古观西山万寿宫是道教净明忠孝道的祖庭,道风浓郁,其规整均衡的祭祀空间与灵活丰富的园林空间相结合,营造出独树一帜的道观园林.通过实地调研,结合史料文献,对南昌西山万寿宫的选址环境、空间布局、功能分区、造园意境等进行全面分析研究.西山万寿宫具有明确的祭祀、悟道、游憩、生活等功能空间.布局上采取均衡构图、四轴并齐的空间处理,营造出主次分明、开合有序的院落空间.运用晋柏香炉、古井石刻、匾额楹联等点景手法,为景点增添"诗情画意",彰显浓厚的道风底蕴.受绅士商贾、香会组织的影响,祭祀性质发生变化,呈现商道圆融的特色.

    西山万寿宫选址环境空间布局造园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