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与时代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与时代
美与时代

崔慕岳

月刊

1003-2592

meiyushidai@vip.sina.com

0371-67761741

450052

河南省郑州市大学路75号

美与时代/Journal Beauty & Times
查看更多>>以“创意”为标识,以设计美学为特色,设立:创意信息、观察思考、理念探索、形象品牌、造型创意、服饰设计、环境艺术、建筑装潢、设计教育等栏目,介绍国内外设计领域最新动态,探讨前沿理论,发表研究成果,是设计院校师生、专家、学者和设计师交流的平台,也是当代公民提高审美意识,实现高品质生活的助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苗族传统民居的建筑符号与当代应用研究

    李智威樊衍
    4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出现以来,设计界逐渐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不断探索富有地域性、文化性的建筑设计形式与风格,试图为当代建筑的"美"寻求答案.苗族传统民居建筑符号种类繁多且内涵丰富.本文以建筑符号学的角度为切入点,从符义、符构、符用三个角度对湘西苗族传统民居建筑符号进行了分类并释义,通过案例佐证在现代设计中建筑符号的实践手段以及方法的可行性.苗族传统民居建筑符号的研究对现代地域性、文化性的设计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意义非凡.苗族传统民居建筑符号的研究为现代建筑风格提供理论参考,也为传统建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新思路,更为现代设计方法提供了新的答案.

    苗族传统民居建筑符号学建筑符构学建筑符义学建筑符用学

    皮尔斯符号学视角下的传统盘扣造型研究

    褚尚淼波倪旭前
    5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盘扣是极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服饰元素之一,种类繁多,寓意丰富,具有装饰性和功能性.随着时代的变迁,盘扣在现代服装设计中依旧扮演着重要角色,其独特的东方美学设计理念,为现代时尚注入了传统韵味.文章通过对文献资料、图像档案和实物样本的综合分析,追溯了盘扣造型的历史演变轨迹,并运用皮尔斯符号学的理论框架对盘扣的造型语义进行深入研究.研究旨在唤起公众对传统手工艺的关注,为盘扣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提供理论依据,拓宽盘扣在现代服饰中的应用思路.

    盘扣皮尔斯符号学传统服饰

    云南甲马图像的叙事性与创新设计研究

    郑凌
    5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云南甲马是宗教信仰里用于年节祭祀、祛病消灾、产育寿诞等民俗活动的木刻雕版纸画,民俗特色鲜明.研究基于云南甲马图像的叙事要素和传统甲马图像的叙事主题,解读甲马背后的故事,挖掘甲马图像的文化元素.以现代云南甲马图像的创新设计,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造物思维融合的设计范式,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云南甲马图像叙事性创新设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运用平面构成理论鉴别人民币藏品的探索——以第一套人民币藏品为例

    王蕊
    6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民币藏品商业化鉴别市场规模大而手段有限.艺术设计学的平面构成理论是人民币设计、印制的基础理论之一.真钞图案的形态构成、透视关系固定,运用艺术设计的思维和方法,按照平面构成理论,从点线面构成、空间透视关系、韵律与节奏、距离与分割、明暗关系等角度对比分析真钞和藏品图案,可以成为一种更为科学、精准、便捷的鉴别方法,也可以为今后开发人民币藏品智能化鉴别系统打下理论基础.

    人民币藏品设计平面构成鉴别

    汉代画像石墓篆书题刻研究

    邓笛
    66-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汉代画像石墓篆书题刻的艺术特色.首先概述了汉代篆书的发展背景,包括对秦朝篆书的继承、隶化过程以及装饰化趋势.通过对汉画像石墓篆书题刻的分类研究,揭示了其在隶化过程中融合其他书体元素,形成独特的汉代篆书风格.文章将篆书题刻分为小篆类、缪篆类和杂体篆类,并分析了刻工在篆书题刻中的装饰性作用,指出不同风格对整体艺术效果的影响.汉代篆书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通过隶化与装饰化的创新,展现了书法艺术的多样性与复杂性.研究为理解汉代篆书书法艺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提供了新的视角.

    汉画像石题刻篆书

    湘西侗族傩戏面具的文化解读

    葛慧
    7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湘西侗族傩戏面具是傩戏表演中的特殊意象符号,蕴含着深厚的民族精神.侗族人民通过面具的现实物象,将审美、信仰、风俗等内容融入其中,体现着侗族人民对生命的感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面具的符号、结构、色彩蕴含着侗族文化的历史背景、发展变迁及文化生态等信息,剖析侗族傩戏面具的民族文化内涵,有助于对侗族傩戏面具的形成过程、结构关系和信仰文化力成因的深入研究.

    傩戏面具湘西侗族文化表征

    前童古镇鼓亭艺术中的儒"孝"文化考析

    冯梦圆
    7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鼓亭行会是浙东地区宁海县的一种传统民俗祭祀礼仪活动,用于纪念祖先、祈愿农耕顺利丰收和幸福生活,属于五礼之一的"吉礼".古代的吉礼基本都可以归入祭礼,而"祭祀"是"孝"的具象化载体,"孝"是祭祀文化的内核.儒家思想中的"孝"文化是社会发展和秩序规范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本文综合探讨了前童村的宗族发展史、鼓亭造型和图案以及"抬鼓亭"活动形式等方面,综合分析前童鼓亭艺术的文化内涵及哲学思想.研究前童村蕴藏的儒家"孝"文化思想,为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提供参考,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前童古镇鼓亭艺术儒家思想孝文化

    汉砚纹饰中的楚文化基因

    杨婧李畅欣
    7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汉砚有鲜明的审美特征,除了以器用功能为主导而体现出的"古拙浑厚"外,更与众不同的则是因其象征意味而体现出的"离奇谲怪"之美."离奇谲怪"源于汉砚纹饰的神巫特性和线形造型手法.而汉砚纹饰题材的神秘色彩源自楚地并弥漫于两汉的鬼神之气.与楚艺术如出一辙的线形造型手法,也进一步成就了汉砚纹饰高度陌生化的审美特质.除此之外,与现实世界存在着巨大差距的汉砚祥瑞纹饰不但使人敬畏之心大起,其融入的情感要素也和楚国纹样所洋溢的生命和浪漫气质一脉相通.因此,楚文化之审美特征及内涵便成为了汉砚纹饰的基因特征被遗传下来.

    汉砚纹饰楚文化

    潮汕抽纱的艺术特征及民俗符号研究

    邱俞皓
    8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潮汕抽纱是欧洲抽通技艺传入潮汕地区后,与传统潮绣融合的产物,体现了多重的艺术性与文化性.潮汕抽纱是潮汕地区刺绣工艺的代表,因其图案题材地域性鲜明,技艺针法繁复多元,构图对称均衡,配色清逸淡雅,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艺术特征.潮汕抽纱工艺蕴含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从其实用功能的基本层面,到寓意吉祥的情感表达,再到潮汕文化的影响下所形成的地域特色,形成了完整的民俗符号建构.

    潮汕抽纱艺术特征民俗符号

    博物馆展陈文字的"人本"研究

    李刚向雨欣
    8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展陈文字往往缺乏参与感和个性化体验,容易被策展人忽视.为发挥博物馆展陈文字在传达展品信息和引导观众理解方面的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博物馆展陈文字传达的困境,主张通过加强信息传达、营造博物馆展览良好的视觉环境,以观众为本位打造差异化的参观体验,在突出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帮助塑造人们的艺术审美观.这一系列措施旨在增强博物馆展陈文字的传达力度,为博物馆展览提供更具吸引力的展陈思路.这将有助于解决展陈文字专业化和学术化过度的问题,增强观众对展览的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感,丰富个性化的参观体验,促进多文化交流与理解,同时可为增加博物馆的公共价值和影响力提供助力.

    以人为本展陈文字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