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与时代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与时代
美与时代

崔慕岳

月刊

1003-2592

meiyushidai@vip.sina.com

0371-67761741

450052

河南省郑州市大学路75号

美与时代/Journal Beauty & Times
查看更多>>以“创意”为标识,以设计美学为特色,设立:创意信息、观察思考、理念探索、形象品牌、造型创意、服饰设计、环境艺术、建筑装潢、设计教育等栏目,介绍国内外设计领域最新动态,探讨前沿理论,发表研究成果,是设计院校师生、专家、学者和设计师交流的平台,也是当代公民提高审美意识,实现高品质生活的助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欧阳询书史形象刍议

    庞迪
    90-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欧阳询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书家",与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鉴于其突出的书法成就,历代书家对其追摹不已,然对其在书法史上的形象做全面总结的却付之阙如.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家族世系、书法源流、父子书家、所善书体诸方面对其形象做较为全面的总结,以期有益于后来者.

    欧阳询融合南北八体尽能父子书家

    当代书法作品中的装饰性元素探析

    胡越颖
    9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装饰性元素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达而类目增多,在书法作品中的重要程度也有所上升,然而在当代展览中,对于装饰性元素评价褒贬不一,本文基于美学的视域展开分析当代书法作品中的装饰性元素,进而探究装饰性元素对于当代书法的意义及影响.

    装饰性元素当代书法形式与内容

    从"求真"到"取意"——浅析浙江叠石中山水审美的变化

    张毅晟王舒影王欣
    97-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浙江叠石作为中国叠石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浙江独特的山水审美影响,并展现出从"求真"到"取意"的审美变化.本文结合历史图文资料,以浙江假山作为审美对象,以审美和营造方式的变化作为标准,将其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神性审美影响下对自然山水的改造;第二阶段为自然审美影响下对自然山水的写仿,营造人化自然;第三阶段为画意入园,以叠石营造追求精神和文化上的自然.分析叠石营造中山水审美的变化有助于补充浙江叠石审美领域研究的空白,为浙江园林的营造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思考.

    山水审美风景园林叠石假山历史演变

    "疏林落日草玄亭"——倪瓒《安处斋图》艺术特征探析

    张婧妍张利莹
    102-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董其昌、王原祁、阮元、吴历、布颜图等人都推倪瓒作品为"逸品".《安处斋图》是倪瓒晚期的山水画代表作之一,虽无年款,但与《容膝斋图》笔墨相近,因此被认定为是倪瓒于1368年所作.《安处斋图》是典型的一河两岸式构图,用笔率意松快,线条简练,墨淡笔枯,构造了天真幽淡、简逸高远的意境.《安处斋图》充分体现了倪瓒"不求形似"和"写胸中逸气"的美学思想,是元代文人画的经典之作.

    倪瓒安处斋图引书入画引诗入画萧散

    黎紫书长篇小说中的边缘书写转变——基于空间叙事理论的考察

    黄家骏
    105-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告别的年代》到《流俗地》,黎紫书的长篇小说展现出对边缘问题的思考流变.从加布里埃尔·佐伦的空间叙事理论出发,可以看到黎紫书在马华身份认同、马华女性生存困境以及马华作家身份确认问题上呈现出显著的变化.在地志空间方面,从《告别的年代》的断裂飘忽到《流俗地》的稳定确定,反映了作者对马华身份焦虑的平复.在时空体空间方面,黎紫书对女性困境的探讨转向更为现实的描绘,体现出对女性生存以及社会现实思考的成熟.文本空间的构建则展现了从后现代叙事到现实主义叙事的转变,反映了作者对马华作家刻板身份印象的抛弃以及对马华文学未来发展的期待.

    黎紫书空间叙事边缘书写告别的年代流俗地

    塞壬是否歌唱?对比阿多诺与布朗肖对塞壬神话的解读

    孙涵
    110-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奥德修斯归乡途中的诱惑之源,塞壬的歌声在文学和哲学层面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载体塞壬神话也展现了巨大魅力.而以塞壬神话为中介,通过对比来剖析阿多诺与布朗肖在主体与他者、语言与存在、时间与空间等关键维度的理论观点.二人的解读看似对立,却在深层次上相互映照与补充,共同揭示了理性与文学语言之间的复杂关系.

    塞壬神话阿多诺布朗肖理性文学语言

    鱼台马氏著述知见补说

    李惟君
    115-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代中叶,鱼台马氏家族著述丰富,书稿原藏于家,后因世乱散佚.民国年间,王献唐抄录、批校马氏遗稿,辑为《鱼台马氏丛书》(三十四种九十八卷及不分卷三种);屈万里《鱼台马氏著述记》著录马氏三代著作四十六种.今多方查考,补述屈文著录存疑或未详尽者十种,补充屈文未著录或王献唐所辑《鱼台马氏丛书》未收者九种.

    鱼台马氏丛书鱼台三马山东文献补说

    技术、动物与责任——科幻小说《山、海与巨人》中的环境书写与伦理反思

    李嘉敏朱雯熙
    119-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超级物",气候变化不仅从时间与空间上影响了经济与环境的发展,更在潜移默化中波及人类的思想、文化与社会.阿尔弗雷德·德布林(Alfred Döblin)将气候变化与人类认知融入其科幻小说《山、海与巨人》(Berge Meere und Giganten)中,描绘了人类对格陵兰岛进行大片的除冰行动,后因冰川融化,深埋冰下的史前动植物复活而组成可怕巨怪,并带来灾难的故事.本文将以"伦理冲突"作为观察视角,探讨动物与环境在气候变化中受到的重创,从而体悟"技术发展"与"环境持存"对立冲突时的抉择,并在此基础上,探析其对现代社会"技术与责任"的启示.

    环境书写技术动物责任伦理反思

    张潮《幽梦影》中的植物意象及其审美意蕴

    伏爱华
    123-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对张潮《幽梦影》中具有代表性的植物意象的梳理和分析,可以发现意象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生活态度和审美情感,而贯穿其中的是主体的审美情感.因此在张潮眼中,自然物已不是实在之物,而是人的情思灌注其中的"物",由此体现的不仅仅是单一的审美物象,而是复合的审美意象.在今天的世界中,我们过多地沉溺于技术之物,而遗忘了自然之物,张潮的自然审美意象让我们重新发现那个被遮蔽的自然物,同时也重新发现我们自己.

    张潮幽梦影植物意象审美意蕴

    观影媒介与受众心理研究

    王佩朝
    126-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媒介的发展丰富了电影的传播形式,也随之拓宽了人们的观看范围和被看对象种类.在这一过程中,电影欣赏媒介的多元和电影受众接受的多元紧密联系在一起,此二者的相互影响也构成了观看文化的关键因素.本文首先梳理了目前最主要的观影媒介——电影院和流媒体的发展史,其次结合笔者观影经历分析此两种媒介中的受众心理,最后从正反两面总结受众心理对电影产业的作用.

    观影媒介电影院流媒体受众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