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与时代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与时代
美与时代

崔慕岳

月刊

1003-2592

meiyushidai@vip.sina.com

0371-67761741

450052

河南省郑州市大学路75号

美与时代/Journal Beauty & Times
查看更多>>以“创意”为标识,以设计美学为特色,设立:创意信息、观察思考、理念探索、形象品牌、造型创意、服饰设计、环境艺术、建筑装潢、设计教育等栏目,介绍国内外设计领域最新动态,探讨前沿理论,发表研究成果,是设计院校师生、专家、学者和设计师交流的平台,也是当代公民提高审美意识,实现高品质生活的助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历史文化街区的"渐进式"微更新研究——以南京小西湖为例

    刘嘉冰马静王冠彬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不仅要遵循真实性、完整性、最小干预和可持续的原则,还要选择适当的保护方式,以实现街区的历史文脉传承和活化.以南京小西湖历史文化街区为例,从全面立体的保护体系、灵活动态的更新进程、多方合作的自主更新、一房一策的改造设计四个方面分析历史文化街区的微更新策略,发现"渐进式"微更新方式更适用于我国现存的大部分历史文化街区.

    历史文化街区"渐进式"微更新南京小西湖

    岭南商埠建筑演变与中西文化交汇——以宁园为例

    谢东
    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东省湛江市宁园是广州湾时期保存较为完整的中西合璧庭院别墅,也是岭南近代商埠建筑文化交流的杰出代表.通过对宁园的院落布局、建筑形制与空间布局的研究,探讨其如何体现出浙江商人文化、美学观念,以及岭南与西方建筑文化的交融.通过分析宁园在广州湾时期建筑功能与艺术风格的演变,揭示中西建筑文化在岭南商埠建筑中的融合特点,并进一步提出对宁园及类似建筑的保护与修缮建议.

    广州湾时期建筑演变岭南商埠宁园庭院别墅

    贝聿铭建筑设计理念与实践探析

    刘袁昊马静王冠彬
    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一代建筑大师贝聿铭的生平经历与其建筑生涯的丰富历程,探索其从初期建筑语言的初步形成,直到后来熟练运用雕塑感的混凝土表达建筑的几何性,及其巧妙利用光影的变换、营造建筑空间的意境等高超手法,结合贝聿铭几例享誉世界的作品案例详细分析大师的设计创作理念.

    贝聿铭建筑生涯设计理念

    城市工业遗产建筑活化利用的展览空间研究

    华尹
    10-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工业遗产建筑,作为城市历史与文化的重要载体,见证了工业文明的兴起与变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社会价值和科技智慧.其不仅是工业时代的物质遗存,更是城市文脉和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城市工业遗产建筑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这些曾经辉煌的工业遗产建筑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困境.探讨城市工业遗产建筑类型与活化利用的方式,深入探究如何利用展览空间模式构建,激活城市经济、文化新活力,为城市更新提供发展新路径.

    工业遗产建筑遗产活化利用展览空间模式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社区艺术馆的设计研究——以成都宫王社区后来美术馆为例

    胡旻杨潇张世佳
    1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艺术馆是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村民文化素养的有效路径.通过分析四川成都宫王社区后来美术馆的建设案例,擦亮乡土文化遗产价值,引入现代设计建设方式,构建新时代复合业态的乡村文艺基地,让人文艺术在田野中扎根生长,探索乡村文化振兴发展的创新路径.

    乡村美术馆艺术乡建乡村振兴

    佛山市禅城古村落的保护与活化

    李祖鹏黄曦葶
    16-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的各类古村落改造实践,探讨如何建立区位背景、历史建筑、古村传统街巷、民俗人文和环境风貌间的相互适应性,使得天独厚的人文要素、空间形态和自然环境相得益彰,从而营造旧影新韵并存的古村落空间,使古村落空间得到充分的保护与活化.

    空间保护空间活化古村落祠堂

    传统村落保存现状研究——以四川省自贡市为例

    黄志豪邬春欢
    19-21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贡作为千年盐都,盐业的发展是自贡城市发展的基础和动力.自贡的传统村落作为历史文化、建筑艺术和民俗信仰等方面的载体,是研究当地文化不可忽视的一环.将自贡的传统村落作为研究对象,了解其基本情况和当前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进而推动乡村振兴,实现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传统村落盐运古道文化遗产保护

    晋南典型传统村落景观复原研究

    杜稳
    2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晋南地区的代表性传统村落为对象,收集村落历史资料、传统建筑结构和景观布局信息,通过实地调研、文献分析等方法,力求精确还原其历史面貌.对村落的空间位置、地形变化、文化景观等进行深入分析,并以此为景观复原依据.通过分析传统村落的空间结构和人文环境,探讨村落景观在现代化进程中恢复生态平衡的途径.复原成果不仅在理论上拓展景观复原研究的深度,同时为当地相关部门和村民提供对村落传统景观进行保护与规划的有效参考,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结合传统与现代技术,对晋南典型传统村落进行景观复原实践,以期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活化提供新方向.

    晋南传统村落村落景观景观复原

    基于城市针灸理论的历史文化街区微更新策略——以苏州大儒巷历史街区为例

    刘潋
    2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城市社区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城市文脉的重要载体,历史文化街区保有丰富的文物资源与深厚的人文底蕴.因其具有活态遗产的特殊性质,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不适合进行大规模拆建与改动,所以为历史文化街区探寻适宜且健康的微更新策略刻不容缓.立足于对城市针灸理论的深入解读,梳理出在该理论指导下的历史文化街区微更新策略框架及实践流程,再以江苏苏州大儒巷历史街区为例,通过践行"整体把握、经络梳理、施针活穴、调息聚气"四个步骤,解决突出矛盾,赋能街区的保护与发展,以期为其他待改造街区提供新思路.

    城市针灸理论历史文化街区街区改造微更新大儒巷历史街区

    历史文化街区在城乡规划中的保护与更新策略

    李红
    3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文化街区是一个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身份的载体,同时也见证了一个城市社会发展的历程.然而,随着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许多传统的历史文化街区面临被现代化社区取代的风险,这给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也不利于城市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和多元化.因此,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保护和更新,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已经是城乡规划必须认真面对的课题.概述历史文化街区的定义和内涵,指出城市规划过程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重要性,并就城市规划过程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提出建议,希望可以对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历史文化街区城乡规划街区保护街区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