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与时代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与时代
美与时代

崔慕岳

月刊

1003-2592

meiyushidai@vip.sina.com

0371-67761741

450052

河南省郑州市大学路75号

美与时代/Journal Beauty & Times
查看更多>>以“创意”为标识,以设计美学为特色,设立:创意信息、观察思考、理念探索、形象品牌、造型创意、服饰设计、环境艺术、建筑装潢、设计教育等栏目,介绍国内外设计领域最新动态,探讨前沿理论,发表研究成果,是设计院校师生、专家、学者和设计师交流的平台,也是当代公民提高审美意识,实现高品质生活的助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古韵新声:明代潮调与现代潮剧韵部之比较

    陈楷森
    4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考察苏格兰本《荔枝记》等五种明代潮调戏文的用韵,归纳出十九个韵部.通过比较明代潮调十九部与现代潮剧十七部,文章指出元音相同的阴声韵、鼻化韵和喉塞尾韵在潮调与潮剧中都可通押,主元音相同、韵尾不同的阳声韵亦可通押.介音不同的韵母潮调有分用趋势,潮剧则可通押.此外,由于语音演变、文读与白读择音标准不同,造成了韵部辖字和韵部数量的变化.

    潮调潮剧潮州方言韵部承变

    舞剧《五星出东方》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融合

    刘凯华李霞
    5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舞剧《五星出东方》以1995年新疆和田地区尼雅遗址出土的汉代织锦护臂为灵感,通过舞蹈艺术展现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和悠久历史.舞剧讲述了汉族戍边将领"奉"、北人首领之子"建特"和精绝首领之女"春君"之间的动人故事,传递了民族团结和文化交融的主题.创作团队深入采风,确保作品的专业性和艺术性.舞剧采用非线性叙事,融合了民族传统舞蹈、古典舞和现代舞元素,并通过象征与隐喻传递深刻主题.它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教育,增强了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自首演以来,舞剧赢得了观众的热烈反响,被视为促进民族团结、弘扬民族精神的文化载体.

    舞剧艺术中华民族共同体五星出东方文化传承与融合非线性叙事

    西方现代绘画中的时空表达——以"未来主义"和"立体主义"为例

    成瓅成穷
    56-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时间和空间是世间事物的存在方式.绘画在艺术类型的划分中一向被归入"空间艺术"的范畴,但绘画本身也有一个如何表达事物之时空性质的问题.文章以西方现代绘画中的"未来派"和"立体派"为例,考察它们是如何在二维平面上表达这种时空性质的,并对这些表达的得失利弊及其原因做了初步的分析.

    时空未来派立体派运动速度平面性

    民间美术面貌的形成要素分析——以平阳戏曲年画面貌的形成为例

    李楠
    6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很难说哪一文化现象亦或面貌的出现是偶发、独立的,其背后总有着促使其形成的必然、诸多、系统的关联.民间美术面貌的形成便是综合因素掺杂其中的结果.晋南独特的区域地理文化以及金元时期的社会变革成就了晋南出版印刷行业繁荣;院本、杂剧盛行促成了平阳戏曲年画面貌的形成.本文以平阳木刻戏曲年画面貌的形成为例阐释民间美术面貌形成背景的"系统、多元性"前提,进而初步探讨民间美术在传承、保护事宜所涉及的相关文化生态要素问题.

    系统多元性民间美术平阳戏曲年画传承保护

    物质的多元呈现形式——基弗艺术的创作方法探究

    胡洪
    68-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弗在艺术创作形式上采用了极富表现主义的手法,利用物质材料所特有的属性建构出具有视觉和感知张力的艺术作品.他通过对保罗·策兰诗歌的感知与解读,利用稻草的元素,实现了作品与自然世界的相连.基弗将铅作为其艺术创作中的主要物质材料,充分实现了物质隐喻在画作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又赋予了其超越物质本身的精神意蕴与历史感、神秘感.基弗通过对多种元素进行叠加,从而所形成了新的艺术叙事形式,并且他通过对创作主题的重复使用,又实现了一种隐性的、从微观到宏观的循环.本文将从诗歌的感知、物质的嬗变、元素的叠加以及主题的循环四个方面阐述基弗是如何利用物质的原有属性与隐喻特质来实现意志建构的艺术创作的.

    基弗物质创作方法意志建构

    吴彬山水画艺术风格特色探析

    荣烁烁
    7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吴彬作为晚明时期的重要画家,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新精神在晚明画坛上独树一帜.晚明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多元化,使得吴彬在艺术创作中不断地探索和创新.其用造型上的变形、独特的透视角度和繁复的笔法描绘了自然景色,创造了一个充满动感和韵律的艺术世界.其山水画的创作从写实到抽象,从传统的表现到夸张的变形,体现出吴彬对个性解放、精神超越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探寻.吴彬山水画成就很高,惜画史对其记载却相对较少,所以今人有必要对吴彬的山水画成就做一个客观评价.

    吴彬山水画艺术风格艺术分期风格特色

    "中国梦"系列宣传画的民族性内涵建构

    督忠跃
    7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中国梦"物化宣传教育的主要载体,"中国梦"系列宣传画是新时期少数民族交融交往的方式之一;民族内涵至关重要,它们承载着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开创民族团结进步新局面的使命.但时下的"中国梦"系列宣传画"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民族性内涵阙如.为提升"中国梦"宣传画的引领教化与聚力凝神功能,需从挖掘民族个性、兼容民族差异性等方向去建构其民族内涵.

    "中国梦"宣传画民族性内涵构建

    绘本的秘密:图画与文字的叙事关系研究

    冯雅岚谭小凤龚军慧
    83-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绘本以独特的"图×文"艺术形式表现图画与文字之间丰富多彩的密切关系,蕴含着画面独特的内涵.本文采用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直接转换与间接转换进行探讨,解析绘本中图画与文字的叙事关系,为进一步研究创作绘本提供多元化的视角与思考.

    绘本图画文字叙事关系

    朴实通俗:敦煌变文博喻的美学表达及阐释

    杨帆
    88-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博喻是譬喻的重要形态之一,主要特点是多个喻体对一个本体或一个本体的几个方面进行描写说明.作为唐五代时期口语材料的活化石,敦煌变文中使用了大量博喻.典型的博喻,喻体应有三个或三个以上.但受当时骈俪文风的影响,变文中的博喻多数是由一个本体两个喻体构成.本文还探讨了讲经文对佛经中博喻的阐释,值得注意的是P.2133V《金刚经讲经文》用连喻的方式阐释六喻,与传世注疏不同.

    博喻敦煌变文朴实通俗美学讲经文

    族裔、间、黑暗之心——流动性视角下的黎紫书小说

    谢晓莹
    92-97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华文学作家的经历和书写对象有与生俱来的跨域属性,与流动性研究有极强的契合度.黎紫书的小说始终关注马来西亚华人的生活,通过对流动者形象的描写和空间边界的探索,塑造了流动与封闭共生的独特空间,探讨了集体记忆与个体身份如何在持续的重塑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流动性赋予其作品独特的文学内容形式,也映照出马来西亚华人作为少数族裔复杂的精神世界,及微妙的社会处境.

    黎紫书马华文学流动性空间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