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与时代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与时代
美与时代

崔慕岳

月刊

1003-2592

meiyushidai@vip.sina.com

0371-67761741

450052

河南省郑州市大学路75号

美与时代/Journal Beauty & Times
查看更多>>以“创意”为标识,以设计美学为特色,设立:创意信息、观察思考、理念探索、形象品牌、造型创意、服饰设计、环境艺术、建筑装潢、设计教育等栏目,介绍国内外设计领域最新动态,探讨前沿理论,发表研究成果,是设计院校师生、专家、学者和设计师交流的平台,也是当代公民提高审美意识,实现高品质生活的助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李白诗歌"寂寞"意味的生成与内涵

    赵宏烨
    95-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李白诗中常于飘逸之外透露出寂寞之感.这份寂寞来源于其"客寓意识"、他对"谪仙"身份的自我认同以及浩渺的宇宙意识所带来的广阔视野.李白以"望的姿态"寻找"归宿",伴随其一生的"客寓意识"带来漂泊的寂寞.李白以"谪仙"自处,而"谪"则让他感受到被遗弃的无人问津的寂寞.李白从宇宙的角度俯察人生无常,于诗中展现出变与不变、短暂与永恒、阻碍与自由等矛盾关系,揭示万物共同的寂寞.

    李白寂寞客寓意识谪仙宇宙意识

    "五四"时期中国儿童小说形象塑造与人文精神

    罗敏杨彬邢满
    102-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五四"时期,中国儿童小说塑造了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诸多儿童形象,作家们饱含深深的同情和悲悯,记述了这时期儿童的生存和精神困境,以文学形式再现了他们的真实影像,以可贵的人性光束照亮、温暖着儿童的生命,呈现出对儿童的人文关怀和对特定时代现实的反思.

    五四儿童小说儿童形象人文精神

    新世纪女作家家族叙事的辩证女性观

    高航航
    105-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世纪女作家家族叙事相较于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同类叙事呈现出女性观念的变化.一方面,作品既继承 20 世纪女作家家族叙事中的"女性经验历史化",又具有辩证女性观,曾经缺席的男性存在得以复归且不乏正义者;另一方面,借家族叙事关注女性生命之外,作者将视点放在女性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或现代化对家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入侵上.双管齐下,以铁凝《笨花》、王安忆《天香》、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为代表的家族小说共同构建了新世纪女作家家族叙事的"立足女性又超越女性"之思,因"家族"领域潜在的"秩序载体性",这些作品中女性观的转变成为思考新世纪女性意识更迭的显在文化符码.

    女性经验传统文化辩证女性观

    隐喻的"犹太性":《尤利西斯》中的"犹太"书写与身份含混叙事的伦理意蕴

    陈慧敏
    109-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爱尔兰作家乔伊斯始终将书写民族的道德史当成艺术家的良心和责任.乔伊斯意欲借助布卢姆这一反英雄人物的边缘化遭遇和隐喻的"犹太性"来揭示爱尔兰民族的伦理困境.通过"流亡"的布卢姆身份的含混书写,乔伊斯所要呈现的是包容差异、跨越边界、走向边缘,以及对立融合的多重伦理意蕴.本文结合乔伊斯的生平传记、历史语境和文本分析尝试勾勒出乔伊斯对立融合的伦理关系图景,也为构建种族、民族和国家的共同体伦理关系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乔伊斯尤利西斯犹太性身份含混

    论安徒生童话中的生命哲学

    齐亚敏
    113-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安徒生的童话中蕴含丰富的生命哲学意蕴,通过对安徒生童话中代表作品的解读和分析,探讨了其所传达的生命哲学:顺着生命的河流走;谦卑是一种智慧的姿态;唯有一颗纯净的心才能洞察世界的真相;神圣的爱会拥有无限的力量.正是因为这些指向生命根本性存在的思想的传达,才让安徒生童话永远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成为承传百年的经典.

    安徒生童话生命哲学

    暴露与疗愈:电影《驾驶我的车》中"创伤"叙事

    周玲玉
    116-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滨口龙介的影片创作风格独特,多以自然主义为基础,注重对于细节和人物情感的表现,热衷于在自己的作品中设置生活的谜题或困境,结合实验性的叙事方法,让电影文本和生活文本充分融合,展现日常生活中的戏剧性和复杂性.滨口龙介的新作《驾驶我的车》也延续了这种创作特色,从故事的具象化讲述和艺术化呈现中揭露导演对情感关系的态度.《驾驶我的车》将创伤记忆作为电影文本分析的方法论,回到具体的文本层面,且探讨创伤记忆是如何在视觉表达和道具运用中被呈现的.

    滨口龙介驾驶我的车创伤记忆呈现与疗愈

    交叉学科语境下中国动画电影的再认识——基于遗传学三律理论下神话基因的融合之路

    杨杰
    12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神话文学,是古人的繁星与沧海,是历史的诗意与浪漫.中国神话如同遗传基因,在中国动画这个载体中不断延续,始终未曾湮灭.本文联动生物学领域与动画学领域,以遗传学三大定律为视域,解读中国动画中的"神话基因".遗传学三大定律是指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连锁与交换定律,它的意义在于优化后代.运用遗传学三律理论优化中国动画"神话基因",对于中国神话动画的未来去向具有上下求索的引路意义.

    遗传学三律理论中国动画电影神话基因显隐杂交平行宇宙共祖效应

    莱妮·里芬斯塔尔的纪录片美学探赜——以《意志的胜利》和《奥林匹亚》为例

    张聪徐锦博
    127-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德国纪录片导演莱妮·里芬斯塔尔作为曾为纳粹党服务过的极具争议性的女性传奇人物,其作品呈现出毁誉参半的政治美学色彩,代表影片《意志的胜利》和《奥林匹亚》中袒露出的身体美学,既是扭曲政治语境下的身体规训,又是电影诗歌笔墨下的身体赞美.她还在20世纪40年代就展现出创新性的技术美学革新,极致追求画面的形式美,严格掌控声音制作.

    莱妮·里芬斯塔尔纪录美学《意志的胜利》《奥林匹亚》身体美学

    电影《深海》的精神分析学研究

    徐伟烽
    131-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影《深海》是2023年春节档上映的精神分析动画电影,通过一个独特的梦境视角来讲述抑郁少女参宿在坠海后所发生的事情,最终得以"救赎"的故事.本文通过精神分析探究深海世界的无意识象征意象,以荣格"原型"去解构影片中的人物,从而挖掘整个"梦境"所隐蔽起来的精神世界.

    电影《深海》精神分析学无意识原型

    小说《熊从山那边来》改编电影的成功要素探析

    沈明
    135-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熊从山那边来》是一部聚焦老年题材的现实主义佳作.年轻的加拿大编剧、导演萨拉·波莉将它搬上银幕,改编电影《柳暗花明》生动展现了老年人的人生困境和思想情感.影片获得了多个奖项提名,取得了票房口碑的双丰收,称得上文学作品影视化的成功之作.原著的艺术魅力、影片鲜明的民族属性、兼具简单性与复杂性的改编策略、知名演员的号召力和出色表演是这一改编作品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艾丽丝·门罗萨拉·波莉《熊从山那边来》《柳暗花明》成功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