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与时代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与时代
美与时代

崔慕岳

月刊

1003-2592

meiyushidai@vip.sina.com

0371-67761741

450052

河南省郑州市大学路75号

美与时代/Journal Beauty & Times
查看更多>>以“创意”为标识,以设计美学为特色,设立:创意信息、观察思考、理念探索、形象品牌、造型创意、服饰设计、环境艺术、建筑装潢、设计教育等栏目,介绍国内外设计领域最新动态,探讨前沿理论,发表研究成果,是设计院校师生、专家、学者和设计师交流的平台,也是当代公民提高审美意识,实现高品质生活的助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文旅融合背景下南阳市全域景区发展路径研究——以西峡县老界岭为例

    王倩何涛
    9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旅融合背景下,全域旅游成为跨界融合的新亮点,众多地区都在积极探索全域景区建设模式,为景区服务升级转型注入动力.全域景区发展不仅能够充分盘活景区的所有资源要素,还可为区域居民提供就业机会,使之成为文旅产业发展的参与者、受益者,这对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围绕文旅融合背景下河南省南阳市全域景区发展路径展开研究,并以西峡县老界岭为个案,分析了西峡县老界岭景区概况、主要景点、景区资源及开发情况,总结出发展中存在的区域联动不足、营利方式单一、服务功能不全等问题,最后从做好统筹规划、加强路网建设、点状布局形式、改善服务功能、实施精准营销等方面,提出西峡县老界岭景区发展路径.

    文旅融合南阳市全域景区老界岭

    文旅融合视角下杭州市露营旅游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沈铮杰
    9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城市周边轻旅游、微度假的新业态之一,露营旅游逐渐发展成热门休闲活动.以杭州市露营旅游产业为研究对象,从文旅融合的视角分析其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发展路径建议,包括统一制定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挖掘文旅体资源、创新营销推广策略等,旨在促进杭州市露营旅游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露营旅游文旅融合发展路径

    新媒体时代"人文金陵"的传播路径及价值

    孙境心闵若怡张可钱苏妍...
    97-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有"天下文枢"之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201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评为"世界文学之都".随着数字化新媒体的盛行,依托于历史文化的"人文金陵"面临着传统传播方式被淘汰与更替的严峻形势.完善传播路径需深入探究新媒体背景下南京历史文化的发展机遇与优势,从南京历史文化脉络、国内外研究方向等角度出发寻找适合"人文金陵"的传播路径,探究构建新媒体传播模式的价值,为南京历史文化发展助力赋能.

    新媒体传播历史文学南京

    数字技术介入城市品牌形象建设研究

    李一彪庞瑾
    100-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技术与城市品牌形象的结合中,存在许多未被充分探讨的问题.为填补这一领域的研究空白,通过聚焦数字技术手段在城市品牌形象建设中的应用,深入探讨其发展模式,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对数字技术的应用与城市品牌形象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希望为城市管理者、城市规划设计人员以及相关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为城市品牌形象的建设管理提供新的方法.

    城市品牌形象数字技术城市品牌形象建设

    多感官体验设计提升城市休闲农场品牌识别研究

    张童王凤欣
    103-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国内休闲农场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列举目前休闲农场识别设计存在的问题,引出多感官体验设计概念,讨论结合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和味觉感官体验融入品牌识别设计的表达方式.通过多感官设计提升城市休闲农场旅游的综合体验,增强游客与农场的趣味互动,提升品牌识别设计水平与质量,为解决当前休闲农场品牌创意不足、形式单一、游客参与感不高等问题提供思路.

    休闲农场品牌识别多感官体验城市旅游

    基于VR技术的非遗科普资源数字化展馆设计——以广西馆为例

    付凤华
    106-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国家对科普事业越来越重视,传统的科普方式及科普资源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社会对于高质量科普的需求.通过VR技术等进行立体化、多元化、多感官沉浸体验的数字化科普资源开发是必然趋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记录着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人情、文化理念等重要内容,包含了丰富的传统知识和技能,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也是难得的科普资源素材和案例.基于VR技术进行非遗科普资源数字化展馆设计,以广西馆为例阐述设计思路,并提出基于VR技术的非遗科普资源数字化展馆开发,在科学普及、提升全民素养、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提高全民科学创新意识和能力等多方面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有利于促进国家科技创新发展,推动国家的科技进步.

    VR技术非遗科普资源数字化展馆设计

    竹钢在绿色展示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张文静
    109-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态环境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绿色设计是必然趋势,人们开发使用绿色材料刻不容缓.竹钢是近几年新兴的一款绿色建筑材料,它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新型绿色建筑的进一步发展.针对如何将展示空间与时俱进地进行绿色设计这个课题,从材料角度,通过研究竹钢材料的应用性能及绿色展示空间对材料的需求,结合实际案例,了解竹钢在空间设计中的使用范围及优越性,为更好地对绿色展示空间设计做准备.该研究可为开发绿色建材、推动绿色设计、打造新型绿色空间,进而形成节约型社会、良好生态环境提供助力.

    竹钢展示空间绿色设计

    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设计的融合研究

    郭琳
    112-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设计的融合进行深入探讨,旨在寻求有效途径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设计的有机结合,从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分析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与原则,明确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关联性,通过对比国内外多个典型案例,总结在融合实践中取得的成功经验与面临的挑战,探讨跨学科融合理论与方法在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设计领域的应用,提出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设计融合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文化遗产保护城市设计可持续发展

    北宋东京城历史遗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研究

    李建新
    115-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北宋东京城历史遗迹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突出普遍价值的第三、第四、第六条标准,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世界文化遗产申报"三个有利于"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与国内外相似文化遗产对比,可从遗产价值主题方面填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和《世界遗产名录》空白.

    北宋东京城历史遗迹申遗

    浙江南宋园林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活化研究

    郑炜
    118-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园林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与进步的重要体现,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园林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化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手段和创新空间.在分析浙江南宋园林文化遗产现状的基础上,揭示园林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活化的必要性,阐述针对性的数字化保护策略与方法,进一步提炼包括数据采集与整理、处理与分析、展示与互动、存储与传播四大板块的园林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技术路线,最后构建出以数字呈现、数字体验、数字文创、数字共生四种模式为核心的南宋园林文化遗产数字化活化路径,为浙江南宋园林文化遗产在数智时代的保护和活化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南宋园林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活化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