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与时代(下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与时代(下旬刊)
美与时代(下旬刊)

崔慕岳

月刊

1003-2592

meiyushidai@vip.sina.com

0371-67761741

450052

河南省郑州市大学路75号

美与时代(下旬刊)/Journal Beauty & Times
查看更多>>创刊25年来,坚守美学园地,为国内唯一的综合性审美学术刊物,美学、艺术领域重要期刊。以美学、美育、文学艺术研究为主要内容,设立美学学人、美学论坛、审美随笔、审美视点、绘画美学、音乐美学、文学与传播、美育园地等栏目。所发论文全部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发布,部分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及编入专题索引。是美学家、美学研究者、文艺工作者、师生发表成果、交流学术的共同园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美学原理的形成与理论表达——现代美学原理视野下的"美的规律"探索之二

    李健夫
    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美学研究,尊重人类生存的直接现实,对人的生存事实进行深入具体的考察,总结出人的生存发展即审美与创造的生存发展.它以整体的人生为依据,力求科学准确地把握审美创造的规律;美学表达的话语力求与现实对位,构成一个自然合理的理论体系.美学对于人生完整建构具有引导作用,对于审美和创造具有内在尺度的规定性.

    美学原理人生整体依据人生建构内在尺度

    新时代文学的"人民性"新解

    王天保
    1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人民"概念指的就是生活中的普通人.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变得更加多样化:既有初级的娱乐需求,又有审美、沉思等高层次的文化需求.新时代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需求的内部矛盾以及社会发展目标的复杂性使得文学"人民性"表现形态更加复杂.新时代文学"人民性"的特点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文学形式的审美感悟,一是对现实生活中各种悲剧经验的沉思.

    人民性娱乐需求提高需求悲剧经验

    《塞尚的疑惑》:论梅洛-庞蒂早期美学思想

    胡美仪
    1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梅洛-庞蒂美学思想的研究中,《塞尚的疑惑》一文的重要性在于它彰显了梅洛庞蒂早期美学的核心思想——艺术是知觉的再创造,涵盖了早期美学的重要议题.在《塞尚的疑惑》中,首先,梅洛-庞蒂通过对塞尚的疑惑、视看方式及绘画目标的阐释,展开艺术的本质问题和审美知觉的本质直观性分析;其次,梅洛-庞蒂对塞尚绘画形式的解读,延伸出审美知觉经验的身体性作用;最后,梅洛-庞蒂通过对艺术表达和自由的理解,阐释表达与本质的关联、作品与生命的辩证关系和审美实现自由的可能性.

    塞尚的疑惑艺术的表达知觉经验审美自由

    论"美学大讨论"后期理论建构方式的转变

    尹旌霖
    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学大讨论中,"本质论"的、拘囿于概念研究的美学理论构建方式被认为是其自身的一大局限.事实上,在大讨论后期便已经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转变.这种转变主要体现在以艺术研究为核心的理论构建方式的出现.同时,这种转变又是短暂的、不彻底的.研究可分为具体艺术门类的研究、美学体系的艺术阐释、美学概念研究的艺术问题分析三类.这些研究丰富了美学大讨论的研究主体,对美学大讨论主流理论建构方式的局限性有弥补作用.但因为其自身过大的理论间隙以及没有与美学大讨论主流争论整合,再加上本质论研究过强的声势,艺术论研究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但其遗留的理论资源以及建构方式依然有启发价值.

    美学大讨论四大派本质论艺术论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谈美书简》悲剧观探析

    史玉辉
    2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谈美书简》是朱光潜学习马克思主义、以书信体对美学的一些关键问题所谈的新认识.在第十二封《审美范畴中的悲剧性和喜剧性》中,朱光潜对西方悲剧性范畴的认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观念.他以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和历史的"观点为指导,对悲剧进行了科学的分析,但是中国民族悲剧感薄弱的观点反映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不足.这引发我们进一步的思考和补充:从经济、哲学、道德以及文学传统等方面探究中国民族悲剧感薄弱的原因;西方悲剧的标准不适合分析中国悲剧,我们须从实践出发认识悲剧感薄弱的特点与价值.

    谈美书简朱光潜悲剧马克思主义中国悲剧

    吕荧的"美是观念"的重新阐释

    周喆
    2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吕荧的美学思想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学大讨论中形成.在与蔡仪、朱光潜的商榷中,吕荧分别提出"美是人的观念"和"美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的观点.不少学者将吕荧视为"主观派",而此判定是否合适,在学界一直是颇受争议的问题.吕荧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他的美学思想实则与蔡仪、朱光潜存在着根本区别.在梳理吕荧的文艺理论基础上,分别从生活、情感与社会方面对其美学理论内涵重新进行阐释,可知"美是观念"集客观性、主观性与社会性为一体.这对理解"主观派"难题和吕荧独树一帜的美学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吕荧美是观念生活情感社会

    论卡西尔符号论美学中的"形式"问题

    贺嘉年
    3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卡西尔的"符号形式哲学"继承发展了康德的"图式"概念.符号即人的形式化能力,它作为主体和认识对象的媒介性、功能性关系而存在,因而同时具备感性质料和理性意义,是人类主体性的确证.以符号形式为核心,卡西尔通过分析符号形式与艺术情感、艺术功能间的关系,建构出独特的符号论美学体系.艺术是情感与符号形式的统一体,而在审美符号中,情感不再是个人化的情感,而是寄寓着人类普遍性的生存境遇和生命状态.卡西尔借"形式"完成人、符号、文化三者的统一,实现了从知识到人类文化的研究转向,体现其文化符号学鲜明的人类学向度与人文关怀.

    卡西尔符号形式艺术功能艺术情感

    论洪毅然的实践论美学思想

    张少委
    3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洪毅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美学不容忽视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出发,建构了由美、美感、艺术和美育四部分所构成的美学体系.在这个理论体系中,美是事物的美好本质形诸于外的形象所具有的审美价值,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美感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一种精神怡悦.美育是对人进行精神陶冶的手段.艺术是按照"美的规律"制造出来的全部产品,是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和实施美育的主要形式.这些观点比较系统完整地形成了他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美学思想.

    洪毅然实践论美学美感美育

    贝克特与后现代主义

    贺一舟
    4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塞缪尔·贝克特是20世纪西方文学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与他广为人知的现代主义文学先驱者的身份相比,他对后现代主义的开创之举却鲜为人知.贝克特与极简主义、解构主义和欲望政治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其文学作品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品格,还包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对西方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兴起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贝克特不仅是西方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开创者,还是西方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想的启蒙者,其文学作品具有无穷的阐释空间,充满了诗学的张力之美.

    塞缪尔·贝克特后现代主义诗学张力

    地方性知识与永嘉学派本土美学建构

    李正柏赵飞跃
    4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国人类学家格尔茨,在人类学中将知识划分为以概念为典型的普遍知识和描述地方意义世界的地方性知识.美学作为一门研究一般性感性经验的学科,其生命力根植于地方性知识深度描述出的人类学特征.通过分层结构处理普遍知识和地方性知识的关系,描绘出美学在地方性知识,尤其是哲学、伦理、商业经济、文学、艺术、教育等领域的感性表现,深入理解本土美学的审美理念、审美图式等,并厘清本土美学与地方性知识的过程.

    永嘉学派地方性知识本土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