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与时代(下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与时代(下旬刊)
美与时代(下旬刊)

崔慕岳

月刊

1003-2592

meiyushidai@vip.sina.com

0371-67761741

450052

河南省郑州市大学路75号

美与时代(下旬刊)/Journal Beauty & Times
查看更多>>创刊25年来,坚守美学园地,为国内唯一的综合性审美学术刊物,美学、艺术领域重要期刊。以美学、美育、文学艺术研究为主要内容,设立美学学人、美学论坛、审美随笔、审美视点、绘画美学、音乐美学、文学与传播、美育园地等栏目。所发论文全部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发布,部分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及编入专题索引。是美学家、美学研究者、文艺工作者、师生发表成果、交流学术的共同园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荆浩之"图真论"再探微

    孙振燚
    5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首次将作为表现对象的山水纳入到画作及理论的思考范围之内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宗炳.发展至五代,出现了中国美术批评史上的第一篇水墨专论《笔法记》.荆浩以"图真论"为论述中心贯穿于文章始末.历年来关于"图真论"的探讨可谓是灿若繁星,但若要追溯荆浩"图真论"之渊源,这决不仅是一家之言的高歌飞扬,而是在儒、道、释思想的共同影响之下,其个体精神的独到显现.

    荆浩笔法记"图真论"荆浩"精神"

    柯律格对明代图像的"观看之道"

    王欣琪
    5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柯律格(Craig Clunas)从观者和接受者切入中国艺术史,通过对各类观看行为的历史原境的还原,将"观看"回归到对明代的理解中,更加能够看到被以往的艺术史所忽视的目光和声音,对"观看"的问题进行了解读,成为了对艺术史与众不同的叙事方式.柯律格对明代图像的"观看之道"从中西绘画的观看之道的建构、明代的特定观看主体和观看语境、柯律格对中国艺术观看方式的重新定义以及存在的一定问题进行阐述,揭开了中国艺术史独特的视角.

    柯律格明代图像观看之道

    从鲁镇到梁庄:失去诗意的乡村

    何亭龙
    57-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鲁镇和梁庄都是故乡书写的两个典型文本.两者都注重"废乡"的展示,都是以归乡人的身份描绘灰色的乡村.在面对物是人非的故乡,归乡人都做出了再次离去的选择,同时,其"逃离"的背影又带有一丝凄凉.很大程度上,鲁迅"乡土文学"下的描写和梁鸿"非虚构"下的展示,都是对历时下失去诗意乡村的刻画.变的是内容,不变的是精神内涵.

    鲁镇中国在梁庄乡村

    戏取尖新——探究《闲情偶寄》戏剧理论中对创新的强调

    盛雅琳
    5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李渔是中国明末清初的戏剧家和戏剧理论家,在实践过程中积累了扎实的戏曲创作和演出经验,得以创立较为完善的戏剧理论体系.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在戏剧理论的构建强调对于创新的要求,体现出远超时代的前瞻性.其中重要内容进行包括"脱窠臼""意取尖新""缩长为短"等原则.

    闲情偶寄戏剧理论李渔创新

    新中国时期欧洲来华油画展览研究

    胡清清
    6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中国时期,中外美术展览交流是我国文化外交政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我国美术界在现实主义美术审美标准的选择下,有计划地引进东欧、西欧各国的一系列油画展览,对本土油画艺术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新中国欧洲油画展览美术交流

    感兴·融合·诗意·唯美——杨明清先生油画的艺术特色

    赵以保
    6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杨明清先生油画创作题材丰富,形式多样,想要对其全面评介十分困难.杨明清先生油画艺术的主要特色表现为:一是在创作缘起上,神会心得,有感而发.杨明清先生油画创作注重物我适然相遇后的感兴触动;二是在创作技法上,中西相参,多元融合.杨明清先生在油画技法运用上表现出博采众长、不受束缚的特点;三是在主题意蕴上,生存追问,诗意营构.杨明清先生通过油画语言符号传达其对工业化进程中,人的理想生存空间的反思与创构;四是在艺术风格上,视觉唯美、意境明净.杨明清先生油画在整体气质上,富有节奏、韵律感,呈现出浑然天成的意境美.杨明清先生在油画创作中,坚持表达自我,用艺术语言呈现其所见所感,精心创构沁人心脾的诗意空间,传达对时代的关切与思考.

    杨明清油画感兴融合诗意唯美

    "墨"与"色"相融中的绘画思想探索

    张闫博宇
    6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丹青"是中国绘画的总称.从展子虔开创的青绿山水到大小"李将军"对其精进与发展,再到以王维为代表的水墨山水对于墨色的考究,最终在董其昌处形成"崇南贬北"的绘画思想.回顾中国画色彩的发展,自古以来一直存在着争论.与西方的油画相比,中国画有独自的特点.它受到中国哲学、人文审美观念的影响,以墨为主,以色为辅成为水墨色彩体系的主导.在中西交流日渐频繁的今天,是否还要以传统的墨色思想来应对21世纪艺术发展史上的新问题?如何以现代心理视角来面对当代社会发展?这一系列的问题是我们艺术发展过程中必将面对的问题,也是未来中国美育发展过程中需着重研究的课题.

    墨色五色青绿山水儒道释

    生命的安顿——解读王维《雪溪图》

    兰雪
    7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王维的《雪溪图》是我国古代早期山水画的典型代表之一,其蕴含独特的生命审美意趣,昭示了活泼灵动的内在精神生命.诗人、画家通过平远之构图形式,营构出一幅可居可游、可体验生命真趣之雪景山水,以水墨之质所体现的"虚实相生"之气表现出画家对自我生命的超越,进而寻求一份不着意于"真"而恰得真生命的安顿之意.

    平远水墨山水之意生命的安顿

    运用社会学方法探析李嵩《货郎图》

    袁晶晶涂彦
    74-76页
    查看更多>>摘要:货郎是宋代风俗画中常见的描摹对象,历代都有众多画家创作《货郎图》,其中以南宋画家李嵩的《货郎图》最为典型.多数人在欣赏《货郎图》时更多地关注绘画作品本身,较少联系艺术作品背后的产生因素.运用社会学的方法对《货郎图》的作者李嵩艺术生平、政治背景和当时的社会现状等方面进行分析,可以深刻理解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和作品所要表达的艺术观念.

    社会学方法货郎图政治环境社会现状

    油画中的"水韵"——浅析马琳·杜马斯作品中油画与水彩的结合

    倪铮
    7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方绘画经历了中世纪的"神学"和文艺复兴的"理性"这两个独特时期一直发展至今,诞生了许多画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油画和水彩作为两个最受欢迎的独立画种,分别吸引了大批艺术家.许多著名的艺术家往往是水彩和油画皆能,而这使得他们在对画面的处理上,可以综合油画和水彩这两种不同画种所独具的画面效果和技法进行创作,从而创造出具有个人风貌的作品.这些艺术家们分别以各自的作品来表达对油画和水彩的理解,并在各种画种之间相互借鉴,以求创新.马琳·杜马斯就是其中之一,她的画面往往"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她模糊了油画、素描与水彩的界限,其油画作品就较好地体现出了"水韵"这一特点.

    马琳·杜马斯油画水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