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与时代(下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与时代(下旬刊)
美与时代(下旬刊)

崔慕岳

月刊

1003-2592

meiyushidai@vip.sina.com

0371-67761741

450052

河南省郑州市大学路75号

美与时代(下旬刊)/Journal Beauty & Times
查看更多>>创刊25年来,坚守美学园地,为国内唯一的综合性审美学术刊物,美学、艺术领域重要期刊。以美学、美育、文学艺术研究为主要内容,设立美学学人、美学论坛、审美随笔、审美视点、绘画美学、音乐美学、文学与传播、美育园地等栏目。所发论文全部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发布,部分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及编入专题索引。是美学家、美学研究者、文艺工作者、师生发表成果、交流学术的共同园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黄海澄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

    林佳锋
    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学家黄海澄在学术与教育领域有着杰出成就,其卓越的科教工作在中国当代美学、艺术学学科发展中起着"根源"作用.在教育方面,黄海澄在教学实践中兼顾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理性知识,形成了兼具批判、传承与创新意识,强调科研与教育同步、理论与实践结合、人格与学养并重的整体性教育思想,并与体系完备的"三论"美学思想结合形成了以系统性为主要特征的美育思想.在当前我国大力发展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研究黄海澄先生的教育思想与实践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黄海澄"三论"美学美育思想教育思想教育实践

    西方美学史研究的对象、脉络和要旨

    涂武生
    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学思想史主要包括美论史、美感论史和艺术美论史这样三个相互联系的组成部分.美学理论也只有在批判地吸收前人的思想遗产的基础上,才有可能继续前进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西方美学思想经历了两千多年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过程.只有缜密剖析、公正评价西方美学,吸收其精华,剔除其糟粕,才能进一步充实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

    西方美学史美学思想史马克思主义美学

    邺下文人文艺思想论略

    赵忠富王聪
    1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上某一时期的文艺思想家大抵都有"杰出"与"平庸"两种类型,"杰出"者往往以批评才能卓越、文学天赋出众或者读者众多见长."杰出"者提出的概念、范畴、命题往往成为一个时期的公共话语,他们的文艺思想一般也会成为时代的主流.学术界的研究往往也集中在他们身上.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一时代那些并无多少原创性思想,或者虽有原创思想但影响不大的"平庸"者,则往往被漠视、被忽略.但是,若无"平庸"的铺垫与托举,"杰出"恐怕只能是无法实现的空中楼阁.曹魏时期的邺下文人,就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典型的"平庸者".通过对他们文艺思想的爬梳与整理,意在说明:一切"杰出"都孕育于"平庸".曹丕之"经国大业说""文气说""诗赋欲丽说"等著名论断和命题,均可从邺下文人这里觅得先声.

    邺下文人文学功能论创作主体论文质论

    蒋孔阳早期文艺美学研究方法析论

    谭玉龙
    2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蒋孔阳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美学家,他的文艺美学研究分为早期(1966以前)和晚期(1978以后).唯物主义反映论、阶级分析法是蒋先生带有时代烙印的早期文艺美学研究方法,但他又不仅局限于此,而是在顺应时代要求的同时,结合文艺实际,勇于创新,以辩证的态度运用反映论和阶级的观点,让他的文艺美学研究方法真正成为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此外,他还十分重视审美活动的现实性,倡导和实践着将文艺美学理论与文艺作品、个人情感体验相结合的研究法,超越了他所处时代的注重由理论到理论的文艺美学研究,为后世美学思想与审美意识交互研究树立了典范.

    美学方法论唯物主义反映论阶级分析法审美活动的现实性蒋孔阳

    从"测绘"到"重绘"——朗西埃美学思想中的空间性

    孟言
    2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朗西埃政治美学的核心概念"感性分配"可以理解为一种"经验形式",由于其关乎"间距""位置"等共时性关系,因此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性.朗西埃认为民主空间是"无分之分"浮现出来的场所,这是一个形象与其被文化规定的意义之间的断裂.在西方当代政治中,民主的空间逐渐被遮蔽,朗西埃希望通过"美学的政治"在"政治终结"之后再造"政治",用艺术重新表现民主的空间.与詹姆逊的"认知测绘"美学相比,朗西埃美学的空间策略可以称为"重绘".

    朗西埃政治美学感性分配空间性

    论罗杰·弗莱对中国艺术的接受和阐释

    白薇臻
    3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英国著名的艺术评论家,罗杰·弗莱对中国艺术展现出浓厚的兴趣.他出版了多部论著细致论析包括青铜器、绘画、佛教艺术在内的中国古典艺术,推进了西方的中国艺术研究.同时,弗莱也发现了中国艺术与其形式主义美学之间的亲和关系,于是将线性韵律、散点透视、留白等中国艺术元素融入形式主义美学之中.弗莱对中国的接受和阐释,是中国古典艺术与西方现代主义会通的一个鲜明例证.

    罗杰·弗莱现代主义运动形式主义美学中国艺术

    当代西方激进左翼的审美政治思想探究——从福柯到朱迪斯·巴特勒

    侯银河
    3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审美政治是文学研究的重要维度,当代西方激进左翼思想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审美政治作出了不同的阐释.福柯探讨主权者把人口作为治理的目标与手段,人们的生命进入权力的算计之中.阿甘本认为西方政治是"死亡政治",在例外状态下,人们的生命随时会变成赤裸生命.朱迪斯·巴特勒对主权与暴力等方面进行批判,她希望建构一个多元共生的的共同体.他们的审美政治思想在当代西方文论领域,尤其是在左翼哲学美学思潮范畴中形成了一种复调对话关系,能够丰富当代文艺美学的理论空间与话语场域.

    审美政治福柯阿甘本朱迪斯·巴特勒

    河南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张敏
    3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河南进行了多元的探索,为未来乡村振兴提供了借鉴.实践一:以许昌鄢陵县为代表.只有生态空间良好,生产空间集约高效,才能给农民营造更宜居的生活空间,新农村建设才会更有活力.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一体"再加上美丽的乡村景观,鄢陵乡村发展作了最好的阐释.实践二:修武美学经济带动乡村振兴.修武作为一个内陆小县,它冲破了产业升级只能靠科技的固化思维,全面激活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资源,在中原开辟出一条美学经济驱动产业升级的新路径.实践三:以信阳郝堂村为代表.恢复集体经济,壮大集体经济的实力,给乡村建设提供物质基础.提出"把乡村建设得更像乡村"的乡村建设经验.实践四:以兰考张庄村为代表.张庄村一手培育支撑产业,一手增加农民就业,产业发展和吸纳农民就业相互支撑,为张庄的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实践五:以开封西姜寨村为代表.西姜寨村作为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的主会场,体现了科技兴农的强大力量.实践六:乡村文化振兴.文化振兴能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生活文明程度.乡土文化既传统又时尚,既是文化又可变成产业.乡土文化传承好和发展好,不仅能够弘扬传统文化,而且能够推动乡村振兴.

    美丽乡村河南乡村振兴三生一体美学经济

    论太湖石之美

    任得瑜
    4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太湖石是中华传统名石,在对其鉴赏中包含有普遍性的美学命题.白居易的散文《太湖石记》记载了牛僧孺品鉴太湖石的具体经验,可作为探究审美普遍性的切入点.对太湖石的审美鉴赏,首先是感知其质地,品味纹路中含有的形式美,以及形态的具象与抽象.其次,太湖石虽体量有限,但能使人获得如同面对自然界的名山大川一般的精神超越.其孤迥特立、微妙玲珑的表象激活了主体心中的"崇高"理念,这正是康德关于崇高判断的分析说明.最后,审美是一种怀有肯定性的观看.牛公之所以能在太湖石的奇崛、沉寂、枯瘦中感受到生命感、自由感与崇高感,引发无限意味,是因为在观看前就已预设了对太湖石的喜爱与肯定.可以说,没有对鉴赏对象的喜爱,便没有审美.

    太湖石自由感生命感崇高肯定性观看

    "瑶家坐歌堂"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盘金胜口述史整理与思考

    王爱红
    4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地方性知识的持有者和传播者,2018年9月,盘金胜被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瑶家坐歌堂"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基于田野调查中对盘金胜的口述访谈,通过记录其成长史、学艺史、传艺史等各类生活史,对其记忆中的"瑶家坐歌堂"相关知识进行访谈并整理,旨在重构湘南过山瑶"坐歌堂"历史发展脉络,拓宽瑶族"坐歌堂"研究领域,丰富瑶族"坐歌堂"研究史料.

    盘金胜非物质文化遗产瑶家坐歌堂传承人口述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