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与时代(下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与时代(下旬刊)
美与时代(下旬刊)

崔慕岳

月刊

1003-2592

meiyushidai@vip.sina.com

0371-67761741

450052

河南省郑州市大学路75号

美与时代(下旬刊)/Journal Beauty & Times
查看更多>>创刊25年来,坚守美学园地,为国内唯一的综合性审美学术刊物,美学、艺术领域重要期刊。以美学、美育、文学艺术研究为主要内容,设立美学学人、美学论坛、审美随笔、审美视点、绘画美学、音乐美学、文学与传播、美育园地等栏目。所发论文全部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发布,部分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及编入专题索引。是美学家、美学研究者、文艺工作者、师生发表成果、交流学术的共同园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网络自制剧的青年亚文化探究

    鲁乾辉
    106-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媒介语境下,青年亚文化的研究需要转变视角,在聚焦于互联网虚拟空间中青年亚文化的生成过程和呈现样态.网络自制剧的受众定位于青年群体,因而自制剧与青年亚文化相辅相成,即网络自制剧的发展承载着也呼应着青年亚文化的流变.中国网络自制剧的青年亚文化探究主要分析中国网络自制剧发展的四个阶段,即自筹尝试时期、网站自救时期、制作成长时期、精品反哺时期,并从自制剧的元内容、基于社交传播的内容衍生、网络自制剧青年亚文化部落的边缘化与流变性等角度对青年亚文化的发展进行分析.并基于这些历时性与共时性的分析,总结了中国网络自制剧语境下青年亚文化的特点与危机,为以后针对网络自制剧的青年亚文化的研究与引导规范提供借鉴.

    网络自制剧青年亚文化解构部落互动

    《八佰》魂铸家国情

    高雪洁
    11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八佰》以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视角叙述了一场现代战争,在叙述抗日战争的血雨腥风中凸显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是一次用传统文化向现代战争叙事的阐释挑战.从话语的反向批评的角度说,影片的审美趣味突破了战争类型片中对求生、赴死、爱国等内涵的现代定义角度.这是一种对战争电影叙事的革新,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影视审美中呈现方式的成功创新.同时影片最大限度地调用平行叙事,延长叙事时间,用对比手法丰富电影艺术表现力.

    八佰战争片家国情怀

    《赘婿》与性别爽剧的创作困境

    曾红诗
    114-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影视剧《赘婿》成为当下人们热议的对象,但最终在豆瓣以高开低走的方式结束.这一现象表征了近年来性别爽剧整体出现的问题.符号学家认为所有的文化产品都应当被看做文本.性别主义之间通过社会文化现象与社会文本之间相互建构.男频爽剧的出现,为了反驳女频爽剧的"反后宫"叙事,其背后隐藏着男性主义想象对女性的符号化贬低.但是,最终性别爽剧的表现始终不尽人意.其中,单一的人物形象、模式化的情节叙事,并不能打造出优秀的文艺作品.要打破现存的困境,要回到性别本身,从人出发、从现实出发,描写性别的困境、人生的困境,将性别与社会议题和人的成长相勾连,才能取得成功.

    赘婿女性主义性别爽剧性别想象父权制度

    《前程似锦的女孩》:身份叙事、空间叙事与观众在场

    曹伟
    117-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影《前程似锦的女孩》呈现了男权秩序下作为受害者的女性的精神乃至行为的异变.以身份叙事和空间叙事为切入点,着重分析凯茜"施暴者—受害者"的身份转变和故事情节与空间处理方面的情绪对位问题,以及基于对身份叙事和空间叙事的研究,分析作为女性悲剧命运见证者的观众"在场"的影像构建方式.

    前程似锦的女孩身体叙事空间叙事观众在场

    浅析电影《顽主》中的中国嬉皮"时尚"

    陈翼翔
    120-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嬉皮文化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兴起,在当时与"时尚"并无直接联系,主要作为文化层面的表征而存在.但二十多年后,这种文化却在处于改革开放大潮的中国社会形成一种"时尚"符号.虽然这种时尚是一种外化的存在,并不具有根源性的内核驱动.这一现象在80年代的黑色幽默喜剧片《顽主》中得以表达,并成为这部电影历经数十年仍具备文化研究价值的原因所在.

    时尚中国嬉皮文化顽主

    后疫情时代皮克斯"治愈"动画电影探析——以《心灵奇旅》为例

    李磊
    123-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0年,皮克斯动画电影《心灵奇旅》在国内的上映引起了众多的关注和评论,其成功的原因在于皮克斯始终坚守的人文关怀及后疫情时代观众观影需求的转变.《心灵奇旅》以其"治愈"的特点给予观众直接的安慰,让观众重新思考生命的真谛,得到了一次真正的心灵疗愈.后疫情时代皮克斯"治愈"动画电影探析以《心灵奇旅》为例从故事情节出发,从叙事空间、角色设置、视角转换三个维度,论述影片在疫情后给予观众心理上对自我的唤醒、认知与接纳,在疫情后群体创伤的背景下的心灵得到治愈.该影片的成功将为后疫情时代动画电影的创作提供借鉴.

    后疫情时代心灵奇旅皮克斯动画电影治愈

    精神分析理论下《新世纪福音战士》的人格再生与重构

    邢瑞芬
    126-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世纪福音战士》又称"EVA",其叙事文本晦涩、神秘,无论人物关系还是故事内核都充斥着宗教神学和存在主义哲学的隐喻,以及导演庵野秀明在极端语境中在面对世界危机时对人类精神虚无和创建新世纪的自我诘问.《新世纪福音战士》的人格再生与重构研究将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中的"三人格理论"和"俄狄浦斯情结"分析EVA中碇真嗣人格的建立,以明晰精神分析学对艺术创作的介入.

    精神分析俄狄浦斯情结EVA新世纪福音战士人格再生与重构

    从"形神论"刍议国产美术片的传统文化溯源

    王箫音
    129-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术片是以"美术性"为特征的艺术形式,通过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方式,使其具有强烈东方美学意味,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电影形式.从传统绘画理论——"形神论"的角度,阐述国产美术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并从"以形"和"写神"两方面探讨美术片的民族艺术形式与哲学精神的表达,揭示了"以形写神"的表现形式所奠定的美术片美学发展的新范式.

    形神论国产美术片传统文化溯源

    追溯到生命根源处的美学探求——读潘知常新著《走向生命美学——后美学时代的美学建构》

    张灵
    132-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京大学潘知常教授的美学新著《走向生命美学——后美学时代的美学建构》(以下简称《走向生命美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在2021年的金秋时节推向读者,这既是中国美学界的一个新收获,更是潘知常教授在美学道路上多年探索的一个重要成果.特别是他在1985年第1期的《美与当代人》发表《美学何处去》一文自觉标举生命美学的建构理念以来,在生命美学理论方面三十多年耕耘的一个总结.

    潘知常生命美学后美学时代美学探求建构

    钟兆荣、俆懿睿作品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