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与时代(下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与时代(下旬刊)
美与时代(下旬刊)

崔慕岳

月刊

1003-2592

meiyushidai@vip.sina.com

0371-67761741

450052

河南省郑州市大学路75号

美与时代(下旬刊)/Journal Beauty & Times
查看更多>>创刊25年来,坚守美学园地,为国内唯一的综合性审美学术刊物,美学、艺术领域重要期刊。以美学、美育、文学艺术研究为主要内容,设立美学学人、美学论坛、审美随笔、审美视点、绘画美学、音乐美学、文学与传播、美育园地等栏目。所发论文全部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发布,部分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及编入专题索引。是美学家、美学研究者、文艺工作者、师生发表成果、交流学术的共同园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沈湘声乐教学看声乐教师的因材施教原则

    陈洁
    8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沈湘先生是一代声乐宗师,培养了大量优秀的歌唱家与声乐教育家,其独特的声乐教学体系值得声乐界的深入研究.沈湘先生的成功离不开他在声乐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立足于沈湘声乐教学,从不同的维度来论述声乐教学中的因材施教原则.旨在继承与发扬该原则,促进中国声乐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沈湘声乐教学声乐教师因材施教

    至人至美——《道连·葛雷的画像》中的浪荡精神与庄学思想的共鸣

    江雨斯
    84-90页
    查看更多>>摘要:19世纪末,剑桥大学中文教授赫尔伯特·A·翟理斯于1889年翻译并出版了道家经典著作《庄子》.王尔德在阅读了翟理斯的译本之后,于1890年2月发表了名为《一位中国哲人》的文章.文章中,王尔德对庄子"无为"的哲学思想大加赞扬.同年,王尔德享誉中外的小说《道连·葛雷的画像》问世,书中明确表达了王尔德艺术哲学观的基本原则.小说中三位浪荡子的形象刻画在多个方面与庄子的"至人"形象有深刻的共鸣.在艺术主客体的转换上,这部作品超越了西方传统的二元论思想,体现了王尔德对道家一元论的吸收.本质上说,小说的内涵在于创造具有反叛性、超越性、纯粹性的艺术世界,这种浪荡精神无疑在庄子哲学的影响下得到了升华.

    奥斯卡·王尔德浪荡主义唯美主义道家无为

    被遗忘的大教堂——浅析卡佛《大教堂》中的精神救赎

    丘金雨
    9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短篇小说《大教堂》是美国当代著名的短篇小说家雷蒙德·卡佛的杰出作品,他通过描写主人公与盲人罗伯特的初次交往,展现了现代人从自我封闭走向相互理解和沟通,为人的生存世界照亮了一种可能.昆德拉曾在《小说的艺术》中提到人们变得盲目以至于无法看清世界的整体和自身,掉入到海德格尔对存在遗忘的状态之中.小说《大教堂》展现的正是现代人所遭遇的精神困境,我们只能通过自己获取的信息来判断这个世界的真假、虚实.视觉理性占据了绝对的地位,人们相信眼见为实,以至于被眼前的东西所蒙蔽而不自知.而卡佛通过主人公与盲人罗伯特对于大教堂的视觉、触觉感知,借此隐喻,窥见了在科学理性之下,人的自我精神救赎.

    卡佛大教堂视觉理性

    论弗兰纳里·奥康纳对严歌苓女性乌托邦建构的影响

    廖小婵
    95-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严歌苓留美后创作出一系列女性主义小说,这些作品在女性形象的塑造、叙述语言、超现实到现实等方面皆受到了奥康纳的影响,同时奥康纳对女性追求自我价值的肯定以及追求两性和解状态的观念也与严歌苓不谋而合.论弗兰纳里·奥康纳对严歌苓女性乌托邦建构将以严歌苓女性主义小说创作观为研究对象,追溯弗兰纳里·奥康纳对严歌苓女性主义小说创作的具体影响,分别从"边缘女性的自我救赎""重情轻欲的欲望描写""女性意识的两面性"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最后探寻严歌苓女性主义的写作实践对当代女性写作的借鉴意义.严歌苓的女性主义创作之旅还在继续,在坚守自己独立的文学风格基础上,如何有效地创新现有的叙事模式是严歌苓和其他女性作家值得思考的地方.

    严歌苓弗兰纳里·奥康纳女性主义乌托邦

    主仆神话与道德谎言——《鲁滨逊漂流记》再解读

    吴雨婷
    100-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笛福在《鲁滨逊漂流记》中塑造了鲁滨逊与星期五这对完美主仆形象,他们代表了英国清教伦理中的主仆范式.主人鲁滨逊以上帝之名统治着他的仆人,仆人星期五则以基督之徒的虔诚臣服于他的主人.然而,完美主人潜意识中的自我是孤岛国王,理想仆人的外壳下难掩其工具属性及他者本质.笛福虚构的这一主仆神话背后是主人的伪装与仆人的牺牲,借由鲁滨逊的诡辩笛福编织了一个关于主仆神话的道德谎言.

    鲁滨逊星期五主仆范式道德谎言

    怯弱与"虚己式"的爱——《大师和玛格丽特》解析

    李满
    103-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基督教文化视角,将小说《大师和玛格丽特》中女主人公玛格丽特的经历与大师笔下的彼拉多这一人物的经历进行联系,发现两者间存在着一个共同的主题,即人性的怯弱,这种怯弱源于人的有"罪"与有限.为克服怯弱,人需要有稳固的,非偶像性质的信赖之物.对玛格丽特而言,这种信赖之物是分有"无限"的、"虚己式"的爱.由此,玛格丽特对"大师"的爱的实质得以揭示,加深对该人物形象内涵以及布尔加科夫创作思想的理解.

    大师和玛格丽特怯弱信赖之物虚己

    陆龟蒙《书书铭》研究

    王景田
    108-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晚唐著名文学家陆龟蒙《书书铭》以鲜见的"铭体"为文,是受当时科举士人为表现诸体兼备的时尚影响下写就,并假托书法之事来表达自己思想情操、政治抱负的一篇传世佳作.

    陆龟蒙书法书书铭

    试论《死水微澜》的语言审美内涵

    张金
    11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死水微澜》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李劼人先生凭借其深厚的文字功底,以白话文为基底并交织着巴蜀方言的书写形式,使得文本的语言特色突出,呈现出丰富多义的美的内涵.这部小说没有显露的社会意识形态的价值投射,也没有标榜道德的教化意义,更没有作者无节制的情感抒发,它完全以一种冷静客观的艺术角度,来复现生活,展示人性.对于读者来说,《死水微澜》是一池活水.动与静,语言的力量,在这宁静的池水中触动美的心弦,不时泛起涟漪,水光潋滟,使读者沉浸其中,去欣赏、痴笑、沉思,一步步体味这浓郁的美的意蕴.

    死水微澜语言审美白话书写方言

    《金锁记》的封闭空间叙事艺术

    呼雲喆徐晓杰
    117-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压抑沉闷、专制残暴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张爱玲对于封闭空间有着独特的叙事自觉.《金锁记》中设置了姜家和租屋两个封闭式的家宅空间,其中又套入了帐子、烟榻和楼梯等小型封闭空间,形成套盒式的封闭空间叙事模式.与此同时,姜二爷和芝寿的两个"帐子"前后呼应,串联起小型封闭空间叙事的线索.麻油店、公园等开放空间的设置与封闭空间形成鲜明对照,由此,封闭空间对人性的压抑得到了前所未有地强化,形成巨大的艺术张力.张爱玲将个体人生体验和对人性的透悟升华为书写女性命运的叙事策略,为空间叙事提供了一种新模式.

    金锁记封闭空间叙事艺术设置艺术呼应艺术对照艺术

    论《文化苦旅》中的非虚构特征

    徐磊
    120-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90年代,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揭开了当代文化散文的序幕.当几十年后的今天非虚构写作浪潮在国内兴起之时,回望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就会发现这本书在创作方式、叙事角度以及主题思想等方面都显示出了非虚构的特征.他走出书斋,行走在中国的大地上,用在场的方式书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通过从下到上的叙事视角来表达个人对于中国文化走向失落的思考,同时在字里行间寄寓了他对文化保护、文化复兴的深切忧思.

    余秋雨文化苦旅非虚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