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与时代(下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与时代(下旬刊)
美与时代(下旬刊)

崔慕岳

月刊

1003-2592

meiyushidai@vip.sina.com

0371-67761741

450052

河南省郑州市大学路75号

美与时代(下旬刊)/Journal Beauty & Times
查看更多>>创刊25年来,坚守美学园地,为国内唯一的综合性审美学术刊物,美学、艺术领域重要期刊。以美学、美育、文学艺术研究为主要内容,设立美学学人、美学论坛、审美随笔、审美视点、绘画美学、音乐美学、文学与传播、美育园地等栏目。所发论文全部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发布,部分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及编入专题索引。是美学家、美学研究者、文艺工作者、师生发表成果、交流学术的共同园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间词话》中"气象"概念探析

    万星君岳洋
    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气象"一词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重要概念,在"国粹学报"发表的《人间词话》64则中多次出现这一概念.此前不少学者为了厘清它与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所提出的"境界"一词的区别,试图探究过"气象"一词的具体所指,从"气象"的词源着手探析"气象"一词的内涵,但都缺乏对王国维语境下"气象"一词的分析.《人间词话》中"气象"概念探析对比"气象"一词在文中多次出现的语境,进而归纳出"气象"作为特殊术语和习惯用法的两种情况."气象"在习惯用法方面亦涉及王国维对中国传统文学中"气象"一词的语义接受,重点是《朱子语类》中"气象"的含义.

    人间词话气象境界王国维

    韵律时空与意境生成:宗白华戏曲美学观初探

    于小喆
    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宗白华是中国近代以来最重要的美学家之一,开创了独具特色的"艺境"理论.他对传统艺术的独到见解能够拓展戏曲艺术的阐释空间,对完善戏曲美学体系建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国艺术时空意识的探讨深刻启发戏曲虚拟性的美学内涵;借用中国绘画的线条概念重新阐释戏曲的程式性;将音乐与舞蹈的韵律节奏升华为戏曲等中国艺术共同的内在精神;将"错彩镂金"和"芙蓉出水"等美学范畴和戏曲艺术关联起来.以上种种,有助于明确戏曲的审美风格,落实其在中国美学传统之下的地位归属.

    虚拟性程式性气韵意境戏曲美学

    论析《艺术与视知觉》的"张力"理论

    徐普茂
    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格式塔心理学派代表人物鲁道夫·阿恩海姆的《艺术与视知觉》对20世纪以来的视知觉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艺术与视知觉》中的"张力"理论对艺术创作与艺术鉴赏具有概括性,首先,围绕"张力"理论,从词源学的方法,追踪"张力"一词的原本含义;其次,通过对"张力"的概念、形成因素、作用以及最终目标的阐述,阐释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的相关观点;最后将"张力"与现实相结合,分析这一理论的现实意义及局限性.

    张力格式塔心理学派艺术与视知觉阿恩海姆

    中西美学交流会通与人类文明走向大亲和

    张宇张涵
    1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中西美学交流与会通的大视野,强调应将审美意识"母结构"层面上的对话作为切入点,应将人的自我即人格层面上的对话作为主干线,应从当代人类文明范式大转型的总体走向上来统揽把握,并在这密不可分的三大层面上拓展提升,以推动中西美学和世界美学在新百年、新时代的大会通与大发展,从而为全人类在新时代同心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最大的学术贡献.

    中西美学"母结构"人类文明范式

    论倪瓒的"自娱"之说

    甄瑞朋
    20-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倪瓒的"自娱"说并不是凭空而产生,"闲"的环境、"逸笔草草"性的用笔、"不求形似"性的绘画形式表现都与之有密切的关联,均是其产生的因素.倪瓒的"自娱"之意本只有"娱己",然而在欣赏者观他的画时则会无意间随之产生出"娱他"的含义.由于所赋予的对象不同,"娱己"与"娱他"的含义也会随之发生改变.但无论如何,"自娱"对倪瓒来说是绘画的最终目的,他一生中所追求的"闲"为筑基,"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可为达"自娱"之途径.

    倪瓒自娱逸笔草草不求形似

    论空亭艺术意象的意蕴

    程浩宸
    2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空亭意象以亭下无人的空旷形态展现在艺术作品中,成为亭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它不是艺术家随笔而刻画的意象,是经过结合个人经历、时代背景与当下心理状态的综合表达.空亭意象消除了亭内的人物形象,让离别、避世、超脱的情感得到丰富与延伸,进而从中看到对生命的回归与思考.

    空亭意象意蕴生命

    心物关系视域下的宋代士人鉴藏美学观念探究

    陈政
    2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玩鉴藏自宋代以来就在士人阶层广为流行,是中国古代士人审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鉴藏活动具有泛文化主义的特征,这一特征将审美欣赏同文化、历史、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联系起来,但并未因此消解鉴藏审美活动的自律性,反而在抵制审美形式主义和消费享乐主义时赋予文玩以文化底蕴.在理论上,宋代士人对文玩鉴藏活动的哲学反思涉及心物关系问题,而文玩鉴藏活动的审美价值也正是在这样的反思之中得以被发现和阐释,奠定了后世文人鉴藏审美趣味的文化基调,形成了以"清玩"为基本定位的士人文玩审美观念.

    心物关系宋代文玩鉴藏审美观念

    论张天翼小说《华威先生》的连环画改编

    张亚健赵树勤
    3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1938年张天翼创作的小说《华威先生》成为抗战时期的讽刺名作,在当时具有相当的感染力.20世纪80年代的连环画改编热潮中,画家孙达明、崔君沛,丁聪分别将《华威先生》改编成连环画,进一步扩大《华威先生》的传播和影响.《华威先生》的两版连环画改编都充分利用了文字和图像的独特的叙事优势,在图文互动中重新演绎无能官僚华威先生的抗战奔波.目前鲜有学者对此改编现象进行研究.通过对两版《华威先生》连环画进行比较,两版在脚本改编方面对叙事视点、叙事结构和节奏上各有优劣;在图像描绘上通过细节描摹,单幅图像,多组画面联合等方式强化人物性格.通过分析其连环画改编创作得失,以期对当下的读图时代提供借鉴与启示.

    张天翼华威先生连环画改编

    《三国演义》在韩国的传播历程探析

    徐允京
    3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国演义》流入韩国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占领着韩国畅销书的位置.关于《三国演义》流入时期,韩国学界观点不一.《三国演义》在朝鲜时代(1392-1910)的接受和普及并非一帆风顺.《三国演义》在朝鲜社会接受五百年以来,士大夫和文人之间对《三国演义》存在极端的否定论,也有极端的肯定论,其接受态度是十分矛盾的.无法阅读文章的下层阶级身份,可以以说唱艺术的"盘索里"形式享受《三国演义》.其中,《赤壁歌》是能代表盘索里的作品,也是《三国演义》的衍生作品之一.

    三国演义韩国传播盘索里

    时尚信息接触与女大学生身体审美现状实证研究

    刘杨
    3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后现代视觉艺术发展的标志之一就是身体审美的转向,当代身体审美在大众传媒的规训下、在各种机制的牵引下,失去了自由的光辉,消费文化的快速传播和媒介图像化浪潮的推动,极大地促使后现代视觉艺术中具有颠覆性的新的身体体验的生成,时尚信息正是这两者的集中体现.时尚信息接触与女大学生身体审美现状实证研究以视觉文化转向的视角从女大学生的身体审美现状出发,采用实证研究的方式探讨大众传媒对女大学生身体审美的重要影响,并对当代视觉艺术中形成的新的身体审美景观进行探索.

    时尚信息大众传媒身体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