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与时代(下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与时代(下旬刊)
美与时代(下旬刊)

崔慕岳

月刊

1003-2592

meiyushidai@vip.sina.com

0371-67761741

450052

河南省郑州市大学路75号

美与时代(下旬刊)/Journal Beauty & Times
查看更多>>创刊25年来,坚守美学园地,为国内唯一的综合性审美学术刊物,美学、艺术领域重要期刊。以美学、美育、文学艺术研究为主要内容,设立美学学人、美学论坛、审美随笔、审美视点、绘画美学、音乐美学、文学与传播、美育园地等栏目。所发论文全部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发布,部分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及编入专题索引。是美学家、美学研究者、文艺工作者、师生发表成果、交流学术的共同园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世说新语·贤媛》女性观之继承与革新——以《列女传》为参照

    孙慧婷
    4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刘向《列女传》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妇女专史和通史,对后代文学作品的女性形象塑造具有深远影响.《世说新语·贤媛》一则是以女性为主角进行创作的,通过其与刘向《列女传》的比较,可以看出《世说新语·贤媛》在选录女性入传上的新变,即对儒家传统道德的突破及对女性才智的强调.

    列女传世说新语·贤媛女性观

    省思自媒体时代的美感教育——基于朗西埃新美育哲学的视角

    韦永琼
    45-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存在着两种美感教育:一是实然存在却未被充分意识到的"美感"教育,它主要表现在人们越来越趋向于的以"个人频道"为指向、表达个人自身主体性审美需求上,这种"审美"需求因人而异,良莠不齐;二是在这一融媒体时代的洪流中,师生主体亦作为"美感的人"而存在.但学校在美感教育上却是滞后的,未能让师生在面对新媒体的"美感"信息传播时,每一个人应该具备怎样的主人翁意识上引起应有的重视.从美育哲学家朗西埃这里出发,阐释新媒体时代所特有的"美感的人"的具体含义,分析自媒体时代人的美感体验、自媒体时代的审美教育机制等方面内容.以期引起学校教育及时着手开展符合新媒体时代人之审美需求的美感教育.

    美感的人自媒体美育哲学朗西埃

    百年变局中的美学使命——《觉醒年代》的美育内涵与现实映射

    王蓓蓓孟凡君
    5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众传媒时代,电视剧是满足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和美育欣赏需要的重要载体,担负着普及与提高的双重使命.作为一种大众文化艺术体裁,它的结构模式、人物塑造和审美特征等方面常常呈现出类型化、模式化的特征.然而,也不乏偶尔灵光乍现的佳作.电视剧《觉醒年代》持续热播,好评如潮.该剧反映了100多年前中国近现代史第一次历史剧变中,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对社会变革的引领作用和先导价值,其审美意蕴对于处于百年变局中的当代中国仍然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该剧的题材选择与表现,剧本的精致打磨和演员的精彩演绎,都堪称教科书般准确、传神.如果说这部电视剧作品出色的达成了预期的美育效果,那么其多重主题意蕴和现实映射构成了优质口碑的前提基础.从美育内涵角度分析和提炼该剧的丰厚蕴藉,无疑有助于彰显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当代美育效果,有助于在显义和隐义表达中重新审视三次重大历史事件的当代审美价值.

    觉醒年代美育内涵当代价值

    广西毛南族《枫蛾歌》的生态审美意蕴探索

    吴宇阳
    5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西毛南族《枫蛾歌》作为毛南族的民族经典艺术,带有独特的、可发掘的生态审美特征与生态审美意蕴.广西毛南族《枫蛾歌》的生态审美意蕴研究以毛南族《枫蛾歌》的文化生境、精神空间环境、绿化艺境为研究线索,将具体文本分析与生态审美视野和理论相结合,研究毛南族《枫蛾歌》展现的文化生境的"依生性生存意识"、精神空间环境的"共生性主体间性意识"以及绿化艺境的"竞生性生命意识"的独特生态审美特征."三种意识"的不断融汇,构成毛南族人审美意识逻辑边界发展的活态的良性循环,显现在大自然生态场中毛南族社会系统生成、系统生存、系统生长的多维生态审美意识,展现从毛南族经典艺术开始,向科技、文化、生活实践逐级拓展并逐级反哺形成整生化的"多维绿色内涵".从而完成对毛南族"自然、非人类物种、人"三方圆融的独特生态审美视野、万物"相间"的主体间性生存意识、以及"史诗"般的生命意识探索.

    广西毛南族生态审美意识枫蛾歌

    从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谈跨境民族的舞蹈认同感——以德昂族龙阳舞为例

    周群
    6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文化层面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面对的主要困境是文化冲突.由于世界上民族众多,即使是同一民族也会出现跨境分布的情况,这自然使各个民族会有其独特的文化特色.在全球文化日渐交融的情况下,文化在融合的同时也会带来冲突,而有着共同文化认同的交流正是解决文化冲突的主要对策.在此情形之下,中国境内德昂族在龙阳节这天会同境外的德昂族同胞欢跳龙阳舞,共同祭祀自己的"圣父圣母".这一活动缩短了彼此之间的距离感,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之上促进了文化融合.基于此,通过分析境内外德昂族同胞欢跳龙阳舞这一现象,探究其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发挥的现实作用.

    人类命运共同体跨境民族德昂族龙阳舞文化认同

    "多神崇拜"与世俗文化流行语境下的《侲童傀儡图》解读

    陈维艳刘家全
    6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侲童傀儡图》画名较晦涩,但画面内容极为生活化,其主题一般被认为是"儿童游戏".但此画以具有特殊含义的"侲童""傀儡"组合命名,以具有吉祥寓意的美术符号巧妙隐晦地装饰儿童玩具,在画中似乎另有深意.将其还原于宋代"多神崇拜"与世俗文化流行的社会背景便可发现:"侲童""傀儡"及各类美术符号既是画中的视觉符号,亦是宋代民俗文化的潜在表征.画家以视觉隐喻方式将各类元素组合使用,并使其形成内在关联与深层互动,进而实现画面"驱邪庇佑"之内在主题的营造.

    侲童傀儡多神崇拜世俗文化驱邪庇佑

    小汉斯·霍尔拜因《大使》的视角范式分析

    张铄
    68-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使》是都铎王朝亨利八世时期画家小汉斯·霍尔拜因的肖像画代表作品.画中现实元素丰富,历史及各种绘画技巧裹夹于其中,可见者和不可见者交替回应.观赏视角的变迁见证了艺术的历史发展,文化精神的演变掺杂了神权和王权的相互争斗,象征意义的转化彰显了人类真实的生存处境.天国的关怀和死亡的凝视交织于此,世俗的灵魂和崇高的信仰终会在浩瀚的宇宙中实现救赎.

    小霍尔拜因透视异形凝视

    中国现实主义油画的历史回顾与当代思考

    成子
    7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实主义油画在中国有着百余年的发展历史,它以真实性、客观性的艺术描绘,深刻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情景.中国现实主义油画的历史回顾与当代思考通过对中国现实主义油画在不同历史时期主要表现形态的梳理和分析,揭示它所蕴含的时代特征、艺术价值,并进一步思考新时代要求下中国现实主义油画民族文化的回归和价值重构.

    现实主义油画表现形态当代性民族性

    透过波普艺术探究消费社会下被物化的女性形象

    刘婧怡胡灵露
    77-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如今的消费社会中,女性在日常生活中被物化的情况不断发生.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波普主义伴随着消费社会商品文化的背景下诞生,波普主义的大众性、普遍性也暗示了整个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以英美波普艺术家的作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波普艺术作品中被物化的女性题材和一些形象的隐喻,揭示作品背后女性不断被占有和消费的的现象,传达艺术家们对女性的独特见解和对社会的人文关怀.

    波普主义消费社会物化女性

    论陆机诗歌的行旅心态与时空营构

    顾承学
    80-84页
    查看更多>>摘要:行旅是陆机诗歌的重要成分,陆机的大部分诗作写到行旅,常常是叙写外出游宦与安土恋乡的矛盾冲突,这种冲突由陆机诗歌中"世网"一词集中表现.本文以陆机诗歌为研究对象,试图抽绎出陆机行旅心态影响下,其诗歌创作中时空营构的特征.主要分为两个层面进行探究,一是陆机在"世网"中,其诗歌创作中对时空的营构方式与情感生发模式,二是陆机在其挣脱"世网"的主观愿望主导下,其诗歌创作中构建时空的方式.

    陆机诗歌行旅世网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