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与时代(下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与时代(下旬刊)
美与时代(下旬刊)

崔慕岳

月刊

1003-2592

meiyushidai@vip.sina.com

0371-67761741

450052

河南省郑州市大学路75号

美与时代(下旬刊)/Journal Beauty & Times
查看更多>>创刊25年来,坚守美学园地,为国内唯一的综合性审美学术刊物,美学、艺术领域重要期刊。以美学、美育、文学艺术研究为主要内容,设立美学学人、美学论坛、审美随笔、审美视点、绘画美学、音乐美学、文学与传播、美育园地等栏目。所发论文全部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发布,部分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及编入专题索引。是美学家、美学研究者、文艺工作者、师生发表成果、交流学术的共同园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海德格尔思想中的存在、无与"艺术作品的本源"

    任继泽
    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存在"与"无"是海德格尔哲学中至关重要,但又晦涩难辨的两个概念.他像黑格尔一样,认为二者在本质上密切相关,又立足于他的存在哲学,在抽象的逻辑思辨之外赋予这种相关性以更加丰富的内涵:比如"存在"和"无"的关系也十分鲜明地体现在海德格尔对艺术作品之本源的探讨中.虽然他使用了诸如"世界""大地""Riß""Daß"等一系列新奇的术语来描述艺术之为艺术的本质,在它们背后,发挥作用的其实仍是"存在-无"这一基本模式.

    海德格尔存在艺术作品的本源黑格尔

    论疯狂与非理性的二重叙事——以福柯《古典时代疯狂史》为中心

    贺诗元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疯狂与非理性的二重叙事研究以福柯《古典时代疯狂史》为中心,着重围绕福柯《古典时代疯狂史》中疯狂与非理性的二重叙事这条长期被学界忽视的线索展开,重新阐发福柯主体问题在二重叙事线索中的显现径路.重点围绕以下基本问题展开:主体的解构与建构同疯狂与非理性的二重关系之间存在何种必要的联系?疯狂与非理性的二重性在何种可能的基础上被提出?知识主体是如何在二重结构的运动中被建构起来的?从疯狂存在的消解中建构一个存有应该在何种意义上去理解?

    福柯古典时代疯狂史疯狂非理性知识主体

    王朝闻的意境理论

    邵金峰
    1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出发,王朝闻认为意境就是主观与客观的对立统一.主体在客体那里肯定了自身,艺术家的主观条件决定了艺术境界的高低.不只诗词创作需要境界,一切艺术的创作与欣赏都需要境界,自然美的欣赏也需要境界.创造卓越的艺术境界,艺术家需要有高尚的艺术趣味和高超的艺术技巧.王朝闻的意境理论对于指导新时代的艺术创作,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王朝闻意境主观与客观对立统一审美实践

    柏拉图思想中的"爱"与"美"——从《会饮篇》出发

    耿润洁
    1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会饮篇》围绕"爱"这一基本主题展开,可以看作一篇关于爱神颂辞的合集,其中展现了当时社会上诸多关于爱的观点与看法.如果试图理解柏拉图思想中的"爱",也必须从《会饮篇》出发.因此,从《会饮篇》出发可以探寻柏拉图思想中的"爱"与"美",通过对会饮中诸多关于爱若斯的颂辞的梳理和对苏格拉底的讲辞的分析,考察会饮篇中的"爱若斯"的含义以及"爱若斯"与柏拉图哲学体系之间的关联,并明确"爱"在其哲学体系中的位置.

    会饮篇爱若斯灵魂观理念论

    冲淡美与侘寂美的比较研究

    黄照琪陈晓鹏严晓燕王伶俐...
    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冲淡美作为中国古典美学审美风格之一,追求"冲淡玄运""神""逸""妙"的审美风格,与道家美学思想密切相关.侘寂是日本古典美学,与"物哀""幽玄"并列的三大美学之一.冲淡美与侘寂美的比较研究立足于冲淡美和侘寂美的发展和表现特点,以立体结构对冲淡美的创作主体、创作风格和创作意境三方面进行论述;对侘寂美表现的三大特征进行分析,从客观环境、表达方式、精神感受三大方面对二者进行比较.通过两者的比较,能够更好地认识冲淡美和侘寂美的精神内核,也为艺术创作和设计构思提供启发.

    冲淡美侘寂美比较研究

    人民城市的价值意蕴和实践要求

    雷英英
    2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民城市的理念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治国理念在城市工作中的具体贯彻,是共建共享、共同富裕思想在城市空间的具体显现,是"以人为本"在现代化道路中的价值路径,是从人民立场出发落实人民主体的新实践,体现了党的治国理念,是新时代探索现代化城市发展之路的根本遵循.坚持人民城市指导理念,推进新时代城市建设,必须要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在人民城市建设全过程,顺应城市建设和发展客观规律,加强城市治理制度体系建设,把握社区这一城市工作的基础和重心,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实现人民城市的人民建构、人民书写、人民享用.

    人民城市价值意蕴实践要求

    玄学:矛盾中犹豫——嵇康之死的再审视

    胡雅婷
    2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嵇康之死以其壮烈的艺术性及复杂的政治性成为历来针对魏晋时期讨论的重点问题之一,或云其悲剧乃乱世之殇,或言其命运早由任侠之性格注定,在嵇康之死的大讨论中,玄学作为其指导思想对嵇康几乎每一次关键性的人生选择都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而这一要点却往往被研究者所忽视.

    玄学竹林七贤嵇康之死矛盾

    丑书横行与当代书学之使命

    王盼娣葛毓婷
    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丑书在当下已经泛滥成为一种思潮,成为一部分书法家寻求创新的利器,一些书法理论家也借机展现书学的玄妙.丑书在自媒体的推波助澜下,裹挟着各种不同声音:赞扬者言之凿凿,批判者甚嚣尘上,骑墙者不离乡愿.回顾声讨丑书运动,究竟是"理论太单纯,复杂的是人",还是"理论太丰满,现实太骨感",值得书学家们深思.总之,书法的美丑问题,不能交给社会舆论进行无解式讨论,理论家应肩负使命,敢于也能够解决大众对书法美丑的重大关切,而不能一味地钻在古纸堆里探讨学术.

    丑书当代书学批评使命

    生态美学视域下的隐居神话

    何怡婧
    3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化带来发展的同时加深了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距离和膈膜,城市的逼仄和对乡村的想象引发了城市人群对田园的热衷与向往,掀起了"归园热".在生态美学的倡导下,以"生态整体论"的视角看待现今的归园热潮,其实也是以一种人文主义的目光看待城市与乡村的关系.在生态建设和城市挤压的双重作用下,"田园热"这股浪潮让"小隐隐于野"在今天愈演愈火爆,用生态美学的眼光观照这一现象,无疑具有深重的意义.

    生态美学生态存在论生态整体论城市乡村隐居

    一以贯之:儒家主体意识在书法中的呈现

    张兴军
    3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书如其人"一直是中国书法中的重要命题,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书法被赋予了道德色彩,并在儒家追求"君子境界"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儒家强调自我是意志方向的决定者,肯定自我是自由的主体,认为规范源于主体意志.由此产生的主体意识在书法中也有明显的体现.主体意识强调自我,而自我以心为主宰,因此心对于书法的起源和书法风格的形成都具有重要意义.探寻儒家主体意识对于书法的重要意义,有助于对当代书法重视形式、忽略精神内涵的现状进行反思和矫正.

    书如其人君子境界主体意识书法起源